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冬天,這天真是特别冷,總是想喝點熱乎乎的湯,在我們當地,疙瘩湯人人都會做,也都很喜歡喝,在當地被叫做 “面疙瘩”。雖然主婦們都會做,做法卻千差萬别。今天蟹姐給大家分享的這種方法最簡單也最好用,煮出來的疙瘩湯也特别美味。
疙瘩湯在我們當地最原始的狀态是蔥花雞蛋面疙瘩,從标題中可以看出材料來,就是大蔥、雞蛋、面粉,調料也極簡單,隻要鹽和芝麻油就好了。早些年當地婦女坐月子,都吃這種面疙瘩。這種習慣如今還有保留。
其實面疙瘩的内容可以很豐富,加點菜加點肉會更加美味。最常見的西紅柿疙瘩湯,酸香開胃極其誘人;海鮮疙瘩湯鮮美無比,更讓人垂涎;哪怕是用豆腐做主料,也一樣能煮出鮮美的疙瘩湯來。沒有做不出來的,隻有想不出來的。蟹姐今天用肉末和蘿蔔做了疙瘩湯,非常好吃。那麼,怎麼樣才能搓出好看又好吃的疙瘩湯呢?一起來看看吧。
所需要的材料:面粉、豬肉、白蘿蔔、胡蘿蔔、芹菜、香菜、洋蔥、鹽、食用油、生抽、白胡椒粉、芝麻油。
做法步驟:
準備一個大碗,把面粉放在其中,加水拌成面絮。蟹姐的方法特别簡單,不需要把水籠頭開細細地慢慢加,如果用廚房秤,稱出面粉的重量,四人份的疙瘩湯,蟹姐通常用180克面粉,加約60克水,也就是用三份面粉加一份水,這水不論怎麼加進面粉,隻要你充分攪拌,都能搓成面絮。重點是水量,而不是加水方法。(雖然是四人份,但飯量不所不同,你要用多少,還需要自己試一下。)搓好的面疙瘩饧一饧(15分鐘左右)更好吃,這一步要先做好。
趁着饧面疙瘩的時候,把各種蔬菜切成丁備用。小半個洋蔥,一塊白蘿蔔,一塊胡蘿蔔,一把芹菜。芹菜很香,盡量不要去掉它。
豬肉切成肉末,用絞肉機打一下也可以,不要打成泥就可以了。如果有肥肉,可以單獨切成小粒備用。
炒鍋倒油,先下洋蔥炒香,洋蔥炒到半透明,下入肥肉粒炒出油,接着下入肉末翻炒。
接着把除芹菜外的其它蔬菜粒都下鍋翻炒,用鹽調味。
炒菜的同時記得用湯鍋把水燒上,菜炒好的時候水也差不多煮開了,把菜下鍋煮一起煮,等水開後把之前搓好的面疙瘩下鍋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10分鐘。
最後放上芹菜碎,用鹽、白胡椒粉和芝麻油調味。趁熱開吃吧。
多說幾句:
因為有肉末有芹菜,蘿蔔在這個湯中默默奉獻着它們的營養,有人說白蘿蔔和胡蘿蔔不能一起吃,理論是這麼說的,事際上我們經常一起吃,不用太糾結。
疙瘩湯鹹鮮開胃,還特别熱乎,加上肉末,營養也更均衡了,如果覺得不夠,還可以再淋個蛋花,更完美。
這疙瘩湯當早餐當晚飯都特别好呢,趕緊試試吧,找找冰箱裡的食物,西紅柿、包菜、蘿蔔、大白菜、小青菜、肉、蛋、蝦等全都可以用,但不論用什麼,都不要放太多,畢竟我們煮的是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