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奇雲
本文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志
從小到大,我們似乎都被害怕包圍着,怕黑、怕鬼、怕考試……害怕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恐懼情緒,它是一種個體的心理意識,也是我們非常正常的一種本能。恐懼讓我們更适合生存,這是一種面對危險提前防禦的機制,這也是人類進化的結果。
如果原始人從未産生恐懼感,可能他們早已成為老虎的口中餐,而人類的祖先總處在恐懼中,也許他們今天還沒有從樹上下到地面上來。那麼恐懼感是從何而來呢?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恐懼的中心來自在大腦底部一個杏仁狀的腦結構——杏仁體(amyRdala,又叫杏仁核)。杏仁體是個傻瓜專家。它既不會随機應變,也不是多面手,但它的工作從來都井井有條、一絲不苟。這樣,它就能最好完成其使命。
假想你晚上獨自在家看書,忽然聽到隔壁有怪異的聲音。接下來,你的腦部會發生一連串變化:腦部會接收到聲波的信息,轉化為腦部能理解的語言,告知你進入警戒狀态。這一連串變化發生的路徑是耳朵到腦幹再到丘腦。
自此,路徑分為兩條:一條是“羊腸小道”,通到杏仁體與鄰近的海馬回;另一條是“康莊大道”,通到颞葉的聽覺皮質進行聲音的分析與理解。人腦的重要記憶庫存海馬回很快地将這個聲音與以前聽過的聲音做對比,并将這幾項假定傳送給杏仁體做進一步對比。如果結論令你安心,你的警戒狀态不會持續升高。但如果你仍覺得無法确定,杏仁體、海馬回與前額葉皮質之間的另一條路徑會使你陷入不安。如果進一步分析依舊得不到滿意的答案,杏仁體便會發出警訊,激活下視丘、腦幹與自主神經系統。
在這種時刻,杏仁體作為腦部主要警示系統的優點更表露無遺,會繼續導演一連串的改變:指示腦幹細胞讓你臉上露出害怕的表情,使你變得緊張而易被驚吓,将正在進行但不重要的肌肉活動僵凝住,加速心跳,提高血壓,使呼吸變緩。同時,杏仁體會與海馬回聯手指揮,使注意力集中在恐懼的來源,讓肌肉進入備戰狀态,讓眼睛專心注意一切危險事物。
一旦這些訊息全部傳遞出去,恐懼便隐然成形:你會感覺到胃部抽緊,心跳加速,肩頸肌肉僵硬,四肢顫抖。全身僵凝成一個專注的姿勢,仔細凝聽任何聲音,腦中飛速盤算可能的危險與因應之道。這整個過程,從驚訝到不确定到不安的恐懼,完全濃縮在一兩秒之内。
恐懼是植根于人心底的一種複雜的情緒,适當的恐懼可以幫助人們趨利避害,保護自己免受傷害。但如果對常人不怕的事物感到恐懼,或者恐懼體驗的強度和持續時間遠遠超出正常範圍,則會給人們帶來困擾,甚至出現恐懼症,嚴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因此,摸清大腦認知恐懼和消除恐懼的機制,可以幫助那些被恐懼夢魇包圍的人們重新回到陽光下。
長按掃描上方二維碼,
加入“知力中小學生科學群”,
青少年科普内容與活動、粉絲福利!
在這裡搶先獲得!
少年科學粉每日一題
上線啦!
知力君根據科普文章的主題和中小學生的學業拓展,形成每日一題,幫助青少年課内課外有效結合!
結合本期的這篇科普文章,
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初中生物】知識點。
點擊“閱讀原文”趕緊參與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