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4 17:11:50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 習慣一:積極主動——個人願景的原則,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1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

習慣一:積極主動——個人願景的原則。

  别指望誰能推着你走。每個人做每項工作或做每件事都應進取主動向前走,如果你不向前走,誰又會推着你走呢?所以,進取主動的态度,是實現個人願景的原則。

  進取的心态能讓你擁有“選擇的自由”。我們雖然不能控制客觀環境,但我們能夠選擇對客觀現實做出各種反應。進取的涵義不僅僅是采取行動,還代表對自我負責的态度。個人行為取決于自身,而非外部環境,并且人有本事也有職責創造有利的外在環境。

  在學會做到進取主動的同時,不要忘了遵循原則,沿着上一棒傳遞的方向:學會自我領導、清晰個人使命。列一張使命宣言、定一個生命中心,這是實現自我領導的第一步:把握自我的人生方向。

  進取主動即在工作中催生改變。簡單分享一下我自我的心得,初入新公司,應對新的環境,未知的事物,十分好奇,對待工作有一種莫名的沖勁,交代的工作會認真完成,碰到不懂的會主動去詢問前輩們,此刻回想一下,這大概就是進取主動的習慣讓我避免許多沒必要的失誤。就好像打籃球被圍堵去突破的時候,變向運球多運幾次就成功躲開對手了。除此之外,這個習慣還有其他的作用。當我們在開發新類型産品時,總會遇到以前沒有遇到過的問題點,進取主動的人會竭力去解決問題而不會消極回避,甚至謙虛低身向别人請教。總之,就像書中所說的一樣,進取主動的人是改變的催生者!

  習慣二: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忠誠于自我的人生計劃。确立目标後全力以赴,就是我們所說的在正确的時間做正确的事,并把事情做細,“以終為始”。僅有确立了貼合價值觀的人生目标,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諸實現,才有可能獲得内心最大的滿足。“以終為始”的習慣能夠适用于各個不一樣的生活層面,而最基本的目的還是人生的最終期許,它是以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創造的原則為基礎的。所有的事物都有智的即第一次創造,和實際的即第二次創造。我們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構想,然後付諸實現。

以終為始即是要在工作中樹立自我的目标,如果把我們每個人比作航天員,月球及未知的宇宙便是我們的目标。柯維教授提到的第二個習慣要求我們做到事事有目标,朝着目标制定行動計劃,一步一個腳印。例如,打造隐形冠軍、鑄就百年企業是IKD的願景;再比如,新産品壓鑄試模中一次成功試出合格的産品,這是我們作為壓鑄模具工程師的目标。總之,每一天都是全新的開始,朝着目标前進會讓我們時刻

充滿活力,永遠積極向上。

  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選擇不做什麼更難。每個⼈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做重要的事,即你覺得有價值并對你的生命價值、最高目标具有貢獻的事情;要少做緊急的事,也就是你或别人認為需要立刻解決的事。消防隊的最大貢獻應是做好防火工作,而不隻是忙于到處救火。所以,“要事第一”是自我管理的原則。

  要事第一告訴我們要學會做自我時間的主人,不要被不重要且不緊急的事情牽着鼻子走,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人要能夠分清工作事務的輕重緩急,因為我們常常會把緊急的事情當成重要的事。跟大家分享一下實際工作中的經驗,我會将比較重要的事情在郵件中置頂,将公司制作的電腦桌面壁紙利用起來,用壁紙背景上的“緊急事項區”、“正在處理事項區”、“待辦事項區”、“臨時歸放區”來區分不一樣的事情,将要事放在一個獨立的區域。

  習慣四:雙赢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遠離角鬥場的.時代。懂得利人利已的人,把生活看作一個合作的舞台,而不是角鬥場。一般人遇事多用二分法:非強即弱,非勝即敗。其實,世界給了每個人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并非自我之失。所以,“雙赢思維”成為人們運用于人際關系的原則。具有雙赢思維的人,往往有三種個性品格: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态。他們忠于自我的感受,價值觀和承諾;有勇氣表達自我的想法及感覺,能以豁達體諒的心态看待他⼈的想法及體驗;相信這個世界有足夠的發展資源和空間,人人都能共享。

  利人利已觀念的構成是以誠信,成熟,豁達的品格為基礎的。豁達的胸襟源于個人崇高的價值觀與自信的安全感,所以不怕與人共名聲,共财勢,從而肯嘗試無限的可能性,充分發揮創造力和寬廣的選擇空間。書中提到了互賴,我是這樣認為的,互賴是長期的一種合作方式,如果短期的合作,我認為互補比較好,可能更加實用。

  雙赢思維即是待人處事的原則了。古人雲:“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我們實際工作中亦是如此。工作當中總有難事、繁事,一味地将工作任務、職責推給他人,是不可行的,這隻會惡化雙方之間的關系。我在工作中遇到新項目的開發,前期流道渣包的設計時,會去壓鑄車間、模具車間尋找并了解類似産品實際生産中的情景,然後将好的方面運用到新産品中,這樣我們設計方案思路打開了,車間師傅的工作也省事了,到達了雙赢。畢竟不是所有的競争都是要撕破臉皮的,競争中合作,合作中成長,何樂而不為呢?

