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孔子忠者無敵

孔子忠者無敵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8 19:15:59

“忠恕”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之一,孔子學說的核心就是“仁道”,“忠恕”是仁道的基本要求,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基本原則。

孔子忠者無敵(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1

《論語·裡仁》篇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譯文:孔子說:“曾參呀!我的學說可以用一個根本的原則貫通起來。”曾參答道:“是的。”孔子走出去以後,其他學生問道:“這是什麼意思?”曾參說:“夫子的學說隻不過是忠和恕罷了。”

孔子忠者無敵(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2

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說: “忠,敬也。從心中聲;恕,仁也。從心如聲。"

可見,忠與恕是與人心密切相關的兩個概念。中心為忠,就是要以自己的心為中,凡是以自己的心故判斷,遵從心裡的道德判斷,以自己的心為标準,真誠相待,積極為人:如心為恕,“如”可以理解為好像,就是将他人的心比作自己的心,學會換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

什麼是忠?什麼是恕?

曾子沒有說,但孔子自己在别的地方有過解說。

孔子忠者無敵(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3

什麼是“忠”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

《論語·雍也》篇裡:“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衆,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

譯文:子貢問孔子:“如果一個人能廣泛地給民衆以好處,而且能夠幫助衆人生活得很好,這人怎麼樣?可以稱為仁嗎?”孔子說:“豈止是仁,必須是聖啊!堯舜二帝也因為不能做到這般而感到愧對于民呀!一個心懷仁心的人,一定是首先自己要站得穩,然後看到别人摔倒也願意扶的人。首先自己要足夠地騰達,而且也願意博施濟衆。能夠先做好自己,然後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才是可能通往仁的路。

孔子忠者無敵(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儒家思想“仁”的具體體現。一個仁愛的人,是一個以“博施濟衆”為己任的人,是一個樂善好施的人,但前提是自己要先有實力。如果自己都站不穩,看到别人摔倒,你又怎麼扶他呢?

《論語·學而》篇又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曾參說:“我每天從多方面反省自已:替别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與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守信了呢?對老師傳授的功課,是不是用心複習了呢?”

曾子每日反省自己:“為人謀而不忠乎?”孔門所謂“忠”實也包含“恕”的意思,此句中的“為人謀而不忠乎”,即是反省自己為别人打算是否做到了推己及人。然而“忠”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朱熹《論語集注》釋“忠恕”雲:“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

意思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即為忠,用自己的心推及他人就是恕。

“盡己之謂忠”,而“忠”實亦是“推其(己)所欲以及于人”;“推己之謂恕”,而“”之“推己”實亦是“盡己”之意。

孔子忠者無敵(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5

關于“忠恕”之道的意涵,《論語·衛靈公》篇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願意的事,不要強加給别人。

觀此可知,“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大學》講“君子有絜矩之道”,即:“所惡于上,毋以使下;所惡于下,毋以事上;所惡于前,毋以先後;所惡于後,毋以從前;所惡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惡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譯文:如果厭惡上司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你的下屬;如果厭惡下屬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你的上司;如果厭惡在你前面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後面的人;如果厭惡在你後面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厭惡在你右邊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左邊的人;如果厭惡在你左邊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右邊的人。這就叫做“絜矩之道”。

顯然,這段話講的“絜矩之道”也是“忠恕”之道。

其所謂“所惡于”上、下、前、後”等等,就是“己所不欲”;所謂“毋以使下”等等,就是“勿施于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