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是一個終身學習的職業,是提升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環節。
在國家大力提倡全民閱讀的大背景下,閱讀在中小學校園提升到了應有的新高度。閱讀力是學習能力的脊梁,是觀察能力、判斷能力、推理能力、綜合能力的基礎,也是人終生學習的必由之路。
我大學學的是外國文學,編輯是編外國文學,參與過“諾貝獎文學獎獲獎作家叢書”的編輯,擔任過“村上春樹精品系列”的策劃。近三年來,策劃出版了由王蒙任總顧問,朱永新、聶震甯任總主編的“親近經典”系列120卷及有聲融媒體讀物。結合自己的編輯、策劃以及翻譯工作的感悟,就閱讀與教育話題裡外國經典閱讀這一議題,談一點自己的想法。
一、為什麼要閱讀?
教好學生是老師的初心,如同出好書是編輯的初心。有了好書,就有了閱讀的底料。選擇好書去閱讀,自然能教學相長。那麼,老師,一個以樹人、立人為主旨的職業,作為學生靈魂的守燈人、孩子内心世界的領航人、學子精神坐标的奠基人,以怎樣的姿态來引領有無限發展可能的學生,從哪些創新思維引導他們暢遊書海、閱讀世界名著?選定哪些名著?從哪些維度去尋求更具體系、更契合經典閱讀的内在規律,并與内在規律環環相扣呢?
閱讀與教育,如同人的呼吸,須臾不曾離分。可見,要搞好教育,需專心研究閱讀。老師的閱讀理念與垂範選擇至關重要。老師是學生望得見風景的一扇大窗,是通向大海深處的棧橋。老師的氣度與視野、内蘊與沉澱,是激發莘莘學子創意潛能的催化劑,是指引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點金術,是錘煉學子成長的煉丹爐。
在這個碎片化閱讀、快餐閱讀盛行,動漫、視頻豐富的讀圖時代裡,遠見之士皆有共識:閱讀名著是提升學習力的最佳途徑。
經典名著,可謂浩如煙海,洋洋大觀。小學階段要有小學生的名著地圖、名作家地圖。老師要給自己預備教育名家名著地圖。老師要建立自身的認知系統,從教育職業的角度,開展基礎閱讀,了解教育發展史,在理論架構上完成第一步。萬丈高樓平地起,起于初心,起于先哲們的長情陪伴。除了中國的孔子、孟子、莊子、朱子、王陽明、陶行知等先哲外,國外的亞裡士多德、笛卡爾、蒙田、蒙台梭利、杜威、皮亞傑、蘇霍姆林斯基等的理念要時時溫習。要關注的著作如:柏拉圖的《理想國》,蒙田的《論兒童的教育》,盧梭的《愛彌爾》,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杜威的《我們如何思維》,皮亞傑的《兒童心理學》,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等。順便提一下,國内的《陶行知教育名篇》,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朱永新的《緻教師》,聶震甯的《閱讀力決定學習力》等也應閱讀。
還要利用互聯網,廣泛了解現當代教育體系發達國家的經驗:丹麥的素質教育與實驗室實踐、美國的翻卷課堂教學、以色列的提問式學習,德國的小學教師為什麼難當且收入頗豐、歐洲數百年的研學傳統、日本近代的教育國策等。
二、課外閱讀師生讀什麼?