習慣五:知彼解已——移情溝通的原則。

  換位思考和溝通。“了解他人”與“表達自我”是人際溝通不可缺少的要素。首先,要了解對方,然後争取讓對方了解自我,這才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要改變匆匆忙忙去提議或解決問題的傾向。

  要培養設身處地的“換位”溝通習慣。欲求别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對方。人人都期望被了解,也急于表達,但卻常常疏于傾聽。衆所周知,有效地傾聽不僅僅能夠獲取廣泛的準确信息,還有助于雙方情感的積累,要“知已知彼”。當我們的修養到了能把握自我、堅持心态平和、能抵禦外界幹擾和博采衆家之言時,我們的人際關系也就上了一個台階。學會傾訴與聆聽是理解他人、被他人理解得很好的方法。在一個能夠充分表達自我、自由溝通的環境中,很難想象還會有多少人出來高呼"理解萬歲"。

  知彼解已即是移情溝通的原則。正所謂,傾聽是有效溝通的橋梁。習慣五知彼解已要求我們以理解對方為前提,傾聽者要學會站在講的人角度上去思考,并模拟自我在做這個工作中遇到了相同問題的處理方式是怎樣樣的。要做好這點,我們還能夠學着去了解對方的講話語氣、肢體動作等,在了解對方的同時也讓對方了解自我,這才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我常常在工作中感受到與人溝通的有效性,比如在模具設計中,聆聽實際試模師傅的試模問題點,并做好記錄,那麼以後遇到類似情景時就有方向,能夠避免類似的失誤。

  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1 1能夠大于2。統合綜效是創造第三種選擇--既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個人之見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可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稱許彼此的歧異,欣賞對方解決問題及掌握機會的手法。個人的力量是團隊和家庭統合綜效的利基,能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集思廣益的合作威力無比。許多自然現象顯示:全體大于部分的總和。不一樣植物生長在一起,根部會相互纏繞,土質會所以改善,植物比單獨生長更為茂盛;兩塊磚頭所能承受的力量大于單獨承受力的總和。這些原理也同樣适用于人,但也有例外。僅有當人人都敞開胸懷,以接納的心态尊重差異時,才能衆志成城。

  統合綜效即創造性合作的原則。習慣六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要去系統性思考,不要僅僅停留在一個方面,而是要透過這個事情發散更多的方面,從而衍生出更全面的資料。同時,它是前面五個習慣的集中考驗,僅有做好前面,才能綜合綜效。平時工作與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大局觀思想,多方位思考問題。比如一個新産品來的時候,我們除了設計出良好的澆注系統外,還要綜合研究後道工序是否方便加工等事

項,最終得出⼀個滿意的方案。

  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則,再次由内而外造就自我。

  過着身心平衡的生活。人生最值得投資的就是磨練自我。生活與工作都要靠自我,所以自我是最值得珍愛的财富。工作本身并不能給人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隻有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适應本事,才能使自我立于不敗之地;擁有财富,并不代表有永遠的經濟保障,擁有創造财富的本事才真正可靠,要“不斷更新”。我們要懂得磨練自我。生活與工作都要靠自我,所以自我是最值得珍愛的财富。工作本身并不能給人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而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适應的本事,才能使自我立于不敗之地,擁有創造财富的本事才是真正的财富。

  不斷更新即始終堅持自我提升。每個⼈都想擁有自由的時間,想過自我向往的人生,這往往不是财富能解決得了的,因為财富可能總有一天會用完,而知識不會,倘若你一直在學習、一直在提升自我,知識在你腦海裡别⼈是拿不走的,并且自我變得優秀後,财富自然而然也有了。所以,在平時工作中,我們要多走出去,多去别的兄弟工廠、标杆工廠或企業等地方學習,或者經過互聯網等平台進行學習,因為僅有不斷更新自我,才不會被這個“優勝劣汰”的社會所淘汰。

  以上這七個習慣是相輔相成的。前三個習慣在于我們本身,确立目标就要全力以赴,着重于如何進行個人修煉,由依靠轉向獨立,實現“個人成功”;第四、五、六個習慣,即建立共赢、換位溝通、集思廣益,都将促進團隊溝通與合作;而第七個習慣涵蓋了前六個,督促我們從身心開始完善。讀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習前人和他人的經驗,是為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僅有把從書中學來的東西用到實踐中,才能真正到達讀書的目的.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将會經過不斷的努力和探索,經過培養這些習慣,能夠循序漸進地獲得實質性的變革,成為真正的高效能人士。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史蒂芬.柯維的著作,讀完之後它讓我醍醐灌頂,希望也能給到你一些幫助。

--------------------------------------------------------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