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生寒未有霜
庭前木葉半青黃
今天18時45分
我們迎來冬天的第一個節氣
立冬
立冬簡介
立冬,二十四節氣之一,鬥指西北為立冬,太陽黃經為225°,于公曆11月7-8日之間交節。立冬是季節類節氣,立冬表示冬季自此開始。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将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立冬,在古代社會是民間“四時八節”之一,人們一般都要舉行祭祀活動。立冬不僅是冬季的第一個季節,古時在我國的很多地方也被當作重要的節日來慶祝。
立冬意味着進入寒冷的季節,人們傾向進食可以驅寒的食物。立冬,閩中俗稱“交冬”,意為秋冬之交,立冬“補冬”。
在廣東的潮汕地區,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飯。在汕頭,人們立冬吃用蓮子、香菇、闆栗、蝦仁、紅蘿蔔等做成的香飯,這些也都是溫熱的食物。
在北方,立冬的規矩是吃餃子,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
立冬節氣,高空西風急流在亞洲南部地區已完全建立。此時高空西風南支波動的強弱和東移,對江淮地區降水天氣影響很大。
當亞洲區域成緯向環流,西風南支波動偏強時,會出現大範圍陰雨天氣。此外,緯向環流結束和經向環流也會建立,并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溫。
立冬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
民間習俗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立”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作為“四立”之一的重要節氣,立冬是我國民間非常重視的季節節點之一。“秋收冬藏”,也是享受豐收、休養生息的季節,通過冬季的休養,期待來年的興旺吉祥。
立冬後,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立冬意味着進入寒冷的季節,人們傾向進食可以驅寒的食物。在南方,人們會吃些滋陰補陽,熱量較高的食物,如雞鴨魚肉等,有的還會和中藥一起煮來增加藥補的功效。
立冬,閩中俗稱“交冬”,意為秋冬之交。
立冬“補冬”,家家戶戶要熬制草根湯,将山白芷根、鹽膚木根、山蒼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鍋熬煮出濃濃的草根湯後,撈去根塊,再加入雞、鴨、兔肉或豬蹄、豬肚等熬制。
草根品種衆多,配方也多種多樣,但都躲不開補腎、健胃、強腰膝的功能。
在福建的潮汕地區,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飯。
立冬在北方則有吃水餃的風俗。在北方,立冬的規矩是吃餃子,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立冬時,包餃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
立冬為什麼吃餃子?
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
立冬養生
氣溫驟降,身體一些部位對寒冷特别敏感,應當特别注意保暖。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産熱營養素。所以,冬季我們要适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
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鹌鹑、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産熱量多,禦寒效果最好。
冬季在飲食養生方面,中醫學認為應少食鹹,多吃點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鹹,心主苦。
從祖國醫學五行理論來說,鹹勝苦、腎水克心火。若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這樣就能抗禦過亢的腎水。
正如《四時調攝箋》裡所說:“冬月腎水味鹹,恐水克火,故宜養心。”
文學藝術
左河水《立冬》
北風往複幾寒涼,
疏木搖空半綠黃。
四面修堤防旱澇,
萬家曬物作冬藏。
立冬即事二首
細雨生寒未有霜,
庭前木葉半青黃。
小春此去無多日,
何處梅花一綻香。
立冬日野外行吟
吟行不憚遙,風景盡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
飲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歸去須乘月,松門許夜敲。
冬或許淩冽
人卻可以熱氣騰騰地活着
願你不畏風雪、迎寒前行
邂逅一場浪漫的雪
期待一個蓬勃的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