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片這玩意兒,應該是每個人都少不了的童年回憶,
雖然每一代孩子觀看的動畫片可能都有所不同,但它幾乎是近代以來每屆父母必備的一樣“帶娃神器”,
而要論近年在世界範圍内最火的動畫片,那必定是非英國的《Peppa Pig》(小豬佩奇)莫屬了!
這部由英國E1 Kids于2014年5月31日發行首播的動畫片,如今已在全球多達180個國家及地區播放,
其中的故事情節圍繞着小豬佩奇與家人的生活日常展開,以幽默風趣的畫風和講述方式宣揚家庭觀念與友情,并藉此鼓勵孩子們積極體驗生活,
雖說到目前為止《Peppa Pig》已經推出了将近5年的時間,但始終是熱度不減且廣受世界各地小朋友們的喜愛,
要說的是,
《Peppa Pig》是一部在受衆方面針對學齡前兒童的動畫片,而那也正是孩子們咿呀學語和接受新事物的黃金時期,
像對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動作進行學習和模仿的這一類行為,對于孩子們來說都是必經的成長過程,
因此在這期間觀看的動畫片裡的說話方式,難免會對孩子們的口音和語法産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這不,最近許多美國家長在推特上就掀起了一股“抱怨”孩子說話口音被小豬佩奇英式英語配音帶“跑偏”的風潮...
“我家3歲的小侄女由于看了小豬佩奇,說話口音就變成英國腔了。
但是她說的話大多數對于我們來說都是外語,因為YouTube老是随機給她播放一些俄語、法語以及意大利語的動畫片。”
“我4歲的寶貝女兒很喜歡看小豬佩奇,然後我發現她的口音和語法都因此變得不大一樣了。
昨晚我哄她睡覺的時候,她看着我說:‘爸爸,你能不能在旁邊讓我挨着睡’,
(Snuggle意為依偎、挨着,一般是英式英語才會用到的詞)
當時我就心想‘我家寶貝女兒這說的是啥呀’,我都已經忘了上一次用到這個詞是什麼時候的事了...”
“我的小表弟現在有一口英國腔,但我們家并沒有人說話是英國口音的。
所以我就問他爸爸為什麼他說話會是這樣的,結果回答是因為他老是看小豬佩奇呀!”
“我家孩子自從開始看小豬佩奇之後,已經沒辦法不帶口音講話了?????”
“我家三歲大的孩子,現在都是用英式英語來說‘tomatoes’(西紅柿)這個詞。”
“我也是醉了...
我同事說她女兒看了小豬佩奇之後就開始用英式口音說話了,她家孩子好像才剛3歲吧。
在我去找這部動畫片看過之後,也終于是恍然大悟了...”
“有沒有誰家的孩子和我女兒一樣,在看了小豬佩奇之後開始用英式口音講話的??
她還會像小豬一樣發出鼾聲,不過這一點我倒是早有料到了...”
在發現越來越多美國網友在推特上“抱怨”這事兒後,美國作家甚至還專門給這種普遍的現象起了個名字——“Peppa effect”(小豬佩奇效應)...
媒體們在收到這個消息後,當然也是趁着熱度趕緊報道了一番:
“‘有誰家的孩子在發着英國口音嗎?’
美國父母透露他們的孩子在觀看小豬佩奇後正在改變說話方式!”
在這篇報道底下,網友們也是紛紛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小豬佩奇和你家孩子‘說話’比你更多的時候。”
“在和巴克萊銀行的客服講了幾通電話後,我自己說話都帶印度口音了...”
“等着吧,他們還會開始學着跳水坑呢。”
“多年來,英國小孩總是學着用美國的英語詞彙。
小豬佩奇隻是我們反擊的開始!!!”
“在我們家搬到倫敦後的第一個夏天時,我把我的兩個女兒送去了英語夏令營。
在一周過後,她們的口音就會讓你覺得她們是在英國土生土長的了。”
“這是件好事啊...不是嗎??”
“小豬佩奇是一項神奇的兒童教育。英國口音沒毛病啊!”
不過大家千萬别以為隻有美國小孩被帶“壞”了,畢竟人家小豬佩奇可是火遍了世界啊,
前面也提到過了,學齡前兒童們除了喜歡模仿口音和語法之外,行為和動作也是他們熱衷于學習的東西,
要論小豬佩奇最經典的招牌動作,那無非就是跳泥潭了!
想象一下,家裡的熊孩子要是每天模仿着找泥潭蹦,那估計家長得氣瘋掉吧!
這不,前不久就有中國家長在網上分享出了自己孩子喜歡模仿這一點的煩心事...
但其實這也不能怪小豬佩奇的創作者,人家是在充分了解豬的習性過後才創作出了“跳泥潭”這樣的劇情——
因為在現實生活中,豬這種動物身上的汗腺稀少,但身處的環境一般又都不大衛生,
對于它們來說,在炎熱的夏天時在泥漿裡打個滾既可以散熱也可以清除附着在皮膚表面的寄生蟲~
救救孩子,救救小豬佩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