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春秋時期先後争霸中原的著名霸主

春秋時期先後争霸中原的著名霸主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3 09:05:26

春秋是中國古代曆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它上承夏商和西周,下啟戰國和秦漢,在它之前和在它之後的中國,無論是政治制度、文化思想,還是軍事理論、外交方針,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文明的結晶是美好的,可孕育它們的過程卻痛苦無比,整個天下陷入了無邊的戰火。

春秋時期先後争霸中原的著名霸主(春秋時期有多亂)1

由于西周實行分封制,這就導緻春秋時期國家林立,各國關系錯綜複雜,這就導緻我們看春秋曆史跟看天書一樣,一會這個國家,一會那個國家。今天我們就來簡單捋一捋春秋時期的主線。

衰落的王室:平王東遷

西周曆經二百多年的發展,到周幽王時期已經極為衰弱,曾經不可一世、肆意拿捏諸侯的王師竟被申國聯合戎人擊敗,周幽王身死。随後申侯立平王,虢公翰立攜王,周朝進入二王并立時代。

申國是周平王的娘舅之國,卻涉嫌弑君,這導緻周平王的法理反而不如周攜王,二王并立之初,周平王根本号令不了諸侯,僅憑申國及其盟友等幾個國家的力量,又不可能掃平一衆諸侯,周平王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規的方法。

為了獲取支持,周平王開始大方地“賣祖産”,将岐西之地賜予秦國,這是周朝舊地,雖由秦國從西戎手中奪回,按例是要還給周王室的,周攜王就持此意見。此外,周平王還搞了一波名義賜予,賜予秦襄公夢寐以求的諸侯頭銜,承認晉國在汾河流域的擴張,認可鄭國對郐國、東虢國、胡國等的占有,還任命鄭武公為周朝卿士。

眼見周平王如此上道,周攜王卻是不識時務,秦晉鄭都倒向了周平王,晉文侯還不辭辛勞,親自率兵擊殺周攜王,結束了二王并立。

春秋時期先後争霸中原的著名霸主(春秋時期有多亂)2

周平王成了唯一的王,卻喪失了關中的立足之地,這才不得不在秦晉的護送下東遷洛邑。

周平王的種種行徑無異于飲鸩止渴,不僅極大地破壞了王室賴以生存的基礎,還暴露出了王室虛弱的現實,小國還蒙在鼓裡,大國卻已經嘗到了甜頭,禮崩樂壞的時代來臨了。

一箭落天威:鄭莊小霸

西周時期,文明仍然集中在黃河流域,這一情況直到春秋時期仍然沒有改變,春秋十二諸侯中,宋、衛、陳、蔡、鄭均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曹、魯、齊位于山東省,燕國核心位于河北省,晉國核心位于山西省,秦國核心位于陝西省、 楚國核心位于湖北省。

河南在當時最為富庶繁華,擁有最多的人口和最多的諸侯國,卻也因此成為争端最多的地區,進而淪為大國争霸的戰場。

春秋早期,秦國忙于打地盤,不斷跟周邊的西戎各國開戰;晉國在晉文侯死後陷入長久内亂;齊國在休養生息的同時,重點放在了世仇紀國身上;楚國偏居長江流域,與中原隔着漢陽諸姬這一堆諸侯國,一時間也過不去;燕國更是長期遊離在外,戲份極少。

也就是說,春秋早期,後來的那些大國各有各的煩心事,無暇顧及中原,中原舞台就交給了那些次一級的國家,其中,鄭國脫穎而出,一躍成為小霸之國。

鄭武公去世後,其子鄭莊公繼位,年少的他用了二十年時間發展内部經濟,捧殺受母親寵愛的弟弟共叔段,整合了鄭國内部的力量。這之後,他又打着周朝卿士的名頭,四處征伐,多次進攻宋國、衛國和南燕等國。

春秋時期先後争霸中原的著名霸主(春秋時期有多亂)3

鄭莊公打着王室的名頭,卻隻顧自己吃肉,連碗湯也不給周平王端過去,這引起周平王的不滿。周平王想通過擢升虢公忌父來分割鄭莊公的權力,鄭莊公前去質問,周平王不敢承認,隻得說沒有,鄭莊公不信,君臣之間陷入信任危機。