小學語文中的“快樂讀書吧”,涉及閱讀大量中外經典名著,加大了外國名著類的閱讀力度與強度。體裁也極為豐富,廣羅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神話故事、民間故事、成長冒險小說、科普科幻等青少年感興趣的類型。
按體裁來說,童話類:《安徒生童話》(丹麥)、《格林童話》(德國)、俄羅斯童話、印度童話。寓言類:《伊索寓言》(希臘)、《拉·封丹寓言》(法國)、《克雷洛夫寓言》(俄羅斯)。民間故事:阿拉伯民間故事、歐洲民間故事、法國民間故事。神話故事:世界經典神話、希臘神話、非洲神話、古巴比倫神話。科普經典:美國科普、俄羅斯科普。成長小說:英國成長小說、俄羅斯自傳體小說、瑞典科幻冒險小說、美國成長冒險小說。
涉及的作家,按國别分類如下。美國:房龍的科普知識類《地球的故事》,馬克·吐溫的冒險小說《湯姆索亞曆險記》。英國:丹尼爾·笛福的冒險小說《魯濱遜漂流記》,路易斯·卡羅爾的奇幻小說《愛麗絲夢遊仙境》。法國:吉羅夫人的《列那狐的故事》。俄羅斯:克雷洛夫的寓言故事,卡達耶夫的童話《七色花》,米·伊林的科普書《十萬個為什麼》,維·比安基的科普書《森林報》,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童年》。其他歐亞國家:希臘的伊索、 丹麥的安徒生、德國的格林兄弟,瑞典塞爾瑪·拉格洛芙的科幻冒險小說《騎鵝旅行記》、印度泰戈爾的童話《願望的實現》。
而在不同特點上,需要我們從更多的角度來加以定位、梳理。
從時空角度,由國家地區的角度分析,随着文明的變遷,尤其是随着歐洲的文藝複興、工業革命的興起、科技的發展與進步,文體呈現出如下清晰的脈絡:始自神話、寓言、民間故事、曆史故事,再到童話創作、冒險成長小說,拓展到科普科幻等。地域則從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希臘、中國,延展到法國、英國、美國,以至全球。
從容量的角度,經典作品的容量即字數,也是由少而多,從薄變厚。這跟造紙術、印刷術的科技進步直接相關。
從語言的角度,經典讀物的問世,地域流布越來越廣,多種語言均有經典誕生。這是通訊發達、交通順暢等形成的人類共同體文化多元的有趣例證。
從内質的角度看,人物角色更多元,個性展現更豐富,矛盾沖突更深潛,情節演化更曲折,主題體現更龐雜繁複,文本結構也更為多樣化。這跟在不同發展時期的創作思潮息息相關,跟其他載體如影視、戲劇、音樂、舞美的作品也密不可分。
這樣一來,當老師閱讀任何一部作品時,打開群星浩繁的世界文學地圖,它就是一棵有緊密關聯的經典,而不是一株孤單的會思考的蘆葦。借用東方文豪蘇東坡的話,即“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胸中氣象,豁然開朗。萬物互聯,中外關聯,對于以世界上最美麗的中文為母語的小學生來說,一出發便置身于世界文明的豐饒之海裡。
除了“快樂讀書吧”中的閱讀推薦,還要适當拓寬閱讀範圍。比如從國家的角度,可以加入一些近現代強國的讀物。如亞洲的日本,包括廣為人知的成長故事《窗邊的小豆豆》,金子美玲的純樸天然的兒童詩歌《向着明亮那邊》,佐野洋子的《活了100萬次的貓》,少年讀物《起風了》,《宮澤賢治童話》,日本名師橋本武一直帶領學生讀的中勘助的文學讀物《銀湯匙》等。
英美的讀物,也要加強一些選讀。如英國小學生喜歡的《查理與巧克力工廠》《納尼亞》《野獸國》《小熊維尼》《小飛俠彼德·潘》《格利佛遊記》;美國小學生愛讀的《夏洛特的網》《小屁孩日記》《綠野仙蹤》《奇迹男孩》《時代廣場的蟋蟀》《兔子坡》《神奇校車》等。
全世界小學生都喜歡的《小王子》《昆蟲記》《聖經故事》《元素的故事》《搗蛋鬼的日記》《青鳥》《長襪子皮皮》《丁丁曆險記》《木偶奇遇記》《小鹿斑比》《愛的教育》《海底兩萬裡》《我的野生動物朋友》《西頓動物故事集》《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與兒童對話》《物種起源》《安妮日記》等等,也要列入推薦選讀書單裡。
從老師自讀的角度來說,或初讀,或重讀,都是必經之路。恰如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所言:“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們初讀,也好像是在重讀的書。” 老師的閱讀花園,與孩子的成長花園,一棵閱讀樹緊接着另一棵閱讀樹,何其溫馨馥郁。
三、師生怎樣讀?
