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初期經營管理戰略?對于初創公司來說,如果想在行業内長久地生存下去,什麼問題是最為重要的?其實相較于初創時期的成功自立,更為重要的,是公司需要找到長期盈利的可行模式,找到自己的創造力本文作者就結合自身經驗,解讀了初創公司的生存問題,一起來看,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創業初期經營管理戰略?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對于初創公司來說,如果想在行業内長久地生存下去,什麼問題是最為重要的?其實相較于初創時期的成功自立,更為重要的,是公司需要找到長期盈利的可行模式,找到自己的創造力。本文作者就結合自身經驗,解讀了初創公司的生存問題,一起來看。
初創公司最終能走向多麼遠誰能知道。大家都是因為不知道才創業,要是一開始知道會失敗誰還會創業呢對吧。
前面給大家講了基礎盤構建和團隊管理,産品經營,銷售盤經營,公私域的基礎框架寫了不少内容了。
正如評論區裡面大家玩笑的那樣:“你這麼行,你怎麼就失敗了呢,你怎麼失敗了不止一次呢?”
對啊,我怎麼失敗了呢?
其實講到這裡你會察覺到初創公司最後能生存下來,他就是個生存問題。
我在其他的平台的粉絲在評論區有這樣說:創業幾年了,項目做了不少,但現在為止還沒有團隊。
這種情況實際上符合我昨天的寫的那篇文章。
但今天又有另外一個問題,算是昨天問題的進階版:什麼樣的創業才算成功了呢?
其實就是生存下來,那我們隻要稍微把上面那個兄弟的問題聚焦一下。你會發現,初創的整個過程他走了不下一次,而且每次都拿到結果了。但潛在問題有兩種:一種是對于開公司的經營恐懼,不要小看你身邊想要開公司的人;第二種生存方法論足夠全面,甚至能規避失敗。
如果你意識到過上面的一些言外之意的情況,不妨花5分鐘在你自己身上帶着思考往下閱讀。
一、生存才是問題這個思考并不是我失敗以後就有的,因為說實話我都經曆了兩次失敗了。按理來說我應該早早地就去放大思考。但是生存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都不是問題。
最初我們就小作坊,再到公司,再到重新來過,再到開公司。 生存都不是問題,因為好像我們這些人就是具備讓自己活下來的能力。遠了不說,就拿我自己來說,我從來沒有觸碰過崩潰的邊緣,而是時常在選擇當中徘徊。
如果要去上班,哪怕是最不起眼的工作也能很快幹到管理層。即便什麼都不會去找一份工作,也能很快的掌握如何做好這份工作。再要麼不上班,就純做流量和内容,比如說對接第三方培訓公司拿提成,是不是也能掙到錢。
所以選擇才是問題。就在剛才我在來工作室的路上我的腦子裡突然蹦出來一個問題:我都創業失敗了,甚至生存問題都成了問題, 為什麼還不慌、還在做選擇呢?
原因當然是我從來沒有意識到生存是個問題,而且是個很大的問題。
不放大,僅僅隻圍繞我這種無名小卒的問題來說。我可以選擇其中任意一個,甚至我都可以一起做,但是聊到了創業上的時候,你會發現我即便做了這麼多,沒有一件事情是能讓創業這件事情生存下來的。
這個問題就好比每個人都知道要努力掙錢才有好的生活,但過好生活的人卻少有。吃飯、上班、睡覺、做事、思考,如同人的呼吸一樣正常的存在。那麼在創業這件事上,找項目、談合作、拉客戶、買産品,同樣也是和呼吸一樣是生存的本能。
本能是人人都會做,且能做好的一件事情。如果有流落過街頭的朋友,切身感受過來自于生活的絕望的朋友應該會明白,生存是一件多麼出于本能的事情。創業也是如此。
能創業的人很多,甚至人人都在創業,人人都要自己的生存秘籍,而且是從來不會對外講的那種。但這是真正的生存嗎?