在這種情況下,身為天子的周平王和身為諸侯的鄭莊公竟然采用了後來諸侯們普遍采用的取信方式——互派人質!這标志着周平王的自甘堕落,在現實逼迫下把自己跟諸侯擺在了同一位置。

更要命的是,這次交換人質并沒有重建雙方的信任,在周平王死後,太子洩父死于從鄭國回洛邑的途中,其子王孫林繼位,是為周桓王。

國仇家恨合一塊,周桓王對鄭莊公充滿了怨恨,加上周桓王繼位後兩次幹預晉國内戰,第一次幫曲沃莊伯,擊敗了晉鄂侯;第二次轉過來幫新立的晉哀侯,擊敗了曲沃莊伯,兩次勝利多少提振了一些王室的威望。

不過對于鄭國這種積攢了幾十年功力,打遍河南無敵手的強國來說,周王室仍然不值一提,所以雙方的關系仍然越鬧越僵。到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免去鄭莊公的卿士之職,鄭莊公也不再去洛邑朝觐。

春秋時期先後争霸中原的著名霸主(春秋時期有多亂)4

周桓王決定給鄭莊公一點教訓,召集了陳國、蔡國和衛國,聯合向鄭國進軍。鄭國與聯軍在繻葛交戰,鄭軍大敗聯軍,周桓王肩上中箭,周王室最後的威嚴被一箭射落。

尊王攘夷:齊桓始霸

鄭莊公聰明一世,但在繼承人問題上卻出了錯,在他去世後,他的四個兒子相繼為君,紛争不斷,直到前680年鄭厲公奪回君位,鄭國才走向穩定。經過内亂的鄭國已經衰落,而齊國卻是如日中天。

前690年,齊襄公滅掉紀國,報了齊國的九世之仇,但他本人在四年後死于政變,還來不及窺伺霸業,等到前685年齊桓公繼位,齊國才真正開始向霸業大步邁進。

齊桓公一面任用管仲為相,進行内政改革,一面開始對外立威。繼位次年,齊桓公就派兵滅掉了譚國,理由是譚國曾對齊桓公不敬。

前681年,齊桓公召集宋、陳、蔡、邾四國,在齊國的北杏進行會盟,這是第一次諸侯召開的會盟,雖然來的國家少,但也具備劃時代的意義,标志着以往由天子主持盟會的時代過去了,現在是諸侯當家了。

當然,畢竟是第一次,效果很不好,不僅魯國這樣的近鄰沒來,就連遂國這樣的小國,在收到邀請後也敢不來。齊桓公很生氣,回去就滅了遂國,之後又發兵攻魯,大敗魯軍,魯莊公割地求和。

春秋時期先後争霸中原的著名霸主(春秋時期有多亂)5

北杏會盟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宋國的動亂,然而宋桓公覺得宋國也是大國,沒理由要聽齊桓公擺布,轉年就背叛盟約。這不把齊桓公的臉都扇腫了,叫上陳國和蔡國,就要去圍毆宋國。為了師出有名,齊桓公還先派人去朝拜周天子,請求讨伐對天子不敬的宋國。

周天子都不知道多久沒收到過諸侯的貢品,這次齊國不僅來朝,還帶了厚禮,所謂拿人的手短,周天子對齊桓公的請求無有不準,還派出少量兵力加入聯軍,估計王室也就拿得出這麼多人了。

聯軍有實力和大義雙重加成,宋國不敢硬抗,很識相地選擇了低頭。齊桓公一看王室這杆大旗還真有效,便在之後幾年拉着王室的使者頻繁舉行會盟,确立并鞏固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除了“尊王”以外,齊桓公還提出了“攘夷”的口号,身為霸主的他更需要以身作則,所以當燕國被山戎攻打的時候,他派兵去救;當邢國和衛國被狄人滅國的時候,也是他派兵幫助他們重建。

