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台“新華号”賬号作者上傳并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号的立場及觀點。新華号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
釣 魚
文/白建平
縣城外十裡處,有一座六十年代修成的水庫,承包者投放各種魚苗喂養,水庫便變成了釣魚的場所。
近幾年,縣裡大搞旅遊活動,為吸引外地遊人,每年都要舉行一次釣魚大賽,獲獎者除所釣到的大小魚獲歸自己外,還有舉辦者豐盛的獎品。釣魚活動逐步興起為當地市民的一種“時髦”雅興。
縣農行的行長老李,老家在黃河邊的一個小山村,從小就喜歡釣魚,念書時經常和小夥伴跑去河邊釣魚,有時碰運氣釣到一條黃河大鯉魚,能讓全家人好好打一頓“牙祭”。
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條魚簡直就是農家難得的美味。
老李那時候的釣魚竿,其實就是一截木棍上麻線栓着一根針尖彎成半圓形縫衣針的自制釣魚竿。
那時釣魚也沒啥魚餌,在河邊的石頭上摸幾個小河螺,濕土裡挖幾條蚯蚓,穿在魚鈎上,便變成了吸引魚兒的美味魚餌。
參加工作後,老李常相約三五人,去當地的河裡、湖裡甩幾杆,不為那魚兒的美味,隻為魚兒上竿時的樂趣。有時釣上來的魚,順手便從魚鈎上摘下來,又扔回水裡。
後來當了行長,工作的忙碌,加上家在市裡,禮拜天回家團聚的時候多,釣魚的地方就很少再看到他潇灑揮杆的身影了。
今年,釣魚大賽的公告,一下子把老李塵封多年的愛好和心底裡遊動的“魚兒”給激活了,忙着去報了名,趁禮拜天回家,在市裡的一家漁具店買了一套釣魚家什,每天下班後開着自己的車,驅車去離城十裡外的那個比賽地點去練手。
比賽那天,老李信心十足地去參加了比賽,自認為釣技高人一籌的老李,結果連末等獎的邊邊都沒沾上。
頒獎儀式結束後,一個手拿一套高級豪華漁具的獲獎者主動走到跟前和老李搭讪。
“你是李行長啊?也愛好釣魚?”
老李笑着點了點頭。
又逢一個星期天,不服氣比賽失利的老李一個人驅車來到那天的釣位上,剛剛坐定,從他對岸忙不拾叠地跑過一個人來,到了跟前,老李才認出是那天和他說過話的老劉。
兩人握手,寒噓、遞煙,坐在小闆凳上閑聊。
閑聊中得知老劉是一家農副産品加工企業的老闆,自稱公司受流動資金短缺的影響,生産原料收購不上來,加工能力大打折扣。那天聽說老李是農行的行長,便跑過來想問問貸款方面的事。
老劉看着正在擺弄魚竿的老李感慨道,您用這麼普通的魚竿,咋能釣上大魚來呢,怪不得比賽沒獲獎。
來來來,您試試我這魚竿,我拿您的魚竿,今天咱倆個來一次釣魚比賽,看看到底是技術的問題還是釣魚竿的問題。
老劉手中那根釣竿看着就價格不菲,老李當時在漁具店買魚竿時,一眼就看中了它,一問價格,快抵他一個月工資了,于是就買了一套便宜的。
拿過老劉的豪華釣竿,挂餌甩鈎,不一會兒,大魚小魚接二連三的上鈎。再看老劉拿着自己的釣竿,半天都不見一條魚咬鈎。
老李心想,莫非連水裡的魚兒也嫌貧愛富啊?看來那天比賽失利的原因真的是出在那根釣竿上。
哈呀,領導釣技水平就是不一般,我上次在比賽中僥幸獲獎,其實就憑這根竿出力了,其實我的釣魚水平真就像下棋人說的那樣——“臭棋簍子一個”。
“我這樣的水平,用這麼好的釣竿也是浪費,幹脆咱倆的釣竿換過用得了,就當咱倆初次認識交朋友的見面禮物了!”。
“不行不行!”,老李把豪華釣竿還給老劉,連釣來的魚兒也給老劉留下,忙着收拾起自己的家什,向停車處走去。
過了幾天,老劉提着從省城買回來的一套嶄新的高級漁具,來到了李行長的辦公室,談起了貸款的事.....
事後,老李了解到老劉是農副産品加工企業老闆不假,但老劉又是一個欠其它銀行貸款拖着不還的“老賴”。
眨眼間,又到了禮拜天,單位的人不見李行長收拾釣魚的工具,好像是要回家的樣子,有人問,“李行長,今天不去釣魚了?”
李行長笑着說:“不去了,回家看老婆去,釣魚家什都送人了,從此金盆洗手,不再殺生了。”
哈哈,知道真相的人,心裡都暗暗對李行長豎起了大拇指。(文章作者自薦,刊發時有改動)
【作者簡介】白建平,筆名清水淺白,山西省岢岚縣人,工商銀行員工。作品散見《中國金融文學》《金融文壇》《中國城市金融》《山西日報》《山東散文》《中國鄉村》等。
歡迎留言點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