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清明的三字經

關于清明的三字經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16 19:47:08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

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内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但清明節除了廣為人知的掃墓祭祖和三天“小長假”以外,還有一些“冷門”小知識。

清明話“清明”

一起來聊聊“清明”那些事兒吧

關于清明的三字經(關于清明的六個冷知識)1

清明節是唯一一個擁有節日的節氣

我國有二十四個節氣,但在所有節氣中,既屬于節日又屬于節氣的隻有清明節。

作為節氣,清明并不是固定的一天

它是一個大緻的時間範圍,一般來說,冬至後的第108天就是清明,大約在4月5日前後。但作為節日的清明,就固定在每年的4月5日啦。

清明節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産

清明節并不是一般普通的節日,在2006年我國就将其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我國有些少數民族不過清明節

五十六個民族中,有漢族,滿族,壯族等24個民族将清明節當做節日度過。

明前茶是指清明前采制的茶葉

大家經常在電視劇裡聽到的“明前龍井”等,其實并不是指單純的一個茶種,而是指采摘時間為清明前後的茶葉。清明節前采制的茶葉蟲害侵擾少,受農藥污染少,品質最佳,深受茶友喜愛。有咱們“湖北第一曆史名茶”之稱的恩施玉露,明前茶也已經上新,茶友們可以抓緊時間開始“上貨”了!

關于清明的三字經(關于清明的六個冷知識)2

清明的習俗不隻有掃墓祭祀哦

掃墓祭祖:是清明節最主要的活動内容。在咱們湖北地區,武漢清明節有“挂紙”習俗。

對荊州人來說,清明祭祖掃墓又稱“插青”,人們用各色的彩紙剪成條紋,再挂于竹棍一端,做成“清明吊”插于先人的墳頭。但除了緬懷先人外,清明還有很多别的習俗。

蕩秋千:古代清明節也稱“秋千節”。民俗相傳,蕩秋千可以驅除百病,而且蕩得越高,象征生活過得越美好。

放風筝:在我國古代,放風筝不僅僅是一項遊藝活動,人們還認為放風筝可以放走自己的晦氣。

戴柳插柳:插柳是清明節的重要習俗。柳樹得春氣之先,每年冬春轉換之際,當四野還是一片蕭條時,總是它最先吐出新綠。

吃芥菜:清明時節,閩東各地有吃芥菜的食俗。據說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飯”,可以終年不長疥瘡。

吃青團:青團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取汁同晾幹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制作成團子。

踏青春遊:“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去踏青。”清明時節同時也是個生機勃發的時日,人們告别蟄伏的戶居生活,迎着春天的明媚陽光外出踏青。2022湖北“最美油菜花田”蔡甸區消泗鄉油菜花海、武漢市“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東湖風景區,都是踏青出遊的不錯的選擇。

關于清明的三字經(關于清明的六個冷知識)3

風景雖好,也别忘了防疫哦!

(來源:長江雲)

【編輯:鄭曉曉】

更多精彩内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