當齊桓公在忙着“尊王攘夷”的時候,一個有力的挑戰者出現在了他的視線中。

南方的競争者:楚窺中原

在齊襄公滅掉紀國的同一年,楚國終于将漢陽諸姬之首的随國打服,随侯向楚軍求和,楚國由此打開通往中原的通道。

前684年,齊桓公繼位的次年,楚文王帶兵進入了中原,他的目标是位于河南南部的蔡國。蔡國是小國,完全不是楚國的對手,一戰之下,連國君蔡哀侯都被楚國俘虜。

前678年,楚文王再次北上,這一次他可不是到中原邊上逛逛了,而是深入中原腹地,進攻鄭國,向剛剛成為霸主的齊桓公顯示自己的威勢。

這時候鄭厲公才剛坐穩君位,還無法與楚國抗衡,加上他同樣有引入楚國給齊國使絆子的小心思,便與楚國結盟,随後又派人去向齊桓公解釋,于是乎,春秋三小霸鄭莊公、齊僖公和楚武王三人的兒子,以這種方式聯系在了一起。

春秋時期先後争霸中原的著名霸主(春秋時期有多亂)6

楚國雖然挺進中原,卻比不是齊桓公的赫赫威名,鄭國很快又轉向了齊國,就連蔡哀侯之子蔡穆侯為了應對楚國的威脅,也将妹妹蔡姬嫁給了齊桓公,以此尋求霸主的庇護。

對此,楚國選擇讓軍隊說話。楚文王去世後,其子楚成王在十年内三次進攻鄭國,鄭國難以招架,一度想倒向楚國。

前657年,齊桓公和蔡姬鬧了矛盾,把蔡姬送回了蔡國,蔡穆侯也很不爽,有矛盾在齊國解決啊,送回來是什麼意思,明擺着看不起我嘛!轉頭就将妹妹改嫁了。

這下齊桓公臉上無光了,親率諸侯聯軍攻打蔡國。霸主一怒,蔡穆侯分分鐘成為案闆上的肉。齊桓公興師動衆南征,蔡國隻是小菜,楚國才是重點。

面對氣勢洶洶的聯軍,楚成王沉着應戰,雙方對峙良久,誰也不敢真打,就在召陵訂立盟約,各自退兵。

召陵會盟後,楚國繼續北上與齊國争霸,但卻避免與齊國正面沖突,主要方向放在了東方,試圖在淮河流域打開局面。齊桓公有心打壓楚國,但他的年齡成了最大的制約因素,随着楚國在淮泗地區連戰連捷,齊桓公也步入了晚年最為昏庸的時期。

流亡的公子:晉無公族

在楚國向齊桓公發起挑戰的同時,持續六十多年的晉國内戰終于結束,來自曲沃的小宗取代了翼城的大宗,曲沃武公被周天子冊封為新的晉侯,是為晉武公。

春秋時期先後争霸中原的著名霸主(春秋時期有多亂)7

晉武公死後,其子晉獻公繼位。這是個狠人,對内為了杜絕内亂再現的可能,将自己的堂兄弟等盡數夷滅,造成“晉無公族”的結果;對外奉行尊王政策,攻滅骊戎、虞國、虢國等,史稱“并國十七,服國三十八”。

春秋初期的一百年是諸侯混戰的一百年,秦、齊、楚都在大肆吞并,而晉國卻在内戰,本已落後許多,但晉獻公卻用二十幾年的時間趕了上來,不得不說晉獻公是一代雄主。

晉獻公執政後期,秦國也完成了對關中地區的占領,開始把目光投向中原,迅速崛起的晉國恰好擋在了秦國東進之路上,秦國不得不加強與晉國的聯系,秦穆公便迎娶了晉獻公的長女。

可惜的是,晉獻公一代雄主,卻在繼承人問題上處置得非常失敗。他去世以後,晉國卿大夫裡克先後弑殺晉侯奚齊和卓子,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幫助下繼位,是為晉惠公。

前643年,晉惠公下令追殺哥哥公子重耳,重耳不得已踏上尋求大國庇護的道路,稱霸中原的齊桓公無疑是最佳的選擇。在齊國,齊桓公給了重耳很高的待遇,給錢給女人,讓重耳過上了安逸的生活。

