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孩子接好運

為孩子接好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9 16:51:18

1

在一次朋友間的家庭親子活動中,孩子們在愉快玩耍,家長們則聚在一起大倒苦水,痛說育兒那些事。

16歲男孩的父親老崔,兒子最近有早戀傾向,他進行了幹預,幹預的方法是面談。結果談一次吵一次,最後雙方情緒失控,不歡而散。最近一次,父子兩人竟然扭打了起來。兒子力氣超過老子,險些把老崔撂倒在地。

12歲女孩的母親葉子分享:女兒自上初中開始,特别注重外形,燙發,戴美瞳,化妝,塗指甲油......總之,她反對什麼女兒偏做什麼,從此家裡争吵不斷。最厲害的一次,在媽媽大聲斥責女兒之後,女兒離家出走了。還好隻是跑到了離家幾站路的姑姑家。

13歲男孩的母親木子,正在為兒子沉迷遊戲、學習成績下滑而憂心忡忡。她說,夫妻二人工作忙,兒子從小就是一個挂着鑰匙的孩子,自己放學回家、自己寫作業,初中開始迷上網絡遊戲,為此拉開了家庭戰争,父子争、母子吵、夫妻互相指責。

15歲女孩的母親栀子說,女兒性格乖巧懂事,從小到大,除了成績平平不夠優異,幾乎沒讓家長費心。可是最近她突然提出想要出國。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家族圈引起不小争議,長輩們的主要擔憂:女孩、年齡小、學習成績不算好,出去有什麼優勢?

2

在此不一一分析評論父母與孩子相處和溝通的方式方法,而是僅從一個切入點來說:

對待孩子成長中的各種問(現)題(象),作為父母的你,是選擇焦慮,還是笃定?

之所以選擇“笃定”而不是“淡定”作為“焦慮”的對應詞,是因為笃定的含義有三層,一是有把握;二是從容不迫;三是安心。

笃定,既包含了淡定裡沉着鎮定的意思,還上升到更高層次: 安之若素、盡在掌握。

笃定,讓人聯想到戰場上臨危不亂的将軍,武林中揮灑自如的宗師——兵來将擋,水來土掩,一招一式,從容應對。

試想,笃定的父母,會如何應對孩子的早戀、化妝、愛打遊戲、留學?似乎隻要向着焦慮的父母相反的方向看過去,就可以找到答案。

3

——焦慮的父母認為是“問題”的問題,在笃定的父母眼裡,或許根本不是問題

稍微深想,以上四位父母焦慮着的這幾個“問題”,都是人類的天性使然:早戀——兩性相吸,化妝——愛美,打遊戲——愛玩,留學——争取選擇權。

當父母把這些看作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來對待,尊重孩子的天性,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去體驗,結果或許正好相反——體驗過,就不再那麼好奇。

演員黃磊的大女兒黃多多,才剛十來歲,就可以戴耳環染發甚至塗口紅化妝,這在很多家長眼裡都是應該幹預甚至禁止的事,在黃磊家裡卻很自由。

黃磊夫婦對女兒的“縱容”,并沒有讓女兒成為問題女孩,而是讓她成為了她自己,一個不受大衆眼光左右的獨立的自己。

為什麼焦慮的父母們,一定要把孩子的某些行為看作是洪水猛獸?他們在焦慮什麼?

為孩子接好運(父母笃定孩子好運)1

4

——焦慮的父母信念指向→糟糕,笃定的父母信念指向→信任

焦慮的父母,内心有一條暗邏輯:孩子不被嚴格管教就會變成罪犯。

他們不太接受超出認知的東西,預設孩子沾染了錯的、壞的東西,會因此變壞,會失去所有好機會,會成為失敗者。

以上四位家長不能接受孩子的某些行為,是因為他們内心的邏輯可能是:

早戀=堕落=考不上理想學校=沒有前途=失敗

愛美=堕落=考不上理想學校=沒有前途=失敗

遊戲=堕落=考不上理想學校=沒有前途=失敗

留學=失控=考不上理想學校=沒有前途=失敗

事實上,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對錯、好壞、黑白,世界的很多地帶并不是非黑即白,任何事物都有其優劣兩面。

比如,很多老人覺得現在的孩子“太享福”,以至于擔心孩子們因此“成不了器”。這種想法來源于早年他們想要功成名就的動力,來自要擺脫糟糕的成長環境,他們就想當然認為,給孩子糟糕的環境才能讓孩子努力。

