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藏皇宮六百年,景泰年間一點“藍”
最近的幾部劇,将乾隆推上了“風口浪尖”。曆史上的故事真真假假,再難考據,但乾隆深愛景泰藍卻不假,并且不容置喙。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明 · 掐絲琺琅人形雙耳長方形蓋爐

景泰藍,這個名字我們并不陌生,但又說不上來它到底是什麼。景泰藍到底是什麼藍?其實,它雖然叫“景泰藍”,卻不是色彩,而是一種工藝。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明(清宮舊藏)· 掐絲琺琅甪端
這種工藝源自古波斯。傳說在唐宋的時候,這種技藝跨過絲綢之路來到了中國。那時候的“景泰藍”還不叫“景泰藍”,它有個聽起來很厲害的名字,叫“掐絲琺琅”。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清 · 掐絲琺琅火盆(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清 · 掐絲琺琅火盆
掐絲琺琅以銅胎居多,銅胎掐絲琺琅就是在銅胎上,用金絲或銅絲掐出圖案,再用琺琅釉彩填充的技藝。紙上談兵,說來輕巧,但實際上,掐絲琺琅的工藝非常複雜,要經過:制胎、掐絲、燒焊、點藍、燒藍、磨光、鍍金,7道大流程,108道小流程,每個小流程裡又有數不清的細節處理。



器物有魂。繁複的花紋峰回路轉,精細的工藝,每一步都容不得差錯,澆灌于傳統繪畫和雕刻技藝的土壤,又彙集了青銅工藝、瓷器工藝,匠人屏氣凝神,投擲了時光,傾注了心血,成就了曆史中的那一抹亮色。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清 ·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清 · 掐絲琺琅寶相花喇嘛塔
明朝景泰年間,掐絲琺琅獲得了史無前例的發展,又以華麗的藍色釉料制品最為出色,因此掐絲琺琅就被稱為“景泰藍”了。因此,不論它是不是藍色,都可以是“景泰藍”。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清 · 金胎掐絲琺琅嵌畫琺琅執壺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清 · 掐絲琺琅三足熏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明(清宮舊藏)· 掐絲琺琅龍鳳紋爐

景泰藍一出世,就仿佛被打上“皇室禦用”的字樣。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清 · 掐絲琺琅出戟兕觥
北京故宮,兩個朝代,24位皇帝曾在這裡居住,他們對景泰藍無疑是偏愛的。每個宮殿中都少不了景泰藍裝飾:小到魚缸、冠架,大到“仙鶴”、香亭,景泰藍幻化成各種形态,在“禦前”見證王朝的興落。

▲保和殿景泰藍陳設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明 ·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清 · 金胎掐絲琺琅鑲寶石高足蓋碗,西藏六世班禅額爾德尼(法名羅桑貝丹益西)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清宮舊藏 · 掐絲琺琅爵杯
有許多流傳至今的中國傳統藝術形态均是“獨樂樂,不如衆樂樂”,宮中民間各自開花,但景泰藍的技藝卻被深鎖宮中六百餘年。民間流傳着這樣一句話:一件景泰藍,十箱官窯器。景泰藍的工藝複雜,價格不菲,是宮廷獨享的奢華,也被曆代帝王當作無二的皇權與至高财富的象征。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清 · 掐絲琺琅獸面紋提梁卣(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清 · 掐絲琺琅獸面紋提梁卣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清 · 掐絲琺琅獸面紋尊
帝王對景泰藍“愛得深沉”。明清時期,還在紫禁城裡專門設置了生産景泰藍的造辦處,幾乎将全京城會制作景泰藍的匠人都被收入了囊中。于是,景泰藍成了民間的一個迷,隻有少數皇親國戚、高官重臣,才有機會一睹景泰藍的真面目。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明 · 掐絲琺琅栀子花紋蠟台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清 · 掐絲琺琅牧羊人筆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明 · 掐絲琺琅獅紋雙陸棋盤

景泰藍一直以來深鎖宮中,直到清朝沒落,景泰藍的秘密才流傳了出來。一時間,達官顯貴均以收藏景泰藍為風尚,顯示富貴。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清 · 掐絲琺琅葫蘆紋盨式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清 · 掐絲琺琅菱花口高足杯
可是好景不長,幾經戰亂,景泰藍的技藝幾乎銷聲匿迹,險些随之而去。直到上世紀50世紀,北京市琺琅廠成立,把那些被迫改行的老師傅,一個一個請了回來,景泰藍起死回生。為了恢複這項工藝,為了一句承諾,有的人付出了一生。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清 · 掐絲琺琅天雞尊(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清 · 掐絲琺琅天雞尊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清 · 掐絲琺琅執壺
景泰藍的寂滅與複生,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清 · 掐絲琺琅夔龍紋暖硯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明 · 掐絲琺琅三獅戲球紋鼎式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