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互聯網流氓軟件為什麼不整治

互聯網流氓軟件為什麼不整治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6 15:45:12

互聯網流氓軟件為什麼不整治?5月13日晚間,針對因侵犯用戶權益被工信部下架一事,脈脈官方作出了回應,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互聯網流氓軟件為什麼不整治?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互聯網流氓軟件為什麼不整治(侵犯隐私自動續費)1

互聯網流氓軟件為什麼不整治

5月13日晚間,針對因侵犯用戶權益被工信部下架一事,脈脈官方作出了回應。

在回應中,脈脈稱目前正在積極排查,并立即啟動了整改,将盡快完成整改并提交有關部門審核。

實際上,這并非脈脈第一次因為輿論引發關注。此前,脈脈亦曾因為侵犯用戶隐私、軟件自動續費、匿名吐槽被起訴等問題被推至風口浪尖。

因侵害用戶權益被工信部下架

5月13日晚間,針對被工信部下架一事,脈脈官方作出了回應。

脈脈表示,針對“整改下架”,脈脈虛心接受批評與指正,并就此事引發的關切表示由衷的歉意。

公司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組,立即對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度排查和深刻反思,發現問題主要在于隐私聲明之前初始化了第三方SDK等方面。

目前正在積極排查,并立即啟動了整改,将盡快完成整改并提交有關部門審核。

此前,微信公衆号“工信微報”發布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發布《關于下架侵害用戶權益APP名單的通報》(下稱《通報》),對脈脈、天涯社區、大麥等90款APP進行下架處理。

值得留意的是,工信部指出,其中天涯社區、大麥、途牛旅遊、VIP陪練、脈脈5家企業在App不同版本中反複出現同類問題,将依法暫停其違規行為,予以直接下架處理。

财經網科技留意到,脈脈 App 主要涉及的問題是關于“違規收集個人信息”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版本的脈脈 App 隻有一項“違規收集個人信息”問題,而調查後的新版本中違規了“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強制用戶使用定向推送功能”等三項。

實際上,近年來各類App侵害權益的行為頻發,成為了用戶關注和投訴的焦點,而相關部門對此監管也在不斷趨嚴。工信部為此已連續兩年開展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整治包括App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欺騙誤導用戶下載在内的四方面十大類問題。

針對目前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以及過度索取權限等主要問題,工信部新聞發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趙志國表示,工信部将會同相關部門發布《App個人信息保護管理暫行規定》,組織制定《App用戶權益保護測評規範》和《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最小必要評估規範》等系列行業标準,為App個人信息保護監管提供政策和标準支撐。

業内人士指出,未來App的侵害權益的行為将得到更準确的界定和更嚴格的監管和處罰。

脈脈被判侵犯隐私權

實際上,這并非脈脈第一次因為侵犯隐私問題而被關注。

2021年2月份,北京海澱法院官方微信發布一則消息,因認為被告北京淘友天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淘友天下公司)經營的脈脈網站未經許可,以朋友的名義向其發送短信,侵犯其隐私權,原告王淼訴至法院,要求脈脈網站停止侵害其隐私權的行為,永久删除其個人信息,并刊登緻歉聲明。

海澱法院經審理,判決支持了原告的全部訴請。

原告稱自己未注冊和使用被告運營的脈脈職場網站服務,卻在2018年3月10日收到被告發送的手機短信,直接稱呼其名,并表示有前同事對其作出标注,有多名好友等待其加入。原告點擊鍊接後網頁自動跳轉至脈脈網站的注冊頁面。脈脈的行為非法獲取、保有原告的手機聯系方式、朋友信息、職業履曆等個人信息,并未經同意向原告發送商業信息,侵犯了原告的隐私權。

被告淘友天下公司辯稱,未非法獲取原告的個人信息,相關信息來源合法,網站獲得原告的手機号系通過脈脈用戶中與原告相識的朋友自行上傳了含有原告号碼的通訊錄,短信并非由被告發送,其沒有侵權的主觀故意,涉案行為也未對原告造成損害,侵犯其利益。

王淼表示短信中提到的名字為其相識的朋友,但并不是短信所稱的“前同事”。脈脈解釋因為網站的主營業務系針對職場社交,故使用了“同事”等短信文案,短信中所稱“119個職業人脈”系根據相關人員的共同好友數量和親密度,通過大數據估算的結果;“點擊鍊接領取驗證碼”後即可進入脈脈網站注冊。

王淼稱其曾向涉案短信中被提到姓名的部分朋友了解,他們表示确實曾使用過脈脈網站的服務,但并未主動向原告發送短信,應為網站所發。

脈脈堅持稱短信由注冊用戶觸發,其表示大多數應用程序都有獲取手機号的行為,包括獲取用戶通訊錄内容,收集用戶信息的行為并不違法。脈脈網站雖有誘導用戶發送短信的行為,但并非非法獲取。

庭審中,經法庭提示,被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當庭向原告表達了歉意,稱現産品已改進升級,不再向非用戶發送類似短信。

原告認為被告的商業模式造成了一定的社會影響,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公開進行緻歉。

最終法院認為被告通過其經營的脈脈平台注冊會員上傳的信息獲取了未在該平台注冊的原告的電話号碼,通過與該号碼相關的用戶情況,計算評估形成原告的關系網,未經原告同意向其發送含有原告本人及朋友姓名的推薦信息,侵擾其私人生活的安甯,構成對其隐私權的侵犯。原告據此要求被告停止侵害行為,永久删除保有的原告所有個人信息的訴訟請求,符合相關法律規定,應予支持。