春秋時期先後争霸中原的著名霸主(春秋時期有多亂)8

齊桓公此舉,或許有留着重耳以便将來幹預晉國的想法,但此時他已經在位四十餘年,早年的雄心壯志已被貪歡享樂所取代,寵幸的全是奸佞之臣,再想有所作為已經很困難了。

前639年,齊桓公病逝,他的五個兒子相繼被立為國君,每一次君位交替,都是一片血雨腥風,直到前608年齊惠公繼位才穩定下來,而經過三十幾年的折騰,齊國再不複霸主之位。

重耳的随從見齊國自顧不暇,無力幫助重耳奪取君位,便帶着迷戀溫柔鄉的重耳離開了齊國,先後流亡曹國、宋國、鄭國、楚國和秦國。

秦穆公當屬對重耳最好的君主,因為他被晉惠公父子耍了一回又一回,迫不及待想把重耳送回晉國搶他們的君位。

本來晉惠公承諾以河西之地作為秦穆公出兵的報酬,可當他上位後就反悔了;晉國發生饑荒的時候,秦穆公不計前嫌賣糧,當秦國發生饑荒的時候,晉惠公不僅不賣糧,還發兵攻秦,氣的秦穆公在秦國度過饑荒後大舉攻晉,在韓原之戰俘虜晉惠公。

晉惠公為了回國,割讓了河西之地,秦穆公便與他結盟,還把女兒嫁給他送來的人質太子圉。可當晉惠公患病消息傳來時,太子圉一聲招呼也不打就逃回了晉國,繼位為君,是為晉懷公。

晉懷公在晉國内并沒有太多支持者,最大的外援秦穆公已經被他惹毛了,剛剛繼位的他可謂是内外交困,所以在短短數月間就被重耳奪了君位,自己也在流亡途中丢了性命。

春秋時期先後争霸中原的著名霸主(春秋時期有多亂)9

重耳就是晉文公,他坐擁晉獻公打下的家底,雖丢了河西之地,但也獲得了秦穆公這一強勁的盟友,這也導緻他剛一繼位,就具有稱霸中原的雄厚資本。

恰巧此時周王室發生内亂,王子帶驅逐周襄王,自立為王。晉文公出兵護送周襄王回朝,斬殺王子帶,周襄王把河内、陽樊兩地賜給晉國。

是役,晉國不僅獲得了土地,還拿到了尊王這杆大旗,晉文公正式開始了自己的雄圖霸業。

霸業的繼承者:晉文複霸

想稱霸的并不止晉國這一家,在晉國君位交替的這幾年間,宋國、楚國才是争霸的主力,雙方都想奪取齊桓公留下的霸業。

宋國是中等國家,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宋襄公素有“仁義”之名,所以齊桓公在晚年委托他照顧太子昭。齊桓公死後,齊國陷入内亂,太子昭無法繼位,就逃到宋國,向宋襄公求救。

宋襄公義不容辭,聯絡諸侯一起護送太子昭回齊,不過宋襄公的号召力不大,隻叫來了衛國、曹國和邾國三個小國,主力還是宋軍。聯軍浩浩蕩蕩地殺向齊國,齊國貴族不清楚宋軍實力,加上他們對當權的豎刁不滿,便将豎刁和他擁立的齊侯無虧殺了,迎立太子昭,是為齊孝公。

這次護送行動使得宋襄公名聲鵲起,他自己也頗為自得,以為決定了天下第一強國的國君之位,自己就是天下第一強國了,那霸主齊桓公做得,我為何做不得?

春秋時期先後争霸中原的著名霸主(春秋時期有多亂)10

前641年,宋襄公先後壓服了曹、邾滑等等國,搞了個小型的諸侯會盟。同年,沒了齊桓公壓制的楚國直撲中原,與陳、蔡、楚、鄭等國在齊國會盟,宋楚争霸展開。

由于國力和君主能力的巨大差距,宋國很快敗下陣來。

前638年,宋襄公領兵攻打鄭國,鄭國向楚國求救,楚國派軍救援,雙方在泓水開戰,宋襄公拘泥不化,被楚軍大敗,連大腿都被射傷。

宋國雖敗,卻不肯臣服于楚,楚成王決定再加把勁,徹底征服宋國。

前633年,楚成王派軍包圍了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救。為了解除楚國的包圍,晉文公率軍進攻楚國的同盟衛國和曹國,并聯絡秦國和齊國一同出兵。

