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行駛通過貴黃高速上寨樞紐(5月3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的《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對外公布。方案提出,實施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工程。推進數字技術與農村生産生活深度融合,持續開展數字鄉村試點。數字鄉村建設建什麼?怎麼建?誰來建?就這些熱點問題,思客綜合“三農”領域權威專家觀點解析。
為何要推進數字鄉村建設?
張紅宇(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當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數據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要素後,成為鄉村産業發展的一種新型生産要素。推動鄉村産業數字化,不僅可以讓數據流帶動資金流、技術流、人才流、物資流等向農村集聚,更能促進傳統農業生産、經營、交易的數字化轉型,為鄉村産業振興帶來全新的發展方式。
李春頂(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在數字化轉型的時代浪潮中,用數字經濟賦能現代農業,是下一階段的發展重點,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關鍵。數字農業使信息技術與農業各個環節實現有效融合,對改造傳統農業、轉變農業生産方式具有重要意義,其可以推動農業生産高度專業化和規模化,構建完善的農業生産體系,并實現農業教育、科研和推廣“三位一體”,有益于提升農業生産效率,實現農業現代化。
如何有效推進數字鄉村建設?
許世衛(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監測預警團隊首席科學家、研究員):數字鄉村建設主要任務是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傳統基礎設施與數據元素的更多融合,加快推進鄉村産業數字化升級,推動鄉村管理數字化轉型。數字鄉村建設需要跨領域融合性技術和集成創新應用技術的支撐,急需突破鄉村數據低成本精準獲取技術、數字鄉村天空地數字化底盤技術、鄉村場景精準管理技術、鄉村智能化傻瓜式應用系統與産品等關鍵技術。數字鄉村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戰略性任務,需要努力實現技術、數據、産業、場景的深度融合,唯有如此,才能打牢數字鄉村基礎,為現代化農業農村發展提供新的力量支撐。
▲5月18日,在臨沂市蘭陵縣代村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工作人員在打理蝴蝶蘭。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李春頂(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在經濟發展方面,要加快推動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等領域數字化轉型,打造數字農業應用先進縣市和數字農業龍頭企業,争取一批數字農業試點建設項目在各地落地實施,以村鎮為單位,形成可複制可推廣的數字農業發展典型模式,推進“三農”綜合信息服務,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經營水平。
在文化交流方面,依靠數字平台開發鄉村文化創意産品,打造鄉村文化品牌,提高村民群衆的文化生活質量,保護和傳承鄉村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和民間工藝。
在鄉村治理方面,利用新媒體功能嘗試打造專屬微信群和公衆号,以便村民及時充分地了解政務信息、工程建設信息等,引導廣大村民積極參與到農業農村發展的讨論話題,構建數字化監督平台,使得信息獲取更加公開透明,提高鄉村治理決策的科學性。
如何培育數字鄉村建設人才?
張紅宇(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提升農民的數字化理念和運用水平是促進鄉村産業數字化發展的必要保障。但從現實情況看,農村居民互聯網使用率還不夠高,鄉村數字化複合型人才不足;大部分農業經營主體文化程度不高,數字素養總體偏低。
當下應着力提升農民數字素養,應當結合農村生産生活實際,為農民群衆開展手機應用、網上辦事、電商物流、直播帶貨等數字化新理念、新技術、新應用培訓,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和獲得感,讓他們更好享受數字時代的發展紅利。
鄭潔(重慶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一是不斷豐富農民數字生活價值内涵,注重構建知識更新、創新驅動的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育體系,培養具有數字意識、計算思維的數字農民。二是加快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各級政府發揮作用,為農民提供在線培訓服務,培養造就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鼓勵人才下鄉,多渠道、多形式參與數字鄉村建設;加強對農村幹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廣大農民的數字化技能培訓,切實提高農民的數字化水平和能力,更好助力數字鄉村建設。三是加速推動農民職業轉換和身份轉換。抓住數字鄉村建設發展的重要窗口期,促進農民不斷加強學習,成為數字化時代有文化、能創新、敢創業、懂管理、善經營的“數字新農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