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小朋友觀察蝸牛爬過玻璃和刀鋒。韓揚 供圖
■一場小雨過後,院子裡的盆景上也出現了小蝸牛。 戴懿 攝
■非洲大蝸牛。本報拍客 雲中竹 攝
“蝸牛蝸牛,下雨不愁,背着房子,東遊西遊。”下雨過後,公園草地上、小區綠化帶上、田間菜地裡随處可以見到蝸牛,有指甲蓋大小的小蝸牛,也有拳頭般大小的大蝸牛。昨日是夏至,梅雨季進入尾聲,盛夏拉開序幕。去哪裡可以找到蝸牛呢?其實蝸牛是夜行動物,晚上在小區的草地上說不定你就能邂逅它們。
“老鶴高飛,一枝投宿,長笑蝸牛戴屋行。”宋代辛棄疾的這句詞,是對蝸牛生活習性的真實寫照,蝸牛最大的特征就是背着“房子”慢慢爬行。不過,古代的文人墨客大都拿蝸牛的角來做文章,如白居易的“蝸牛角上争何事”,勸人不要斤斤計較。而埃及諺語“世上隻有兩種動物能夠到達金字塔頂,一種是雄鷹,一種是蝸牛”,卻是在贊賞蝸牛持之以恒、勇往直前的精神。
不論蝸牛代表着什麼形象,這個季節,蝸牛卻實實在在吸引了許多人的興趣。
記者 戴懿
去年“越獄”的中華白玉蝸牛 再出現時長大了一圈
連日的陰雨給陳肇聖帶來了驚喜,在東坪山李家小院裡,天剛放晴,一隻蝸牛爬了出來。陳肇聖發現,這正是去年10月“越獄”的中華白玉蝸牛之一。它不僅成功越冬,而且身上還長出了一圈漂亮的生長線。“蝸牛都是先長殼再長肉的,殼口那一圈淺黃色的部分就是新長出來的,特别明顯。”
陳肇聖,熟悉他的人都叫他“蝸牛哥”。他的蝸牛養殖基地在外地,但是他在東坪山上也養殖了少量的中華白玉蝸牛,用于自然觀察和體驗。中華白玉蝸牛是人工選育的養殖品種,一般都在溫室養殖,野外很少。去年10月,一次蝸牛觀察體驗項目結束後,“蝸牛哥”打算把幾十隻蝸牛煮了吃。可是裝蝸牛的箱子忘了蓋上蓋子,等他發現的時候,蝸牛已集體“越獄”了。所以,當再次看到這隻中華白玉蝸牛時,陳肇聖非常驚喜,原來它自然越冬了。
“蝸牛哥”說,蝸牛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最佳生長溫度是22℃-28℃,它們晝伏夜出,白天都在避暑,或者躲在洞裡、樹葉底下,甚至會把自己的身體埋進土裡,晚上再出來溜達,因此夜間比較容易看到蝸牛。最近下雨,所以白天也容易遇到蝸牛。“如果天氣太熱或者太冷,它們都會進入休眠狀态。” 陳肇聖說。
幼兒園組織孩子們觀察 蝸牛爬過菜刀刀鋒不會受傷
韓揚是咪咪卡幼兒園的老師。前幾天,她在上班的路上發現了許多蝸牛,就随手抓了十多隻帶到幼兒園給孩子們觀察。其實,上學期幼兒園裡就組織過蝸牛觀察項目,但是當時沒有遇到這樣的好天氣,在公園裡并沒有發現蝸牛。一名家長就從島外抓來了十多隻蝸牛,給孩子們觀察。
為了觀察了解蝸牛的形态、運動特征以及如何進食,幼兒園的王芬和吳敏老師還拆下了一扇透明玻璃窗,将蝸牛放在玻璃上,這樣一來,孩子們可以從兩面觀察蝸牛。
“蝸牛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有兩萬多顆牙齒。那麼蝸牛爬過鋒利的刀片是否會受傷呢?”老師們一邊發問,一邊讓蝸牛爬過一把刀。結果,孩子們驚訝地發現,蝸牛一點兒都沒有受傷。“因為它們的牙齒比刀刃還要細。”老師告訴孩子們。
有一次,幼兒園的老師還發現了一隻休眠狀态的蝸牛,就帶回來讓孩子們觀察。蝸牛縮進殼裡,殼口有一層膜,老師滴上幾滴水後,過了一段時間,蝸牛就慢慢爬了出來,它醒了。
除了觀察蝸牛,咪咪卡幼兒園的孩子們還用繪畫表達了自己對蝸牛的認識,學唱與蝸牛有關的歌曲,聽與蝸牛有關的故事,甚至在教育戲劇課堂上即興表演與蝸牛有關的故事。
用養殖的蝸牛黏液止癢 野外的蝸牛不要吃
在野外開展自然觀察的時候,“蝸牛哥”總會帶上幾隻自己養殖的蝸牛。他說,蝸牛的黏液有止癢的功效,一旦被蚊蟲叮咬,隻要把蝸牛放在被叮咬的地方,就能止癢。不過,“蝸牛哥”提醒,最好不要用野外抓到的蝸牛來塗抹蚊子叮咬處,因為野外蝸牛身上的寄生菌比較多。比如,非洲大蝸牛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如廣州管圓線蟲。此外,也不要直接捕捉食用野外蝸牛。
從事蝸牛研究20多年的董啟農說,其實市民經常看到的大蝸牛,就是人們常說的非洲大蝸牛,學名叫褐雲瑪瑙螺。這種蝸牛原産地是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後來被帶入東南亞國家。非洲大蝸牛進入廈門的時間是19世紀中末期。據說,陳嘉庚1921年創辦廈大的時候,從南洋引種了一些植物,裡面也藏着非洲大蝸牛,因此這種蝸牛在廈大校園也比較常見。不隻是在廈門,在廣東、廣西、海南等地,非洲大蝸牛也很多。
董啟農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開發利用蝸牛。“蝸牛蛋白質含量很高,除了食用,還有很多藥用價值。在閩南周邊農村,還有不少農家飼養蝸牛。”董啟農說。
【鍊接】
蝸牛約有四萬種
能食用的并不多
蝸牛屬腹足綱的軟體動物,并不是生物學上一個分類的名稱。西方語言中,一般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僅指陸生種類,而廣義的蝸牛還包括巨盾蛞蝓。世界上約有四萬種蝸牛,但有飼養和食用價值的種類卻很少。
雖有數萬顆牙齒
但無法咀嚼食物
蝸牛是牙齒最多的動物。盡管擁有數萬顆牙齒,但它們無法咀嚼食物。這是因為它們用的是帶狀結構的齒舌,上面布滿牙齒。蝸牛一生之中,微小牙齒會慢慢磨損鈍化,而後被更鋒利的新牙取代。蝸牛排洩是在靠近呼吸孔的地方,叫氣孔。它會把糞便排在自己的身上,通過腹足和黏液最終将糞便留在地上。
《本草綱目》上記載
蝸牛具有藥用價值
《本草綱目》中早有以蝸牛治病的記載。近代中醫學也公認蝸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治消渴等作用,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氣管炎、前列腺炎、惡瘡和癌症等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