楚将子玉率軍向晉軍發起攻擊,晉文公采取退避三舍的戰術疲敝楚軍,誘使子玉輕敵深入,最終在城濮大敗楚軍,楚國的稱霸之路上又多了個強勁的對手。

得勝之後,晉文公在踐土為周襄王造了一座行宮,向周襄王獻俘,周襄王任命晉文公為諸侯首領,晉文公稱霸諸侯。

楚國敗了,留給鄭國的陰影卻還沒消退,此時的鄭國早已衰落,根本沒有在晉楚兩國面前讨價還價的籌碼,隻能腳踏兩條船,兩邊都叫大哥。這引起了雙方的不滿,隻不過楚國無力北上,而晉國卻是如日中天。

春秋時期先後争霸中原的著名霸主(春秋時期有多亂)11

前630年,晉文公以鄭國曾對他無禮為由進攻鄭國,秦穆公也率軍出征。鄭國人燭之武敏銳看出秦晉之間的矛盾,半夜偷偷出城前往秦營,勸說秦穆公不要給晉文公打工,不然隻會使秦國利益受損。

志在稱霸的秦穆公被說服,與鄭國簽訂盟約後撤軍。晉文公沒有冒險向秦軍發動進攻,可秦晉之間裂痕已生,秦晉之好一去不複返了。

秦軍撤離後,晉軍也選擇撤軍,鄭國保存了下來,卻再也不敢僥幸,徹底倒向了晉國。

不屈的挑戰者:楚莊稱霸

前628年,晉文公去世,其子晉襄公繼位。消息傳到秦國,秦穆公坐不住了,他這一生多次插手晉國内政,到最後卻幫晉文公做了嫁衣,晉文公僅用五年就成為霸主,可他卻隻能感歎年華易逝,霸業遙遙無期。

要稱霸,打進中原是必需項,周王室居天下之中,隻是象征意義太濃,不好下手,旁邊的鄭國就成了衆矢之的,晉楚都把鄭國當作争奪目标,不甘心的秦穆公也想從此入手,派軍隊遠征鄭國。

這次遠征重在保密,但秦軍還沒到達鄭國都城,就被鄭國商人弦高發現,弦高假裝犒勞秦軍,讓秦軍誤以為已經被發現,隻能放棄攻鄭打算,滅掉小國滑國候久班師回國。

滑國是晉國的屬國,秦軍趁晉國國喪期間滅了屬國,這不是打霸主的臉嗎,晉國的國力可沒有衰弱,直接在崤山設下埋伏,把秦軍打得全軍覆沒,這标志着秦晉之好徹底破裂。

春秋時期先後争霸中原的著名霸主(春秋時期有多亂)12

之後秦國數次出兵攻晉,都沒有占到多大便宜,秦穆公不得不把擴張重心放在西邊的戎狄身上。秦國先後滅掉數個戎人國家,辟地千裡,周天子派人祝賀,史稱“秦霸西戎”。

秦穆公去世後,人才多殉葬,繼任者又多碌碌無為,秦國雖仍屬強國,但已經沒有了稱霸的實力。另一個晉國的手下敗将楚國卻很快卷土重來。

晉襄公死後,繼位的晉靈公年幼,由卿大夫執政。楚成王之子楚穆王抓住機會,出兵進攻鄭、陳、宋等國,迫使他們與楚國議和,楚國霸業複盛,仍然是左右中原局勢的主要強國。

楚穆王去世後,其子楚莊王繼位。

此時的中原徹底淪為晉楚争霸的戰場,處于其中的鄭、宋、衛、陳等國今天被楚國打,明天被楚國揍,每一個都在戰戰兢兢地選擇自己的老大,生怕站錯了隊被人暴揍一頓。

前597年,楚莊王親率大軍北上,圍攻鄭國,晉軍救鄭,雙方在邲地開戰,楚軍大勝,一洗城濮之戰的恥辱。此戰過後,楚莊王飲馬黃河,收服了鄭、宋諸國,終于成為霸主。

霸業的餘晖:吳越争霸

楚莊王稱霸時期,終于穩定下來的齊國蠢蠢欲動,齊頃公小動作不斷,試圖瓦解晉國在東方的布置,與此同時,秦國也在西部屢屢進攻,晉國不得不花費許多精力在東西兩個方向,在南部便難以壓制楚國。

