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事業單位的社保待遇水平好,工廠裡的社保待遇水平差,兩種五險一金是不一樣的。如果從法律制度上講,事業單位的五險一金制度和企業的五險一金制度,理論上是沒有區别的。
五險一金制度我們的五險一金制度實際上是《社會保險法》和《住房公積金條例》規定的,具體名字應當是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和住房公積金。
從2014年10月開始,國家對機關事業單位實施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也開始繳納養老保險了。目前,大家參保的情況基本是一樣的。比如養老保險個人承擔繳費基數的8%,用人單位承擔16%,其他保險和公積金也是這樣。
目前,國家除了養老保險基金分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和企業養老保險基金以外,其他的保險基金都是相同的。
為什麼大家的社保待遇相差很大?确實有些人發現了機關事業單位的社會保險待遇和企業社會保險待遇是相差很大的,産生的原因是什麼呢?
第一,繳費基數問題。不管是企業養老保險還是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大家的退休待遇計算公式都是一緻的。
養老保險待遇計算公式全國統一,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基礎養老金和退休當地的社平工資、繳費基數、繳費年限等因素相挂鈎。個人賬戶養老金和繳費基數、退休年齡有關。
養老金待遇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繳費年限越長、退休待遇越高,繳費基數越高、退休待遇越高。
一般來講,多數工廠或者企業為了節省社保負擔,并不會自覺的按照真實繳費基數給大家繳納社保。很多工廠是按照最低基數給大家繳費,這實際上是違法行為,但是大家普遍投訴維權的不多。繳費基數低,自然會導緻未來的養老金。機關事業單位則是有政府監管,肯定要按照規定繳納繳費基數的。所以,繳費基數的差距會産生一定的養老金差距。
第二,補充社會保險待遇。很多人可能知道,一些條件較好的企業會給職工買額外的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也是這樣,為了保障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養老金和醫療待遇。機關事業單位建立了職業年金制度和公務員醫保制度。
補充養老保險機制,能夠為退休人員提供額外的養老金。按照制度的規定,未來職業年金将會為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提供20%~30%的養老金。企業實際上也可以參加企業年金制度的,2018年底全國共有8.74萬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參加職工2388萬,累計資金1.477萬億元。
補充醫療保險機制,能夠在基本醫療保險報銷以外,進行額外的醫保報銷,能夠大大降低參保人員的負擔。這也是對過去公費醫療制度,過渡到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一種補充。
第三,目前處于過渡期。國家從2014年10月才進行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至今隻有五年而已。現在退休人員都是2014年10月之前參加工作人員,他們原先并沒有個人賬戶養老金和職業年金的積累,因此國家規定發放過渡性養老金予以補償。
過渡性養老金是針對2014年10月之前的繳費年限以及根據退休時的級别确定的視同繳費指數,結合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和過渡性系數計算出來的。
跟社會平均工資相結合,意味着養老金待遇會非常劃算。
所以,目前來講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水平還是非常高的。不過真正随着養老保險制度的推進,大家的退休待遇會越來越相近,而最終并軌。
所以說,機關事業單位的五險一金制度和工廠的五險一金制度是一緻的,但是一些更細節的方面決定了大家待遇的差距。希望企業人員能夠加強樹立維權意識,對于企業的違法行為能夠通過合法方式維權,最終保護自己的利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