前面我還說,初創公司最後什麼都不剩,很多人在評論區罵我說我不懂,瞎咧咧。但你自己想,初創公司生存的條件是業務盤在,基礎盤在,盈利盤同樣也在。這已然達到了生存的條件了。但問題就出在上面所講的。
關于生存的問題,并不是衆所周知的,因此為了引出下面一段,讓大家勞神了,隻有看到問題了,才有閱讀下去的意義,我可不是隻想做個紙上談兵的人。
二、生存是進化伊始當你想要在一個陌生城市生活的話,你應該做什麼事情呢?
我想你會這麼回答:先找工作,再把住的問題解決了,然後努力掙錢。如何時機合适了開個門面房。
這個時候你的第一思考幾乎是出于本能的,因為你見過太多太多這樣的案例裡,甚至你之前的經曆裡也是這樣,你從上海辭職回到家鄉,又從家鄉辭職去大城市拼搏。
然後你的内心會随着這個問題衍生很多思考,随着你行為的開始觸發很多的事件。簡單模拟一下。
你二本畢業,想要去杭州做互聯網工作。然後你準備好了租房子的錢和生活一兩個月的生活費。然後你又提前面試了工作。到了杭州,你面試通過開始上班。然後你和很多同事一樣,從開始的不會到漸漸熟悉甚至可以在公司裡面如魚得水了。那麼你做的這些是解決你最初的問題的思考嗎?或者說對于在一個城市紮根生存解決方法嗎?
并不是啊,我親愛的朋友,在這樣基于生存本能的思考下,莫說一個二本畢業的大學生,就算是我這個初二都沒有畢業的“文盲”都可以做到。或許這個事情簡單得像我們的呼吸一樣,所以我們從不思考地就去幹了。
同時在這個場景之下,就會有兩種生存情況出現,一種是打了工,掙了錢,甚至創了業,但最後回了老家;另外一種是打了工,掙了錢,創業了,最終生活在了杭州這個城市。
看到這裡,你會多少有些感覺不适,因為說實話我第一次進行這樣的思考并且結合我自己創業的經曆的時候,我很震撼。生存和生存原來也不一樣。
我已經出門在外很多年了,沒有過春節已經是第四個年頭了,這四年裡面,我的初中同學有的已經結婚了,有的前不久買了車,買了房。還有的最起碼有個對象,有份穩定的工作。
但反觀我自己,基本上很多城市我都去過,無論是去流水線,還是創業,什麼都有留下。可怕的是關于生存的事情,我一件不拉甚至做得更好,但顯然我沒有生存下來。
講到這裡,想來已經足夠讓大家開始思考了。那我們把上面的場景再換一下。
還是一樣的,打工,生活,創業。如何在杭州生存下來的另外一個版本。
二本畢業,找了一份在杭州的工作,準備好了糧草。然後開始這個基于本能的行為。但不同的地方從一開始就不同了。
這個人在去到杭州之間先看了杭州那個行業缺人,然後看了這個行業的工資收入水平,然後再了解了杭州的生活水平。再結合自己的人生問題做了一些整合。
我具象地來說一下。大家可以感受一下這種按照正常思維根本就不存在的壓迫感。
杭州是直播電商,互聯網新經濟的中心,也是創業者的新“華爾街”。那麼杭州是不缺人才的,甚至可以說是不缺人的。接着他了解了一下,杭州的工資水平的确很高,但是生活成本同樣很高。
接着他給了自己一個精确的定義。這樣的城市有非常完善的創業條件和就業條件。那麼在這樣的條件下,生存下來的前提就是要經受得住優勝劣汰。人最重要的核心競争力不是比誰優秀,比誰拉跨,而是這個人真的串聯起來了一整個圍繞着他自己的網絡。
然後這個時候他給自己做了極具目的性的計劃。先去自己喜歡的,未來想要發展的行業相關公司去面試。然後為了創業做準備的話,從基礎崗到中層管理再都高層管理。在這個行業裡紮根,無論是專業上還是能力上或者是人脈上。
(重點在行業)接着他根據自己的年齡給自己做了一個規劃。(3年時間用來了解行業,掌握能力,鍊接人脈,了解市場,了解這座城市)接着他又為自己的創業做了準備(從自己的收入當中拿出來一部分從發工資開始就積累創業初始資金)。
然後他開始工作,和上班族一樣,沒有任何不同地方,因為他要學的東西目之所及都會。接着他在生活上基本上也和年輕人一樣,發了工資就去玩和新認識的朋友相處。基本上公司的團建活動他都參與。和每個打工人一樣。
然後三年後,他工資攢了20w。這筆錢可以讓他在自己的老家首付一套房子。但他的目的是為了在這座城市生活下來。接着他開始創業,圍繞着自己已經熟悉了三年的行業,之前的同事成了資源,之前的公司成了資源,之前的業務網成了資源。為了讓這家初創公司生存下來,他在3年前就在做着準備。接着自己的老上家成了他的資源庫。
“哦~***某某公司我知道的,那個*總不就是之前從哪裡出來的麼?”
