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猜燈謎
彈壁燈貼三面題,摩肩搭背來猜謎。
本似前朝射覆事,文思機敏方解疑。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
從中國古代到現代
這一富有民族風格的
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
一直在民間流傳
是大家十分喜愛的
元宵節傳統文化活動。
元宵節又稱
“上元節”、“小正月”
“元夕”或“燈節”
每逢農曆正月十五
中國民間都有挂彩燈
燃放焰火的傳統
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
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讓人猜謎底
這就是燈謎的由來。
而且,這種猜迷的形式起源很早,宋朝時周密所著《武林舊事·燈品》中就有記載:
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隐語,及舊京诨語,戲弄行人。
可見那時就存在猜燈謎的活動了。
猜燈謎的文娛效果出衆,它運用漢字的組成變化規律,字義詞義的規律等進行創作,常用一個詞句、一首詩來制成謎語,既能達到娛樂的目的,又即使人增長知識,為人們所喜聞樂見。
甚至喜歡猜謎的人會組成“謎社”,這是古代的猜謎愛好者協會。謎社在清代極為流行。如光緒年間有竹西後社、射虎社,萍社等燈謎組織。茶館、酒樓、宅院都可組織社團活動,猜燈謎是其最重要活動之一。
猜燈謎有兩條約定俗成的規則:
第一,單純的詞彙解釋或知識問答,不能算是燈謎,就算是謎語,也隻能被看作低級的作品。例如:人人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若以“山水甲天下”猜中國地名“桂林”,這純屬一種文字解釋,毫無謎味。如果以“山水”合成“汕”字“甲天下”會意為“頭”字,而猜作“汕頭”,底、面兩個原本毫不相幹的文句,卻能互相搭配,豈不趣味盎然。
第二,謎面上的字,絕對不能在謎底出現,除非有标明露春格,否則,底、面不能相犯,例如以“普天同慶”猜店招“大家樂”很多人猜“全慶”。因為謎底已犯着一個“慶”字,這個答案就肯定不能成立了。
這是猜寫燈謎的規矩。
在此,海澱青年謎社也準備了一些燈謎供大家猜,答案我們會留到下期公布。
元宵佳節,京城不夜。讓我們共享這一美好時刻,端着元宵,賞着花燈,一起猜燈謎吧!
猜
燈
謎
1.乖
(打一成語)
2.呀
(打一成語)
3.泵
(打一成語)
4.僅僅少兩人
(打一字)
5.電梯
(打一成語)
6.一家有四口,還要養隻狗
(打一字)
7.上下四方無險情
(打安徽一地名)
8.神不在焉
(打福建一地名)
9.戰太平
(打江西一地名)
10.劉邦登基诏書
(打四川一地名)
11.四面屯糧
(打《三國演義》人名)
12.天不絕曹
(打《三國演義》人名)
13.參觀航空
(打《三國演義》人名)
14.禾中長草心不忙
(打一節氣)
15.十五天
(打一字)
互動專區
大家猜出的答案可在留言處留言,我們會在下期公布答案,大家可踴躍參加,答對正确答案最多的三個人,會上牆哦!快來讓你的“迷人”看看你的聰明絕世吧!
end
掃描下方二維碼
獲得海澱青年所有資訊信息
覺得好看,點一下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