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曆史上的楊家将是太原人嗎

曆史上的楊家将是太原人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3 15:41:55

曆史上的楊家将是太原人嗎(山西深山裡至今生活着楊家将後人)1

大家好,我是蘭台。

今天蘭台想和大家聊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那就是曆史上真實的楊家将與把評書楊家将當真,并自稱自己是虛構人物後人的故事。

說人話就是,在山西有一群姓楊的人自稱是楊家将的後人,但是他們隻是自以為是楊家将的後人。

曆史上的楊家将是太原人嗎(山西深山裡至今生活着楊家将後人)2

楊家将電視劇片頭

01、曆史上真實的“楊家将”隻能追述到第四代楊文廣

曆史上真實的“楊家将”的源頭是五代時期麟州(今天陝西神木)土豪楊宏信,司馬光在《資治通鑒》裡說楊宏信乘着後漢亂世,驅逐了後晉的麟州刺史,自封為麟州刺史。

但是麟州太小,太偏了,為了給自己找一個靠山,楊宏信把長子楊重貴(楊令公本名)送到太原,給後漢太祖劉知遠的弟弟,太原節度留後劉崇做侍衛,其實就是人質。劉崇很喜歡武勇的楊重貴,五代收義子風氣很盛,于是劉崇幹脆收了楊重貴為義子,改名為劉繼業。

因為楊重貴去了太原做人質,在麟州的楊宏信就隻能培養楊重貴的親弟弟楊重訓,楊宏信死後,楊重訓繼承了麟州刺史的職務。

從此,麟州楊家就分為兩支,楊繼業與楊重訓。

我們熟知的“楊家将”指的是楊繼業這一支。

但是等到了楊繼業的孫子楊文廣,是的,在真正史裡楊文廣是楊延昭的兒子。

(楊)延昭智勇善戰……在邊防二十餘年,契丹憚之,目為楊六郎。及卒,帝嗟悼之,遣中使護榇以歸,河朔之人多望柩而泣。錄其三子官,其常從、門客亦試藝甄叙之。子文廣。——《宋史·楊延昭傳》

但是,到了楊文廣兒子這一輩,史料裡就沒有記載了,想來官職太低,國史難得記載。

反而是楊繼業弟弟楊重訓這一支,因為楊重訓曾孫楊畋考中了文進士,一直做到了龍圖閣直學士,是的,就是包拯包大人做到過的龍圖閣直學士。

因為楊畋官兒很大,又是文官,所以朝廷賞給了他兒子楊祖仁一個“宮觀官“,所謂所謂宮觀官就是隻領工資沒有實際職務的閑散官,一般是給年紀大的退休官員,或者已故高官沒什麼本事的子孫領工資的職務。

不過楊祖仁之後,正規史料裡再也沒有任何關于“楊家将”的記載了。

目前盛傳的南宋大奸臣楊忻中、嶽飛麾下的名将楊再興以及明朝播州楊氏土司家族,統統不是“楊家将”後人,這一點,原宋史研究會會長鄧廣銘教授早在20世紀八十年代就撰文談過這件事。

曆史上的楊家将是太原人嗎(山西深山裡至今生活着楊家将後人)3

慈禧喜歡看“楊家将”的戲

02、“楊家将”故事始于南宋,興盛于清乾隆朝

既然正史裡“楊家将”在宋神宗時期就已經“泯然衆人矣”了,為什麼民間還有那麼多人願意相信自己祖先就是“楊家将”呢?

蘭台覺得與其說是因為“楊家将”保家衛國的精神感動了老百姓,還不如說是因為明清評書、評話流行,“楊家将”從原本冷門曆史人物變成了一個熱門曆史人物。

“楊家将”事迹在民間的傳播,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可惜相關話本遺失了;現存元雜劇裡專門有兩個本子是講“楊家将”的,不過主人公分别是楊繼業和楊延昭。

進入明朝,“楊家将”的戲曲和小說進入繁榮時期,尤其是明朝萬曆年間,不但湧現了大量和“楊家将”有關的戲劇,可以說在明朝萬曆年間,“楊家将”已經和“嶽飛”一樣,成為老百姓家喻戶曉的曆史人物。

“楊家将”這個IP在明朝有多熱呢?

