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86版《西遊記》被奉為經典,也的确非常經典,尤其是悟空出世的畫面,印象非常深刻。
原著中先是大巨石産出一枚石卵,然後石卵迎風變成了一個猴子,并不是從巨石中蹦出來的,而是石頭生出石頭蛋,風吹石蛋石猴現。
難道是因為古代人寫小說喜歡随便編主角人物嗎?還是作者比較喜歡猴子呢?
這個就需要我們從原著中來找原因了,我個人總結有3點:
1,猴子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對,聰明,我們誇一個人的時候就會說這個人粘上毛就是猴兒。
西天取經要十萬八千裡,一路艱難險阻,如果是一個腦袋不靈光的,肯定應付不了啊。
假如豬八戒是主角,估計一個故事到高老莊就結束了,大家直接看老豬的吃播吧
2,猴子和人類最相似
原著中,孫悟空剛出生時,他就知道拜天謝地,知道自己無父無母,他是天生地養,拜謝說明他有感恩之心。
另外,還懂得生死,懂得任性,知道思考,然後去拜師學藝,我們知道,人類和動物最大的區别就是會思考。
3,作者的人物設定
作者把主角設定為機智靈敏型的,活潑好動,顯然,猴子最符合這個設定。
比如:孫悟空聽到一位砍柴小哥唱歌,他竟然能聽出這首歌非比尋常,請教小哥如何尋仙師,小哥給他指路後,他竟然要拉着小哥跟他一起去,為什麼這麼做?
因為孫悟空害怕這個小哥騙他,果然是猴精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