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多年前手機配備後置攝像頭以來,手機的影像經曆了飛速發展。這20年間,手機影像配置的提升,可以說遠比相機大。
世界上第一款後置攝影頭的手機——夏普J-SH04
20年前手機的攝像頭還是30萬像素,1/10英寸底面積的傳感器,20年後,1億像素、1英寸傳感器已經出現在了手機上。這不禁讓人疑惑,究竟手機的相機需要什麼?是高像素還是大底?
高像素已成必然趨勢其實從手機發展的曆史不難窺探,高像素已經成為必然趨勢。最新的供應鍊消息表明,三星已經開發出了2億像素的傳感器——ISOCELL HP3。今年下半年摩托羅拉的新機将有望配備。
三星發布的2億像素傳感器——HP3
放眼2022年市面上的新機,5000萬像素的主攝遍地可見,1億像素的也不在少數。從千元機到上萬元的旗艦,像素早已大幅超越同時期的相機。
就連一貫用1200萬像素的蘋果,預計将在2022年9月份發布的iPhone14 Pro系列也被爆料将升級到4800萬像素。
iPhone14 Pro據信将升級到4800萬像素的新傳感器
為什麼手機廠商對高像素的追求樂此不疲呢?
一是因為高像素确實有好處,能帶來更好的畫面解析力。現在手機屏幕的分辨率動不動就是2K,顯示照片時需要更高的分辨率來支撐。另外諸如8K視頻,也需要3300萬以上的像素來支持。
8K視頻需要3300萬以上的像素支持
二是為了營銷,畢竟消費者的眼睛天生對數字敏感,認為更高的像素拍照效果就會更好,1億像素顯然會比1200萬像素更有“威懾力”,也更利于廠商宣傳。
除了高像素,大底也是另一個突破方向那麼問題來了,廠商們在高像素上瘋狂内卷,用戶自然會“審美疲勞”,還有别的突破方向嘛?
答案當然是有的,那就是更大底面積的傳感器。目前最新的小米12S Ultra,已經将1英寸的大底傳感器搬到了手機上,讓拍出來的照片寬容度有了顯著提升。
小米12S Ultra采用1英寸的大底傳感器
在1英寸之後,未來還會有M43、APS-C甚至是全畫幅應用到手機上嘛?
答案當然是不太現實,未來10年乃至100年後,手機上傳感器的上限應該也是1英寸。也就是說現在你入手一台1英寸底面積傳感器的手機,傳感器底面積的優勢至少能保持10年。
為啥?因為法蘭距。也就是鏡頭焦平面到CMOS所在平面之間的距離。
傳感器底面積越大,法蘭距越大,這也意味着厚度越大——相信沒誰願意自己的手機厚得像塊磚頭。
感受一下全畫幅微單的機身厚度
在未來,1億像素 1英寸傳感器或成為旗艦标配,計算攝影進一步落地不難預見,從這20年來手機影像配置的發展曆程來看,更高的像素、更大底面積的傳感器是趨勢,未來1億像素 1英寸,将會成為旗艦的入門标準,雖然會犧牲一定的機身厚度。但是帶來了更好的畫質,何樂而不為呢?
超過1cm的機身厚度會讓人覺得厚重
另外,與硬件相匹配的計算攝影,也會進一步從高端機型上下放落地。這點蘋果一直在推動,畢竟硬件和軟件是相輔相成的。
也許終有一天,手機影像能力的飛速提升會讓其成為更好的創作工具,那個時候有更多人帶着手機出門,而非相機。
文丨Muse
監制丨機哥
圖丨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