然而楚莊王去世後繼位的也是幼主,楚國貴族争權奪利,國力不增反降,很快就不是晉國的對手。

春秋時期先後争霸中原的著名霸主(春秋時期有多亂)13

趁着楚莊王去世後楚國動亂的機會,晉國集中力量進攻齊國,打得齊頃公大敗。齊國攝于晉國軍力,轉而投向晉國陣營,晉國解決東顧之憂。

前583年,晉國進攻蔡國,獲勝後直接進攻楚國本土,楚軍敗退,晉國乘勝追擊,進攻楚國的盟國沈國,俘虜沈國國君後北歸,楚國霸業就此終結。

為了防止楚國全力北上,晉國派人前往吳國,教吳國士兵乘車打仗,并與之約定讨伐楚國,楚國也将感受兩線作戰的滋味。

至晉悼公在位時期,晉國鎮齊、懾秦、疲楚,天下諸侯莫能與之争,晉國再次走向全盛,雄霸中原。

此時春秋時期已經過去了兩百多年,分封制的弊端再一次顯現,上一次的天子被架空,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而這一次,連諸侯也被架空,上到晉國、齊國等大國,下到鄭國、魯國等小國,國君都大權旁落,真正掌控國家命運的是下面的卿大夫。

對于國君而言,帶領國家建立霸業是理想所在、利益所趨,可對卿大夫來說,如何奪取更大的權力乃至取國君而代之才是最重要的事,于是前546年,晉、楚、齊、秦等14國在宋國的結盟,是為第二次弭兵之盟。

盟約規定晉楚為霸主,齊國為晉國盟友,秦國為楚國盟友,不需要交保護費,剩下的諸侯國則要朝拜晉國和楚國,交兩份保護費。

此後,争霸戰争逐漸消停下來,被晉楚大軍犁過一遍又一遍的中原諸國終于有了喘息之機。

北方諸國回家搞内部鬥争去了,南方的楚、吳、越等國卻沒有這種需要,争霸的主戰場就由中原轉移到了南方。

春秋時期先後争霸中原的著名霸主(春秋時期有多亂)14

吳國在接受晉國援助後,在晉悼公時期強盛起來,開始不斷襲擾楚國東部,楚國數次發兵攻吳,雖處于優勢,但始終無法滅吳,隻能予以壓制。

吳國處于劣勢,卻奮發圖強,到了吳王阖闾執政時期,以楚國舊臣伍子胥為相、齊人孫武為将軍,頻頻攻楚于江淮之間的大别山以東地區,使楚國疲于奔命。

前506年,吳軍在孫武率領下,從淮河流域向西進攻,五戰五勝,攻克楚國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楚國幾為吳國所滅。之後在秦國的幫助下才成功複國。

吳王阖闾死後,其子吳王夫差在夫椒之戰大敗越國,确立吳國在東南地區的主宰地位,轉而向北方進軍,試圖稱霸。

吳國的國力遠比不上晉、楚、秦、齊等強國,滅楚已經是以弱勝強,其後屢屢出精兵北上争霸。前482年,夫差更是舉全國之力赴黃池之會,與中原諸侯歃血為盟。

卧薪嘗膽的越王勾踐見此良機,率軍攻吳,殺死吳太子,夫差帶着霸主的虛名匆匆而回,卻連戰連敗,不得已與越議和。前473年,越軍破吳都,迫使夫差自盡。

吳越相争之際,楚國趁機侵占吳國在江淮的土地,可以說吞并吳國的越國是比之前的吳國弱的,然而勾踐還是走上了夫差的老路,遷都琅琊,會齊、宋、晉、魯等諸侯于徐州,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