一句簡單的話,充滿人情世故,一段簡短的場景解說,就是人性成敗。
看到這裡大家感受如何,你發現了嗎?我們作為創業者,甚至不下于兩三次創業失敗的人,為什麼還要面臨生存不下去的問題?如果仍舊困惑,我好像能和你在此刻共鳴的感受就是這個困惑需要得到解決。如果看到這裡,恰好不忙,可以接着往下看。
三、生存是一場陽謀,有人在局中,而有人根本沒入局基于生存,無論是生活還是創業,都是一樣陽謀。類似我們這樣的人入局了,但是還有一些人沒有入局。
初創公司總是被人诟病,就好像一個剛剛走進社會的應屆畢業生一樣的。每個創業的人都有一種清晰的來自于心底的意識,隻要我幹了,我就能幹成功。但實際上呢?
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敗了。
這本身就是一場陽謀,根本就不存在陰謀論之說,進公司的人都知道掙了錢才能生存下去,于是做了很多關于掙錢的事情。但未必生存下來。
我在21歲的時候的,當時寫營銷文還在抄襲别人的文章的時候,對于創業也做了一個定義:我認知到,創業不是創新,而是在某個行業當中有所創造。
你看看,短視頻很早就存在的。但在短視頻行業有的人有所創造就有了現在的各個頭部。
如果不能有所創造那勢必無法生存,尤其對于初創公司來說。
最後關于初創公司的生存,我給大家總結三個方法來複盤自己的創業方向到底能不能讓自己生存下來。
我開頭就講了,我最大的問題已經不是窮困潦倒的問題,而是選擇的問題。同樣的很多初創公司面臨的也是這樣的問題。
并不是有人針對于生存像我上面舉例的場景一樣那麼周密,隻是看那個行業掙錢于是開始着手創業,這種創業本身你生存下來的幾率就很小,無論你的公司框架是什麼樣的,商業模式如何的,你走不到真正經營的那一步。或許你會長達很多年一直以初創公司的方式存在着。因為你專精此道,已經非常娴熟了,也正如你所想,市場不缺任何東西。人才,資源,流量都不缺。
但要想生存下來,比如說做直播電商,這個是公認的比較好的行業了,那麼你入行之後,其實就是在行業當中競争。直到有一天,誰刷到你的視頻。“哎,這不是那個誰的電商公司麼?”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你已經生存下來了。有人會來找你學習,有人會來找你談合作等等的。
往往創業的時候,我們都希望自己進入一個藍海行業,但現在這個話題有些幼稚。我們不能指望某個行業還有藍海機會我們才創業,見縫插針之後關張大吉。但我們能做的就是在一個行業裡存在的時間足夠久,無論是用戶的信任還是市場發展的趨勢(關于這一點我現在目之所及的,真的還就是線上線下結合的這個領域)。
舉個具體的例子吧:比如說你現在是一家電商初創公司,那這個時候讓你生存下來的不是某個甚至多個“割韭菜”項目,而是你本身做電商這件事情、運營的技術、在行業裡存在的時長。
比如說下一波也許機會來到了元宇宙帶貨,基于你之前的積累,這一波爆發足夠你從一家初創型公司走向頭部引領行業,因為你過往的多年鑽研的不是怎麼利益最大化,而是通過你所從業的行業怎麼樣獲取利益最大化。
這是本質上的區别。如果是前者,“割韭菜”這個行業會一直存在,但你未必能生存下來。因為用戶的需求是一直變的。