就連明朝播州(今貴州遵義一部分)楊氏土司家族都受評書和戲曲的影響,開始自稱自己是“楊家将”的後人。

但是實際上播州楊氏土司是西南少數民族出身。

到了清朝乾隆年間,“楊家将”的知名度達到了頂點。

這是因為乾隆皇帝很注重“教化”,所以他讓升平署專門制作一些曆朝曆代忠君愛國的戲劇,然後在全國範圍傳播。

這其中就包括《昭代箫韶》,《昭代箫韶》全劇共240出,取材于《楊家将演義》。此劇撰寫的目的在開場白中就有所表述,“明善除奸嘉勇。假優孟冠裳,聲寄管弦,緩調輕弄。演出褒忠獎孝,誅妄除奸。俾令迷頑悔恸”,也就是說借唱戲來揚善懲惡,褒獎忠孝之士,懲罰奸惡之人。

因為皇帝的提倡,使得《楊家将演義》通過戲劇以及話本、評書的形式傳遍了清朝大江南北。

不是蘭台刻薄,但是現存的全國各地的自稱是“楊家将”後人的族譜,最古老的也不會超過清朝道光年間,蘭台覺得這已經足夠說明問題了。

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随着《楊家将演義》的在全國的傳播,許多姓楊的家族,都把自己的祖先換成了“楊家将”,如此而已。

曆史上的楊家将是太原人嗎(山西深山裡至今生活着楊家将後人)4

鹿蹄澗村楊姓宗族祭祀楊繼業

03、鹿蹄澗村楊姓宗族,他們真不是“楊家将後人”。

在山西代縣城東北20公裡的棗林鎮有一個鹿蹄澗村,村裡80%的住戶都是楊姓人士,他們皆認為自己是楊家将後人,以族譜輩分相稱呼。

村内仍保留着先輩的習武遺風,村民平日練武,重大節日時切磋表演。

村中有祭祀北宋名将楊業的祠堂——楊忠武祠,該祠堂是迄今國内所知僅存的由自稱楊業後裔主持建造且不間斷祭祀的楊氏祠廟,其主建築群現今仍保存完整。

鹿蹄澗村附近還有諸如楊七郎墓、六郎城、木閣寨等與楊家将有關的遺迹。村内會舉行盛大的楊氏祭祖儀式,最隆重的是每年農曆三月初九,即楊業的誕辰。每逢祭祀,族人便擂響楊家戰鼓,唱起楊家戲,共同紀念先祖。

不過雖然鹿蹄澗村的楊姓人都說自己是“楊家将”的後人,但他們真的不是“楊家将”的後人。

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楊宗保的後人,族譜裡居然也堂而皇之地把楊宗保寫進了族譜。

然而,大家也看到蘭台前面摘錄的《宋史·楊延昭傳》了,《宋史》寫得明明白白,楊延昭的兒子就是楊文廣。

楊宗保隻是《楊家将演義》裡的虛構人物。

虛構的人物哪裡來的後人?

當然,面對學者的質疑,鹿蹄澗村的楊姓人表現得很憤怒,他們認為自己就是楊宗保的後人,而楊宗保就是楊延昭的兒子,楊文廣是楊延昭的孫子,《宋史》記載的楊文廣是楊延昭的兒子,那是文人亂寫:

我們都是楊六郎的後代,楊六郎下來是楊宗保,宗保下來有文廣和啥廣,他的後代在貴州。楊宗保在宋史上沒有這個記載,穆桂英楊宗保在宋史上沒講,說是想象出來的。但是我們家譜上就有這麼個人了!族譜是很嚴肅的,哪能瞎寫?

咋能沒有楊宗保了麼,我們的家譜是真的,一代一代傳下來的,總不可能他沒父親給瞎編個父親上去吧?

