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詠物詩詞時,往往有無從下筆之感,似乎沒有太多的可以寫的内容。這時候,就要學會使用烘托或反襯之法。
我們觀察一些詠物的古詩詞,會發現詠物時有直接正面的描寫,也有很多人采取了側面的烘托或反襯。
通過對于這些古詩詞的學習,可以領略古人詠物作品中描寫景物的手法。
一、詠雨的唐詩,烘托與正面描寫
讀蔣紹愚先生的《唐詩語言研究》,他在提到烘托時,舉了杜甫李商隐等人的4首詠雨唐詩為例。這裡列舉兩首。
杜甫的《春夜喜雨》大家都很熟悉: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前四句是正面描寫,好的雨知道什麼時候下,于是春天下起了雨。颔聯省略了主語,(雨)随風潛入夜,(雨)潤物細無聲。
蔣紹愚評價這首詩的時候,指出最後一句是烘托:花重錦官城。通過寫低垂的花,說明昨天下了雨。
韋應物的這首詩,也是唐詩名作,《賦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裡,建業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韋應物這首詩,首聯提到了雨,但是後面就不直接寫雨了,而是寫雨中所見的景物。這些景物無一不受到雨的影響,從這些景物的變化,體現出雨的存在。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因為下雨,所以船帆似乎重了,鳥飛得慢了,遠處灰蒙蒙看不清楚,江邊樹木也顯得濕潤。
二、詠物宋詞,正面描寫與烘托、反襯
周振甫先生的《詩詞例話·寫作篇·詠物》一節,他舉例的是姜夔的詠蟋蟀與史達祖的詠燕詞。
我們先看一下史達祖的《雙雙燕》:
過春社了,度簾幕中間,去年塵冷。差池欲住,試入舊巢相并。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芳徑。芹泥雨潤。愛貼地争飛,競誇輕俊。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應自栖香正穩。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損翠黛雙蛾,日日畫闌獨憑。
這首詞,除了最後兩句,前面全是從正面描寫燕子。結束兩句寫人物,忘記送信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令獨守空樓的女子更顯得孤苦苦悶。這是一種反襯。
姜夔的《齊天樂》,雖說是詠蟋蟀,卻多從聽蟋蟀者處下筆:
庾郎先自吟愁賦,凄凄更聞私語。露濕銅鋪,苔侵石井,都是曾聽伊處。哀音似訴。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曲曲屏山,夜涼獨自甚情緒?西窗又吹暗雨。為誰頻斷續,相和砧杵?候館迎秋,離宮吊月,别有傷心無數。豳詩漫與。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
姜夔不從正面寫蟋蟀,而是從聽者入手:凄凄更聞私語、都是曾聽伊處.....聽到的是:哀音似訴。
後面,又通過景物的描寫,來烘托這種哀音:西窗又吹暗雨、候館迎秋,離宮吊月....
結束時,寫道世間兒女的快樂,來反襯這種哀愁。
三、賦水,言水之前後左右
清朝徐釚的《詞苑叢談》中提到史達祖的《雙雙燕》和姜夔的這首《齊天樂》時,評價道:
如史邦卿詠燕幾于形神俱似矣,次則姜白石詠蟋蟀......刻劃亦工。蟋蟀無可言,而言聽蟋蟀者,正姚铉所謂:賦水不當僅言水,而言水之前後左右也。
姚铉是宋朝人,關于詠物,他提出的觀點是,詠物不應該僅僅寫物體本身,還應該寫與此物相關的其他物體。
言水之前後左右,可以起到烘托或者反襯“水”的作用。另外,還有一個主要的作用,就是可以添加更多的内容與思想于其中。
結束語
從反面烘托,即為反襯,如姜夔與史達祖兩首詞的結束處,都是用反襯之法。
詩詞中,往往情中有景,景中含情,詠物詩詞中也以情景交融為佳。使用反襯的好處,王夫之《姜齋詩話》曾經說過:"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單純說到描寫景物,記住姚铉的”言水之前後左右“這句話,下筆就不難了。
@老街味道
亂飄僧舍茶煙濕,鄭谷這首詠雪佳作缺少了什麼?為何被蘇轼諷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