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逸待勞
“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善于用兵的人,就應該在敵人士氣正盛時避而不戰,趁敵人士氣衰竭時才發起猛攻。這是掌握軍心、正确運用士氣的方法。困敵可積極防禦,逐漸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使敵人由強變弱,而對我軍因勢利導又可變被動為主動,如:管仲寓軍令于内政,實而備之;孫膑于馬陵道伏擊龐涓;李牧守雁門,久而不戰,而實備之,戰而大破匈奴。以逸待勞出自于孫子兵法中的軍争篇和虛實篇,“以近待遠,以佚(同逸)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同逸),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緻人而不緻于人。”逸:安閑;勞:疲勞。意思是指做好充分的戰争準備,養精蓄銳,等敵人疲乏的時候,再給敵人迎頭痛擊,從而取得戰争的勝利。就是說,凡是先到戰場等待敵人的,就能從容、主動,後到達戰場的隻能倉促應戰,一定會疲勞、被動。所以,善于指揮作戰的人,總是去調動敵人,而決不會被敵人調動。引申為,做任何事情,先做好充分的準備,就能占據主動,沉着應對外部力量的幹擾,都可以說是以逸待勞。打仗和做事是不同的,做事情講究的是效益。在戰争中,以逸待勞講的是一個“拖”字。它不是拖着讓别人來處理,而是一種權變的手段,使自己不被突然發生的事情弄得手忙腳亂。是使自己在今後占據主動、采取的“拖”的方法,沉着應對,靜觀事物的變化,然後作出判斷。或者主動讓對方在拖的這段時間内疲于奔命,磨滅對方的銳氣,然後伺機出擊,打垮對手。古代戰争中,孫膑馬陵道伏擊龐涓、李牧大破匈奴、曹操破袁紹于官渡運用的就是這種計策。中華武術中也特别講究以逸待勞的運用。你看兩個拳師比武,聰明的拳師往往退讓一步,不動腦子的就氣勢洶洶,一開始就使出全部本領,結果往往被先退讓者打倒。在商戰中,是以退步赢得時機,需要經營者心理承受能力好,自我狀态良好,才能達到自己真正的目的。
典籍故事:曹刿擊退齊軍
春秋時期,齊國侵犯魯國。魯國在幾年前曾經被齊國打敗過,現在聽到齊國大軍壓境,魯國的國君便慌了,忙問手下的大臣說:“齊國欺人太甚,大家有什麼禦敵的方法就拿出來吧。”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說了好久,還是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這時,有一個大臣說:“我向大王推薦一人,說不定此人有破齊的辦法。”“快說,是誰?”魯國國君像抓到一根救命草似的,急切地看着那個大臣。“曹刿。”大臣說:“他不在朝堂做官,是隐士。”“那去請他來。”曹刿來了以後,魯王就問他:“你有什麼破齊的辦法?”曹刿說:“現在還不好說,因為戰争是變幻莫測的。如果您能給我一個随軍參戰的機會,或許我能看出齊軍的破綻來,然後随機應變,設計破齊。”魯國國君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隻得答應了曹刿的要求,讓他跟在自己身邊,做個參謀。心裡卻仍是七上八下的,很不踏實。齊軍和魯軍在長勺這個地方相遇了。齊軍以前赢過魯軍,所以主将很輕敵,看見魯國國君在軍中,便想一鼓作氣把魯國國君抓過來。一時間,齊軍戰鼓齊鳴,喊殺聲震天,士兵們排山倒海地沖了過來。魯國國君慌了,忙令士兵擊鼓,出兵應戰。曹刿連忙攔住,說:“不可,敵軍士氣正旺,隻能堅守陣地。”魯侯于是傳令,堅守陣地。齊軍沖過來,碰到魯軍鐵桶般的防禦陣地,沒讨到便宜,便又退了回去。過了一會兒,齊軍又再一次發動沖鋒。和第一次一樣,齊軍碰到的還是盾牌和長矛組成的陣地,沒法沖進去,隻得又退回來。齊軍主帥看了,對部下說:“魯軍膽小如鼠,看來今天是不敢交戰了。”部下齊聲附和。齊軍主帥又下了第三次沖鋒命令。這時齊軍嘴裡雖然喊叫着,心裡卻想魯軍是不會出來應戰的,感覺這次沖鋒像是在玩遊戲似的,無須繃緊神經,鬥志已經松懈下來。曹刿聽到齊軍擂起了第三通鼓,看到齊軍隊形已亂,便對魯國國君說:“是時候出擊了。”魯軍憋了很久,聽到鼓聲,頓時像下山的猛虎沖向齊兵。齊兵沒有防備,慌忙招架。結果被殺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魯國國君見打赢了,高興得不得了,就下令乘勝追擊。曹刿又連忙攔住。他跳下戰車,看看地上的車馬痕迹,又站到車頂看了齊軍一會兒,說:“可以放心追。”魯軍乘勢把齊軍趕回了齊國,繳獲了如山的戰利品。魯國慶祝勝利的酒宴上,魯國國君好奇地問曹刿:“我不明白,為什麼齊軍三通鼓後,我軍再出擊就會赢?”曹刿說:“曆來打仗主要憑的是勇氣。第一次擂鼓沖鋒時,士氣最旺盛。這時如果沒有十分把握勝過對方,就應該堅守陣地。第二次擂鼓時,敵人的士氣就不如第一次了,鬥志也下降了。到了第三次擂鼓,敵人的士氣已經衰竭了,戰鬥力減半。即使喊得厲害,那也是吓唬膽小的。所以我軍在敵人士氣衰竭時再出擊,就能一鼓作氣地擊敗敵人。”“哦,原來如此。為什麼我軍勝利了,你卻不馬上要我軍追擊,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兵書常說,兵不厭詐。不馬上追擊是防備齊軍有詐,引誘我軍追擊。”曹刿接着說:“下車看敵軍車轍,到車頂看敵軍潰退的迹象,都是為了防備有詐。當我看到齊軍一窩蜂地逃跑,車轍雜亂,将士丢盔棄甲,旗幟都東倒西歪的拖在地上跑,我就确信他們是真的逃跑了,因此才敢大膽進軍了。”“先生不愧為一代智者。來!為魯國的勝利幹杯!”魯國國君高舉酒杯,對着曹刿和大臣們說到。#以書之名##典籍故事##書裡的經典語錄#
這就是以逸待勞的故事。今天就分享到這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