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我和地壇史鐵生讀後感100字

我和地壇史鐵生讀後感100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16 12:28:29

“苦難消滅自然也就無可憂悲,但苦難消滅一切也就都滅。”

“萬事萬物,你若預測它的未來,你就會說它有無數種可能,可你若回過頭去看它的以往,你就會知道其實隻有一條命定的路。”

這是經典《我與地壇》的作者史鐵生對苦難和命運的感悟之一。在本周的共讀中,讓我感受最深的兩篇分别是《我與地壇》、《秋天的懷念》。

特别是前段時間爬樓梯後突然暈倒後,開始更加感歎生命的脆弱,未來充滿無數種可能,但唯一不變的是,每個人都在向死而生,因此,在活着的時候就要好好的活着,好好的孝敬父母。

1、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1972年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後來又患上尿毒症,靠透析維持生命,2010年12月31日,因突發腦溢血逝世。

他自稱“職業是醫生病,業餘在寫作”。他用殘缺的身體,講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了生命的苦難,卻表達出了存在的歡樂,他用睿智的言辭,照亮了更多年輕人幽暗的内心。

他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被世人稱為中國文學界的中堅人物,以真誠著稱,也被先鋒派作者奉為精神領袖。他的作品曾獲獎無數,2002年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

他是中國作家、散文家,北京作家協會原副主席,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原副主席。

我和地壇史鐵生讀後感100字(史鐵生我與地壇讀後感1)1

2、接納自己,好好活着,好好孝敬父母

和很多人一樣,最先知道史鐵生,源于他這篇入選教科書的《我與地壇》。

《我與地壇》,是他文學作品中,充滿哲學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自己從絕望到充滿希望的過程,更是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後悔和無限思念。

他對人生的感悟别具一格。正值風華正茂時,突然就癱瘓了,換做誰,可能都無法接受這樣的打擊。

我和地壇史鐵生讀後感100字(史鐵生我與地壇讀後感1)2

這時候,他遇見了地壇,在地壇裡遇見了各種各樣的人,他關注到了很多人,卻從來不關注他的母親,甚至好幾次,看見母親時,還扭過頭...

看到他這倔強的樣子,一開始我還覺得他作,可随後卻突然感覺,這像極了我們對父母生氣發脾氣時的樣子。

看到他對母親發脾氣,不耐煩時,心想着,他這樣傷害自己的母親是不對的。但到了自己,似乎在教父母一項新的技能,父母手腳反應慢一點時,自己也曾不耐煩過,完全不記得小時候,她們教我們時有多耐心的樣子。

我們總是把最壞的情緒留給身邊最親近的人,把最好的溫柔對待陌生人一般。

我和地壇史鐵生讀後感100字(史鐵生我與地壇讀後感1)3

在《我與地壇》裡,更多是還是作者在地壇裡日日夜夜的思考,無數次自問自答,尋找生存下去的意義,活着為了什麼?為什麼而活?

最後終于想通了,就生命而言,休論公道。

那麼,地壇象征了什麼呢?是對母親的包容和慈愛,還是對命運的坦然?又或許是一種精神寄托或者信仰。明白了人生是為了活着,就要學會接納自己,接納生命

我和地壇史鐵生讀後感100字(史鐵生我與地壇讀後感1)4

尤其是到了這篇字數極少的《秋天的懷念》,每次看完都鼻酸的一篇,看一次,哭一次......

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後,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着這兩條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麼勁!”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着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我終于答應了要和媽媽一起去賞花時,結果媽媽出去後,就再也沒有回來,我也沒想到那竟是永别!”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一個因癱瘓而喜怒無常的兒子,一個充滿慈愛包容的母親,為了兒子能活下去,她隐忍、敏感,置自己的健康不顧,死前依然惦記着有病的兒子和未成年的女兒。

我和地壇史鐵生讀後感100字(史鐵生我與地壇讀後感1)5

作者用簡單的文字,自己的經曆,警示我們,别等到子欲孝而親不在時,才醒悟過來。能多回家一次就多回家一次,好好活着,好好孝敬父母!能見面就别隻是視頻,能視頻就别隻是打電話,能打電話就别想着發個短信。

正如作者所說,“世事無常,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一些看似清晰明朗的路線,總是在半途就改變了路線,好事如此,壞事也如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