盡管我失敗了,但我真的收獲頗多,我的失敗不是因為我沒割韭菜失敗了,而是我沒有生存的目标,因為隻要有咨詢我就能掙錢,但這不足以讓一家公司生存足夠久,所以事情是對的,但創業的布局錯了。
譬如說我的目标就是割培訓的韭菜。那我就不會失敗。因為這個事情太容易了,錄好課,然後就說學了這個課快速起飛。然後編故事,我的一個學員買了課的第二天就爆單了等等。總有人會相信,因為韭菜之所以被稱之為韭菜,就是因為韭菜也想着割韭菜。
那如果我就固定目标,我要做培訓或者商業咨詢,我就圍繞着這一件事情來創業。這個行業本身就存在,我的存在不可能改變這個行業,但我能通過自己很長的一個周期來讓自己在這個行業存在下去。我的産品圍繞着商詢。我的内容圍繞着商詢,甚至我認識的人,客戶同行都在這個行業裡。這個是不是可以通過布局,努力學習就可以達到的。
講到這裡,我講今天的最後一個案例。
我的父親這一生做了很多事情,經商,做手工藝,寫作,種經濟農作物。但過了很多年後,他一直在教導我的是不要心花,認準一件事情,一直做就會有結果。
他經商的時候,我們家當時還是村裡的名人很受人尊敬,我也是我那一批孩子裡面很早就晚上遙控飛機和遙控機車的孩子,甚至我集齊了f4賽車全套。我們家那會兒生意做的很大,批發遙控玩具基本上可以做到西北幾個大省了。但老爺子心花不堅持,覺得這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後來又闖蕩打工,再經商機遇已經錯過,連擺地攤都要合法證件和押金。做手藝學會了修複老物件,也沒有堅持。後來寫作也沒有堅持。
重點在種田。他基本上是村裡最早帶頭種經濟作物的,從中藥材到花椒到新興的蘋果樹,他都很專業,但同樣的他并沒有選擇要進入到那個行業當中。種中藥材,他半途而廢,因為沒有市場,機會上百個村子就我們一家,但是當時已經有人開始種了。他不幹了。後來種蘋果也是全村頭一家。甚至也被邀請到幾乎是農業盛會上去做剪枝的教學。但他已經60歲了,心氣不再了,兒子也沒有成家立業。
所以初創者真的問題不在于當即的去落實,而是在入局前就已經心裡裝了燈塔,過程當中為了避免白努力。白費工才去做一些調整。但一開始和最終要去向哪裡,都足夠清楚。
四、總結初創公司的生存問題其實更多時候根本就不是盈利問題。即便說的再現實再接地氣,它也不是這個問題。
我們原本要去做的事情是在某個行業當中所創造。後來變成了創業這件事情是可以産生更大利益的事情,于是所有人逐利而去。那個行業好就去那個行業。
但360行,行行出狀元。尤其當我們已經處在一個心浮氣躁的時代當中的時候,一切講究效率的時候,初創公司怎麼找到自己的優勢。不是“破艦者”,而是“常青樹”。
就像一家百年老店一樣的。爺爺帶着爸爸去吃了,爸爸後來帶着自己去吃了。自己以後也會帶着孩子去吃。這家店沒有網紅式經營,沒有預制菜的方式,沒有線上直播賣貨做網紅餐廳,更沒有加盟這種商業模式,他所做的從來都是做好菜,做好吃的。相比之下,無論如何我都認為,初創公司的生存問題不是短期自立的問題,而是長期盈利的問題。
如果隻是想一兩年掙幾百萬,那公司就沒有存在的必要,組個團隊就把這個事幹了。
以上,感謝閱讀。
作者:趙越;公衆号:幹點實事
本文由 @趙越工作室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