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骐骥一躍,不能十步;驽馬十駕,功在不舍”,有志之人,隻要有恒心,不輕言失敗,那麼其事業就一定會成功。反之,即使外界的條件再好,個人能力再強,你卻不努力,碌碌無為,那麼就什麼事情也做不成。
一、善敗由己。
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年》。善敗:成敗。做事情的成功與失敗,都是與自己決定的。做事要用心,成敗在己,不可以怨天尤人,随随便便地推卸責任。很多人在開始做事往往雄心萬丈,認為此事“非我不可”、“非我不能”,然而一遇到挫折,首先想到的不是自我反省,總結失敗的原因,而是想方設法地推卸責任,把錯誤歸于天時、氣候,或者他人。
二、論人物當論是非,不當論成敗。
出自《鐵公良測語·諄風》。評價人物應以是非為标準而不能看他成功或者失敗。
三、事之成敗,必由小生。
出自《淮南子·原道訓》。做事情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從小事開始的。
四、前車覆,後車誡。
出自《大戴禮記·保傅》引諺語。前面的車子傾覆了,後面的車子應當有所警戒。這裡以行車的小道理,來說明曆史發展的大道理,曆史常常出現驚人的相似之處,正是這個緣故。
五、不以成敗論英雄。
出自《莊子·盜跖》。不能以一個人的成功或失敗,來評判他是不是個英雄。在漫長的曆史時期裡,後人在評價曆史人物時,總是按成敗這個标準來衡量。但是,這是不公正的。
六、看盡人間興廢事,不曾富貴不曾窮。
出自宋·陸遊《一壺歌》。看夠了人間興亡盛衰、成敗得失的種種事情,終于明白這是人世間的常态,最終沒有誰是富貴也沒有誰是貧窮,或許隻有對生命價值的體驗。詩句似是在告誡人們,應該了然人生的深邃,這樣就不至于汲汲于紅塵中的名利得失了。
七、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出自唐·李商隐《詠史》。遍觀曆代前賢治國治家的經驗教訓,成功多由于勤儉,衰敗常由奢侈引起。這句話指出了政權成敗的一個關鍵所在。
八、千丈之堤,以蝼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熛焚。
出自《韓非子·喻老》。千丈長的大堤,因蝼蟻的小洞而潰決;百尺高的房屋,因煙筒裂縫濺出的火花而焚毀。這是說,不重視微害,不注意消除小處隐患,最終釀成了大禍。因此,韓非子指出要“慎易以避難,敬細以遠大”。即謹慎地對待容易的事可以避免困難,鄭重地對待細小的漏洞以遠離大的災難。這說明,細節決定成敗。隻有處處小心謹慎,才能走向成功和輝煌。
九、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雜下》。為:實際去做。能夠腳踏實地去做事情的人,經常獲得成功。堅持行走的人,常常能夠到達終點。
十、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出自明·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一時的是非、成敗、榮辱,轉頭之間都過往而去成了一場空。隻有那青山綠水依舊長在,日升日落夕陽照樣很紅。詞句表現了作者看盡紅塵和曆史的多少興亡存廢變遷之事後的悟徹和豁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