而事實是,有良好成長環境、被信任的孩子,因為擁有讓自己幸福的能力,而更具有成功的動力和持久的戰鬥力。

在教育史上,有一個著名的實驗被稱為“暗含期待效應”,其原理就是信任。

羅森塔爾效應又叫皮革馬力翁效應,或稱暗含期待效應。羅森塔爾實驗見于1986年他同雅各布森發表的一份著名的實驗研究報告《課堂中的皮格馬利翁效應》,這項研究的主旨在于糾正教師的偏見,證明教師的期望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實驗者先對一所學校1~6年級的學生進行智力測驗,然後在每班中挑選出平時受教師歧視的具有貧窮家庭背景的兒童,但挑選的标準并不是以智力測驗的分數為依據。同時告知他們的教師說,這是一些特殊的兒童,具有潛在發展的可能性。一個學期以後,研究者把這部分兒童(實驗組)與其他兒童(控制組)作了對比,結果發現,實驗組兒童比控制組兒童的學習成績提高得快。一年後,再一次實驗,其結果仍然如此,研究者在結論裡指出,由于教師真的以為這些兒童是特殊兒童,于是不知不覺地便給予特别的注意,以更為友善的态度親近他們,以更多的時間關注他們的學習,由此對這些兒童産生了激勵作用。其結果便是他們的成績沿着教師的期望方向不斷提高。

這種效應運用到家庭教育中,就是,父母發自内心地信任孩子、祝福孩子。

信任與祝福,會給予孩子心理上強大的支持和鼓勵。得到父母信任的孩子,從而也會對父母更加尊重和敬愛,更加親近和樂于傾訴。

5

——焦慮的父母傳導焦慮,笃定的父母傳遞笃定

很多父母,從孩子的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到找工作、找對象、結婚、買房、生孩子,一路擔憂,一路焦慮,唯恐孩子的每一步不能“為我所願”。

當父母擔心孩子做不到、做不好,投射給孩子的信号就是“我做不到,我做不好”;

當父母過度擔心一件事情對孩子的影響時,這個時候親子之間已經不是愛的鍊接,而是負面情緒的鍊接。

為孩子接好運(父母笃定孩子好運)2

什麼叫過度擔心?就是: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

以打遊戲為例,打遊戲本身是一種健康的娛樂。那些花大量時間用于打遊戲的成年人,大多因早年缺少父母陪伴而造成社交障礙。而孩子正常的打遊戲,被父母視為“沉迷”或“網瘾”,這就成了“有一種病,叫父母覺得你有病”。

與此相類似的還有:父母擔心孩子離開家生活不能自理,擔心孩子性格内向不能适應社會,擔心孩子身體太弱不适合旅行,等等……

于是,我們常常看到的場景是,父母擔心子女,子女卻一肚子無名火;父母因擔心對孩子過分保(控)護(制),造成孩子真的變得低能、孤僻、羸弱。

最後,父母的焦慮成為了對孩子的詛咒,孩子終于變成了父母所擔心的“失敗者”。

6

不愛擔心的家長是怎麼做的呢?——讓孩子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給予孩子動手動腦的自主權。

講三國而出名的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他的女兒畢業于上海同濟大學,學業成績優秀,年年獲得一等獎學金,畢業後亦是一位事業成功的女性。易中天對子女的教育方式是“不教育”。

“不教育”,是一種無為而治。對孩子的教育不是通過說教、指教、掌控、替代這些動作來完成,而是營造一個環境,給予孩子自我發展的空間。

“不教育”的父母,就好比用兵如神的将軍,隻要用對了兵法,就能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不教育,不是對孩子漠視疏忽,而是飽含對孩子的信任與鼓勵,給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權,尊重孩子作為獨立個體的屬性。這種氛圍中長大的孩子,人格更獨立、更穩定。

為孩子接好運(父母笃定孩子好運)3

7

做父母的我們,每當面對焦慮情緒,需要覺察:

我們究竟是在為孩子操心,還是在緩解自己的恐懼、焦慮?

我們究竟是在擔憂孩子,還是在回避孩子成長中的麻煩事?

我們究竟是在關心孩子,還是在幹擾孩子的成長、給孩子設限?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的焦慮是否影響了孩子,不妨看看孩子的狀态,問問孩子的感受;

或者問問自己:是否需要孩子去做些事情,才能安撫自己焦躁的情緒?

如果是,請把自己的投射收回來,請讓孩子做自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