說沒有宗保的都是謠言,不是真的,廟上的塑像就是見證。有些東西是曆史人瞎說,我們就是宗保這一支的,這沒錯。

以上就是鹿蹄澗村的楊姓人對田野調查的學者對他們祖先楊宗保的質疑時的回答。

而鹿蹄澗村的楊姓人引以為傲的家譜,雖然号稱最早是元朝時修的,但其實早已經散轶,而現存最早的家譜是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的。

此時,“楊家将”已經是無人不知道,無人不曉了。

那麼,為什麼鹿蹄澗村的楊姓人要強化自己是“楊家将”後人的記憶呢?

曆史上的楊家将是太原人嗎(山西深山裡至今生活着楊家将後人)5

鹿蹄澗村楊忠武祠

04、為了生存,楊家人必須團結

在田野學者對鹿蹄澗村的楊姓人走訪過程中發現,之所以鹿蹄澗村的楊姓人要集體認“楊家将”為祖宗,還是和當時同村争奪“生存空間”有直接關系。

根據村裡的楊姓老人說,鹿蹄澗村最初是一個由三個村莊聯合在一起的聯村,村裡勢力最大的是張姓、陳姓和王姓;楊家人當時還很弱小。

蘭台覺得正是這種弱勢地位,使得楊姓人更加的抱團,而大家認“楊家将”為祖先,既可以提振楊姓家族的士氣,同時也可以讓張姓、陳姓和王姓這三個大戶高看楊家人一眼。隻不過随着時間推移,楊家人因為集體認了“楊家将”為祖先,比其他三姓更加的團結,更加的抱團,久而久之,楊姓這個最弱小的家族“反殺”了張姓、陳姓和王姓,成了鹿蹄澗村最大的宗族:

陳家人啊,王家人啊,人家有棗樹呢,就下雨的時候把那個棗掉下來刮到大街上的水渠裡去,下邊的孩子們都不敢拾人家的棗,人們恐懼的怕人家這三家,最後楊友(先祖)一來就把他們都逐出去,(村裡)就住楊家,這才楊家在這裡安營紮寨。

楊家人之所以要把其他外姓人趕走,根據學者調查,可能和鹿蹄澗村比較缺水有關:

經過實地的田野調查可知,鹿蹄澗村是個嚴重缺水的村落,據傳曾有橋溝、柳溝,但根本不能滿足村落的灌溉飲水需求。

正是因為資源太有限了,所以為了生存,楊家人隻能團結起來在村裡獨大,這樣才能保證耕地有足夠的水來灌溉。

曆史上的楊家将是太原人嗎(山西深山裡至今生活着楊家将後人)6

總結

《民俗學概論》曾中提到“英雄傳說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榮耀感。人們講述傳說是為了表現祖先們在這些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後人們會因此而具有一種榮譽感,人們為自己的祖先而驕傲和自豪。”

具體到鹿蹄澗村,楊家人通過自認是“楊家将”後人,通過一系列有儀式感的活動,強化了楊氏家族的族衆對宗族的認同感、歸屬感與榮譽感。

通過對“楊家将”的不斷講解,楊氏宗族曆史被重新記憶與編碼,宗族意識被強化,規約和支配着一系列的宗族行為,鞏固着共同的榮光與禁忌。

而這并不是無用功,正是因為楊氏宗族在精神文明上做得更好,使得楊氏宗族在和其他宗族争鬥中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成為了鹿蹄澗村無可争議的最大姓,使得楊氏宗族成員終于有足夠的水源灌溉自己的農田。

雖然,鹿蹄澗村楊氏宗族的祖先們不懂什麼是“統一思想”,什麼是“精神文明建設”,但是兩百多年前的鹿蹄澗村楊氏宗族卻是用行動在實踐着這一切。

至于自家到底是不是“楊家将”的後人,曆史上究竟有沒有“楊宗保”,根本不重要;因為對于兩百年前的鹿蹄澗村楊氏宗族來說,為了獲得足夠的水源灌溉土地,至少在鹿蹄澗村這一畝三分地裡,曆史上必須有楊宗保。

END

參考資料:

《楊家将傳說與鄉村宗族建構——基于山西代縣鹿蹄澗村的考察》,賈凱露,山西大學碩士畢業論文;

《楊家将研究中的幾個問題》,顧全芳。《河北學刊》1983.6

《楊家将的曆史真實》,楊芷華,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