值得留意的是,上述案件所涉及問題并非個例。财經網查閱發現,有不少網友在微博上稱沒有注冊過脈脈,但收到了脈脈的短信。

還有微博網友稱,經常收到以該網友同學、朋友名義給其發短信,說是有事兒想請教,而朋友也說收到了該網友的請教。該網友指出,自打卸載之後就沒有再用過脈脈,自己怎麼可能給别人發短信。

針對“卸載脈脈後仍會收到短信”的類似事件,脈脈客服曾對媒體表示,“可能用戶長時間未登錄查看,有一個提醒消息,如果用戶不想收到短信,可以回複退訂或者撥打客服電話幫忙操作。”

還有用戶發微博稱,“幾百年沒點開過脈脈的我,被一條求助咨詢工資的短信誘騙打開了,緊接着又被7天免費迷惑住了,就在掃臉的那一刻68元無,這對本就不富裕的我來講雪上加霜。”

此外,脈脈所發的短信内容還涉及“xxx很想認識你”、“這些大公司看中了你的經驗,想和你聊聊”等文案。

有媒體援引業内人士觀點稱,使用“釣魚”短信讓用戶打開脈脈,有誘導用戶來達到拉升APP日活的目的。

曾因自動續費引發投訴

除了侵犯個人隐私,脈脈還曾因為自動續費引發大量投訴。

4月中旬一篇文章吐槽稱,“這是一名自媒體從業者張先生在脈脈上被套路的真實經曆,下載軟件,浏覽了一通,點擊一個會員試用,然後卸載軟件,過了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被莫名其妙扣了月費。”

财經網科技留意到,在黑貓平台上涉及的自動扣費,用戶投訴緣由大多為“不知情”、“默認勾選”、“取消困難”等。

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電子商務法》中有明确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務,應當以顯著方式提醒消費者注意,不得将搭售商品或者服務作為默認同意的選項。

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後,去年4月浙江消保委為會員自動續費等諸多問題,約談了11家音視頻平台。

實際上,脈脈創始人兼CEO林凡也留意到了自動扣費的問題。

據經濟觀察報信息,林凡稱會員自動續費模式是實行會員制的移動互聯網平台的一個新特點,脈脈是在探索會員制兩年後,大概2017年開始實行會員自動續費的,那時候他看到各類會員制平台都在實行這個模式,他的初衷是,為用戶使用産品時有一個更好的體驗和賦能。

對于會員自動續費問題引發的投訴,林凡直言,壓在互聯網企業肩頭的“轉化率”之劍:會員自動續費,代表着公司直接收益的一個指标,“關于試用期到期後會自動續費講得越清楚,轉化率越低。我們要朝着更加明晰提醒的方向去改進,但顯然,公司面臨的損失也将會是非常直接的。”

報道指出,林凡表示,會員自動續費模式不能直接取消了之,而如何改進才是他應該去做的。

2017年,脈脈開通了會員自動續費,當時的價格為58元/月,并沒有優惠福利活動。2019年,則啟動了1元試用的福利活動,直到目前的0.1元試用,會員自動續費的模式并沒有發生變化。

截止2021年5月10日,仍有用戶在黑貓投訴平台上稱,脈脈未經本人允許自動扣費。

互聯網觀察人士指出,如何将會員自動續費信息透明化做好,如何減少相關流程對消費者權益的損害,值得各家企業深思,圍繞着整個行業的問題,還有一段路要走。

匿名屬性惹争議

脈脈最初定位于職場社交平台,将自己類比成企業版微信,對标國際競争巨頭Linkedin。不過,由于職場社交存在低頻的天花闆,脈脈于2015年先後上線“動态”、“話題”等内容功能,向職場社區内容平台轉型。

在脈脈所涉及的業務裡,匿名吐槽是飽受争議的一個闆塊。一方面,它為脈脈帶來了巨大的流量,但另一方面,匿名讓不少用戶得以在上面發布一些針對公司的負面言論,因此也為脈脈帶來不少争議。

回溯過往,脈脈的第一次品牌形象被影響,要追溯到2018年7月份的一次約談。當時,北京市網信辦、市公安局依法聯合約談脈脈相關負責人,責令其限期關閉匿名發布信息功能,加強用戶管理,全面整改。随後脈脈關閉了匿名爆料。

不過,此後類似功能的職言闆塊上線。

2021年初,脈脈職言區有拼多多員工爆料,其同事被救護車拉走,事後第二天,該員工就被領導找來談話,同時被迅速辭退。此事在短時間内引起軒然大波,有關脈脈能否100%保證匿名爆料人的信息不被洩露,也使得脈脈迎來一場信任危機。

此外,脈脈還與包括新浪、美團等衆多企業産生糾紛,一度被業界貼上“各大互聯網公司爆料中心”的标簽,甚至被稱為是“互聯網公敵”。

此前,B站曾将脈脈告上法庭。某一實習生在脈脈上尋求建議,一名B站員工匿名留言:“(選)B站,能睡小姐姐。我睡了四個。”此事被爆出後不久,脈脈被B站以不正當競争為由起訴。

中國裁判文書網于2021年1月6日公布的民事判決書顯示,北京海澱法院判決,北京淘友天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脈脈關聯公司)在脈脈網及APP上發布聲明、消除影響,并賠償上海寬娛數碼科技有限公司(B站關聯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共計30萬元。

當然,林凡曾多次強調過,匿名不是脈脈的全部。事實上,脈脈曾通過問答社區、單身交友、話題圈子等多個方面的嘗試來豐富脈脈的内容體系,但均未獲得比匿名闆塊更好的成效。

業界有觀點認為,對于一個提出“成就職業夢想”的互聯網企業來說,如果脈脈隻能讓職場人當做吐槽發洩的利器,脈脈,或許真的應該思考一下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