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9年2月17日,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首次嘗試根據原子量對元素進行分類,将原子價相似的元素上下排成縱列,并據此預見了一些尚未被發現的元素,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
2019年化學元素周期表迎來150歲生日。關于它以及表中元素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今兒,我們就來聊聊化學元素周期表中最“降尊纾貴”的“銀色金子”:鋁。
鋁,在地殼中的分布量是金屬元素中的“狀元”,在全部化學元素裡也僅次于氧和矽,占第三位。但由于鋁的氧化力強,不易還原,因而它的發現就晚了些。
1825年,丹麥科學家奧斯特利用稀的鉀汞齊與氯化鋁反應第一次分離出不純的金屬鋁。1827年,德國化學家維勒用金屬鉀與無水氯化鋁反應而制得了鋁。但是鉀太昂貴了,所以不允許大規模地生産。1854年,德國化學家德維爾利用鈉代替鉀還原氯化鋁,制得鋁錠。
物以稀為貴,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鋁都是珠寶店裡的奇貨,帝王貴族們的珍藏。
1855年,在巴黎舉行的世界商品展覽會上,有一小塊鋁放置在最珍貴的珠寶旁邊,它的标簽上寫着:“來自黏土的白銀”。
拿破侖三世為了顯示豪華,把法國軍旗旗杆上的銀鷹換下,用鋁鷹代替;在宴會上用鋁制的叉子;還用鋁胸甲去裝飾他的近衛騎兵。直到1886年,門捷列夫還曾得到倫敦皇家化學學會送給他的鋁杯,據說,這表示了最高的敬意。
1886年,美國奧伯林學院的霍爾(C.M. Hall)和法國青年埃羅(P. L. Heroalt)發現可以熔融冰晶石和鋁礬土的混合物,制得金屬鋁,從而奠定了電解鋁的方法,使鋁得以大規模生産。在奧伯林學院的校園裡,至今仍矗立着一座23歲時風華正茂的霍爾的鋁鑄像,把他看作是學院的驕傲。
由于鋁的産量扶搖直上,它稀世珍寶的身價也随即下跌,成了最為常見的金屬材料和導電器材,甚至進入廚房,奏起鍋碗瓢盆“交響曲”。
盡管鋁已經“降尊纾貴”,但它的實用價值卻可以說是越來越大了,正可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監制:任賀春
科學顧問: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孟靖昕
策劃:戰 钊
記者:鄭 然 武玥彤 肖春芳
主持人:趙榕
技術支持:光明網
出品:中國數字科技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