這個問題,如同禅宗的以手指月,隻有一個答案,那就是自己喜愛怎麼讀就怎麼讀,沒有标準答案: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好為人師者,才能做好老師。一翻開書本,老師便脫然邁入了一個忘我的境界。老師打開七孔八竅,就一定能彈撥孩子的心弦,觸發孩子的靈犀,進而讓孩子自發地思考,主動去學習。日本鄉村教師橋本武對此頗有心得,值得借鑒:“我不要學生的标準答複,隻要學生真實的感受,跟當時的想法,并記在筆記本裡。”“在好奇和興趣的指引下,學生自發的查閱、自己的思想和真實的感受,才能成為真正屬于學生一輩子的财富。”
比如《非洲民間故事》《克雷洛夫寓言》等等,越沉下心讀,發現裡面确實有料。在非洲故事裡,兔子确實十分聰明狡黠,連雄壯的大象也自愧不如。成語“狡兔三窟”,果然大有來頭。兔子的三窟心理學,深得個中三昧。靈龜也時常出現在非洲故事裡,它呼吸徐緩,吐納天地真氣在内裡。莊子的塗中龜,曹操的《龜雖壽》,都會立馬跳躍到我們的聯想裡。于是非洲,就又不止于名著《走出非洲》,海明威的《乞力馬紮羅的雪》《亡靈書》,不止于金字塔、尼羅河,不止于稀樹草原的雄獅與角馬群、好望角的鲸群,不止于600萬年的人類始祖的一支,不止于一位名叫“露西”的人類祖母。非洲,它是人類文明共同體的一員。
同樣是寓言,克雷洛夫重點在點睛之尾。比起言簡意赅的《伊索寓言》,詩體化、富于樂感的《拉·封丹寓言》,克雷洛夫的時代特征重在教化,重在載道。三大寓言,既各有千秋,又相互關聯。閱讀寓言的趣味,一下子就大大提高了。
童話是更早進入學生們的閱讀書單。《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一直在中國廣受歡迎。《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七個小矮人》《小紅帽》《灰姑娘》,孩子們熟悉得能複述,能繪聲繪色地演繹。這些故事,老師也可以回想起小時候的閱讀經曆,分享不一樣的時代裡的閱讀體驗。時光荏苒,經典依舊。
在這裡,我要重點提一下,由于5G時代的來臨,智能手機的普及,與校園數字化教室的興建,老師們足可一飽耳福,收聽大量優秀的有聲書、演播劇。譬如大衆平台喜馬拉雅、教育平台小盒科技、青少年有聲品牌“小未讀書”“小荷聽書”等,都是頭部之選。張開耳洞,再開腦洞,通過立體化的收納,成為自身的滋養。很多經典都拍成了電影、電視劇、紀錄片,學習手段十分豐富。
入選語文教材的科普讀物,充分體現了互聯網時代的閱讀新趨勢。科教興國,要從小學生抓起。彙集身邊熟悉場景的《十萬個為什麼》,展現冰天雪國森林四季動植物風采的《森林報》,以及描繪地球風貌及大洲大國特征的《地球的故事》,都是世界科普大家的精品。選品由小到大,由近而遠,從身邊小事到地球星鬥,引導學生們邁向更大的天地,激發孩子們對未知的追問。
這裡要提幾部中國科學家的科普力作。一則科學無國界,科普無局限;二則這幾本著作都談到了全球的科技概貌。如李四光的《穿過地平線》,把地質學家曆經千山萬水考察地岩層,撫摸岩層與化石,比喻為翻開地球這本大書的一頁一頁,“行萬裡書,讀萬卷書”在地質學字、人類學家、氣象學家身上是何其生動的展現。賈元坡的《爺爺的爺爺哪裡來》,把細菌世界描繪得生動豐富的高士其的《細菌世界曆險記》,中國作協普科協會負責人、首屆南極科考記者金濤的《暴風雨的夏天》等,讀來甘之如饴。另外,原創科普雜志《少年時》,是小多公司五六年來的心血的結晶,跨學科的視野,與文藝範的抒寫,瞄準科學前沿,實在是熱心科普的老師的不二之選。世界衆多諾獎得主、科學獎獲得者與中國院士,都誠摯地奉獻了他們的真知卓見。
五六年級的文學閱讀,重點放在成長的主題,迎接小學生從童年邁入少年時光。美國偉大作家馬克·吐溫的冒險小說《湯姆·索亞曆險記》,英國現代小說先驅丹尼爾·笛福的冒險小說《魯濱遜漂流記》,熱衷于描摹靈夢世界的路易斯·卡羅的奇幻作品《愛麗絲夢遊仙境》,都是青少年人生成長的重要驿站,是幻想展翅試飛的航站。小小冒險家們,有的與小獅子交了朋友,成了獅語者。有的跟紙牌人生活在一起,自由自在。年少向往海洋、不冒險無樂趣的探險家,跟野人生活在了一起,曆難28年之久。這些匪夷所思的情節,這些全然在夢中建構的畫面,與少年時代的好奇求知心理,形成了良好的呼應,用文學與想象的長臂,接通了少年探索未知的電纜。而這些作品,也完美地回應了作者們生活的時代,他們本身就是一個時代的書記員,探險荒野、開疆拓土、航海遠征、告别父母懷抱去野外擁抱自然,都是意氣風發的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新主題,是美國拓荒者開發西部過程中的小插曲。
無論是參加校内的閱讀小組,還是教育部門組織的研讨小組,以及網上的各種微信教育交流群,均會大有斬獲。
重任在肩,非我莫屬。教人成材,閱讀先行。(文/汪正球 作者系韬奮基金會韬奮書局總經理、新華網悅讀推廣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