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357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熟讀《三國演義》,受其中擁劉反曹操的思想影響之後,很多情節會讓我們扼腕歎息。例如長坂坡之戰時,劉備沒有接受魏延的好意,入主襄陽;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時候,火燒上方谷,不料突降大雨,等等。不過,最令人惋惜的,大約還是赤壁之戰後,關羽在華容道義釋曹操吧?畢竟在小說中,曹操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奸臣,而且差不多已經窮途末路了,隻要關羽一刀下去,或許三國故事就要結束了,可是他偏偏選擇了放曹操離開。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這是為了報答他暫居曹操麾下時,曹操對他的厚待吧?其實不然,他在曹操麾下時,雖然曹操待他極好,但是他斬顔良、誅文醜,為曹操解了白馬之圍。至于曹操賜給他的财物、美人,他也沒有帶走,按照他自己的話說:“當日曹操果是重待某,某已斬顔良,誅文醜,解白馬之圍,報過他了。今日撞見,豈肯放過!”可是,他最終還是讓自己的兵馬四下散開,将曹操的殘兵敗将全部放了過去。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對于這個問題,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副所長,康震教授一語道破了玄機。他說,這是羅貫中在自圓其說。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一千八百年來,關羽一直是忠義的化身,而且早在宋代已被封神,再加上羅貫中本身擁劉反曹操的思想,他不想讓關羽在道義上有任何污點。可是劉備敗于徐州之時,關羽被擒,暫降曹操又是不争的事實,之後關羽還有斬顔良的戰績,這些都不能略過不寫,也不能大幅度改編。于是他杜撰了“土山約三事,降漢不降曹”一事,來表達關羽的忠義。
寫到了這裡,他還嫌不夠,于是在關羽離開的時候,他又杜撰了過五關斬六将一事,表明了關羽誓死追随劉備的決心。可是這個時候,又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過五關斬六将一事,雖然體現了關羽對劉備的忠義,對曹操而言,卻是恩将仇報,這并不符合關羽的正直坦蕩的性格,也容易遭人诟病。為了彌補這一點,于是又有了後面虛構的“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
那麼康震教授所言,是否有道理呢?這一點應該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在關羽義釋曹操這一節中,作者用曹操與關羽的對話,點明了這一點。小說第五十回中寫道:“操曰:‘曹操兵敗勢危,到此無路,望将軍以昔日之情為重。’雲長曰:‘昔日關某雖蒙丞相厚恩,然已斬顔良,誅文醜,解白馬之圍,以奉報矣。今日之事,豈敢以私廢公?’操曰:‘五關斬将之事,還能記否?大丈夫以信義為重。’”曹操說到此事,重情義的關羽便開始動搖了,再看到曹軍的凄慘境況,他最終于心不忍,選擇了放行。這個時候,他還不知道這是諸葛亮的算計,自己也已立下軍令狀在先。所以,他幾乎是相當于在拿自己的性命,換曹操的性命。如此以來,他的大義,便不再有瑕疵,而是完全趨近于完美了。
其實,真實曆史上,曹操與關羽之間,隻有曹操擒關羽以歸,并予以厚待,關羽斬顔良回報,曹操放任關羽離開,兩人之間并無其他恩怨。也就是說,真實的關羽本就忠義雙全,真實的曹操也寬容大度。可是經過羅貫中老先生這樣藝術化的處理之後,關羽的忠與義則體現的更加淋漓盡緻,更加令人敬服。而他為此虛構的幾個片段,也都成為了人人耳熟能詳的經典。不過,若非康震先生一語道破玄機,估計很少有人能懂得羅老先生的用意吧?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于《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内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