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中這個橫字,千百年來都理解為牧童在牛背上橫着坐,這樣理解也不錯,詩意盎然,也很浪漫。為什麼說浪漫呢?但凡騎過牛的人都知道,牛背上那能橫着坐呢,非常容易摔下來,更别說還要悠閑地吹笛子了。現實中也難看到這種場面,反正我是沒見過,或許詩人偶爾見過,或許根本就沒見過,隻是一種超然思維。
橫字本來就和寬廣二字是相通的,大可以理解為牧童騎坐在寬厚的牛背上。牛背的寬闊、牛兒的憨厚和悠揚的笛聲也是相印成趣啊,和當時詩人隐歸的思想更為合拍。厭倦了功名,自然羨慕寬松恬靜的田園生活。
如果牧童橫着坐,表現的是牧童很随意的樣子,也有超脫常理之感。這時就應該念第三聲,和蠻橫的橫字同音,作動詞用。如果作形容詞寬廣理解,應讀第二聲。平仄在這裡好象不太重要。據說詩人是四川眉山人,古代沒有統一語音,各地方聲韻是不同的。
詩的想象空間很大,每個人生活閱曆不同想象就有差異,無所謂對錯。但合情也得合理才最好。
請教高手,那種理解更好?
附詩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