距離新學期開學,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在新學期裡,孩子們都要學習新的知識,接受新的挑戰。而像一些初中階段的孩子,甚至還要增加新的科目,更是難度陡然增加。
面對新知識的挑戰,很多孩子一旦跟不上學校進度,或者對新知識不感興趣,就很容易産生厭學情緒。這種情緒一旦滋生蔓延,孩子的學業勢必受到重大沖擊。
那麼,當孩子産生厭學情緒的時候,家長該怎麼做呢?
1.接受能力弱,對所學知識沒有概念
網上曾有一句很有名的調侃:自從初二那年彎腰撿了支筆,從此再沒聽懂過數學課。這句調侃,或許隻是大家的一句玩笑話,但也從另一方面,反應出很多學習能力稍弱的學生,所面對的現狀。
一旦某段學習過程沒跟上,後面的知識,就全都學不懂了。
這種現象,對于語文、曆史、地理之類連貫性不強的科目,倒還不算嚴重。但是對于像數學之類,前後知識密切相關的科目,一旦孩子在某一段的學習過程中掉隊,後面的學習,根本就是想學都學不懂。
作為家長,這時最應該做的,就是幫孩子理清知識點順序,重新幫孩子樹立起信心。
有能力輔導孩子的家長,不但可以通過言語來鼓勵孩子,讓孩子重新自信起來。更可以幫孩子梳理知識體系,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在弄清孩子究竟是哪一段知識比較薄弱後,對這一部分知識進行突擊,盡量幫孩子彌補短闆。
2.學習難度陡然增加,讓很多孩子失去自信
這種情況,尤其是在升入初二、初三,乃至高中以後,尤為明顯。比之小學階段所學的知識,高年級所學的知識,往往更加概念化和抽象化,不易被建立概念。而且學習進度要大大增加。小學期間,可能需要講一周的知識量,初中階段可能隻有兩天,到了高中則是隻有一天。
如此快的學習速度下,很多原本基礎就稍微薄弱的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再稍稍差一些。在這種條件下,自然很容易就會跟不上,然後也就容易産生厭學情緒。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幫助孩子如何學得懂!
有能力的家長,可以幫孩子建立知識體系,輔導孩子快速建立起相關知識的概念。很多理科性質的學科,建立概念,是掌握知識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如同要蓋一座房子,首先要做的,不是打地基,而是腦子裡先有一個房子的概念,可以把房子的設計圖畫出來。
而對于一些自身缺乏能力輔導孩子的家長,也不用太着急。這個時候,雖然沒能力親自下場,幫孩子掌握概念,但還是可以幫孩子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隻要預習的習慣養成,今後還是很容易在課堂上掌握概念的。
3.純粹就是因為貪玩
很多孩子産生厭學的情緒,純粹就是因為貪玩。畢竟,相比于手機電腦上的遊戲、可以肆意奔跑的遊樂場、能呼吸到新鮮空氣的郊外美景,書本上的知識,永遠是顯得很枯燥的。
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做的,隻有嚴厲二字。
如果不能監督孩子完成作業,那還要家長做什麼?
學習,本來就是一個逆熵的過程。如果放任孩子,堅持所謂的快樂教育,不但對孩子在學校的學習不利,更重要的是,很容易養成孩子厭學怕學,甚至反智的思想。這種時候,家長必須扮演一個嚴厲的法官,幫助孩子養成會學習的習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