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青玉案元夕寫出了怎樣的曆史事件

青玉案元夕寫出了怎樣的曆史事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9 07:17:20

青玉案元夕寫出了怎樣的曆史事件?《青玉案·元夕》中的“他”和“那人”究竟是誰?,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青玉案元夕寫出了怎樣的曆史事件?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青玉案元夕寫出了怎樣的曆史事件(青玉案元夕中的)1

青玉案元夕寫出了怎樣的曆史事件

《青玉案·元夕》中的“他”和“那人”究竟是誰?

《青玉案·元夕》非辛棄疾代表作,而“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為全詞的閃光點和千古絕唱。元霄前後,網絡熱傳,然卻瑕疵和誤解不少。

如:将“燈火”诠釋為“燈光”和“路燈”等,不妥。若将張繼“江楓漁火對愁眠”的漁火改為漁燈那會怎地?又如:将“蓦然”改作 “突然”、“猛然”甚多。盡然這些詞意近“蓦然”,但對表述作者的心境強差人意,影響了對全詞的讀解。作者是在怅然若失的不經意間回首,才發現“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因此,不改為妥,改之反顯畫蛇添足,若改以“怅然”較好。再如:有人竟将“燈火闌珊處”說成燈火輝煌的燦爛處。這種常識性的缪誤很不應該。“闌瀾爛”三詞音近,因有無邊旁而大相徑庭。“闌珊”指清靜、冷落和寂寥。“燈火闌珊處”意是說“他”在靜寥冷落的燈火稀疏處。“闌珊”在古詩詞中常見。如:晚唐白居易的《詠懷》,南唐李煜的《浪陶沙·簾外雨潺潺》,北宋蘇東坡的《減字木蘭花》。南宋王千秋《浣溪沙》的“燈火闌珊欲曉時”…古人習将夜靜稱夜闌:蔡琰的“深夜闌兮夢汝來斯”。杜甫的“夜闌更秉燭”。陸遊的“夜闌卧聽風吹雨。”楚漢相争,項羽困于垓下,四面楚歌,衆叛親離,虞姬闌珊起舞…将人物的凄怆心境,世态凄涼以及凄風苦雨的環境一覽無餘地盡繪,演繹為“霸王别姬”的曆史悲劇。

賞析《青玉案·元夕》的核心關鍵是,“他”和“那人”究竟指誰?書和網上多說,或是戀人,或是美人,或是賞燈遊女,很多書冊也将“他”改為“她”。非也!!!乃指作者的自己。為什麼?

辛棄疾,字幼安,号稼軒,彪炳青史的民族英雄,《宋史》有傳,《稼軒集》《稼軒奏議》等有載。辛棄疾生于淪陷于金國的濟南,非是投筆從戎的書生,而是自少壯懷激烈,立志報國,日讀詩書,夜習武藝,文可運籌帷幄,武能決勝千裡。正其所謂“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而“氣吞萬裡如虎”。紹興三十一年(1161),21歲的辛棄疾,決然舉旗北國,縱然召衆2000餘,毅然投奔耿京,驟然壯大了義軍。霍然聞知耿京被叛徒張安國(僧人)所害,憤然單騎獨踹金營,凜然在敵酋營帳揮劍斬了叛徒首節,坦然以歸。英雄虎膽,浩然正氣,竟然鎮懾千軍于敵營,名震大江南北。宋高宗聞知谕召,辛棄疾奉表南歸,趙構在建康親自接待,授予右承務郎。然而,兩宋一脈相承,趙匡胤因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又而“杯酒釋兵權”,乃為曆史創舉,一改曆朝帝王持殺功臣的殘酷無情 ,更可避免主幼沖齡而易讓權臣篡權的悲劇屢現。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兩刃劍,重文輕武的國策,卻讓兩宋曆代患了軟骨症,膽小如鼠,畏敵如虎,念的都是投降經。“弱宋”,内戰内行,外戰外行,一味打壓武将和主戰派。如:北宋的狄青,南宋的嶽飛,辛棄疾也遭際如此。“清明上河圖”生動反映了宋代的經濟文化繁榮,無疑居于世界前列。可是,周邊盡是虎視眈眈的窮兇惡鄰,宋代的文明實乃處于刀鋒上的文明,更由于朝廷腐敗和“窩裡鬥”,最終演繹為中國曆史上最可恥最可悲的“靖康之恥”和“崖山之敗”。

長歌當哭,敢問誰知?辛棄疾歸宋四十餘年間,卻有二十七年被朝廷打壓冷落而廢棄閑置不用。他本來自烽火連天,硝煙彌漫,率軍轉戰在淪陷區的戰場上。懷着“還我河山”的壯志,毅然奉表南歸,以求更好效命疆場。可是,朝廷卻将他閑置在江西、福建和浙江等二線,無異将“他”廢棄在“燈火闌珊處”。南宋滿足偏安享樂,一味妥協投降成為主潮流,“直把杭州作汴州”,可說比屈原時期的楚國還昏暗。辛棄疾成了宋代的屈原,凸顯“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的慎獨高貴。面對“黃鐘毀棄,瓦釜雷鳴”境況,因愛國情懷驅使,逆境中的“他”雖倍受冷落,卻初心不改,不斷上呈奏議,不斷請命決戰疆場,卻不為朝廷賞識和世俗理解,屢呈奏議,屢被彈劾,屢被罷官,棄置于“燈火闌珊處”。永康藉狀元陳亮是他的好友,在《辛稼軒畫像贊》悲歎:“真鼠枉用,真虎不用”。直白了辛棄疾的命運坎坷,揭露了南宋王朝的妥協投降。

辛棄疾文學造詣非凡,無愧為開創一代詞風的偉大詞人。一生作詞900餘首,選留600餘首。填詞長于豪邁,與北宋的蘇轼并稱“蘇辛”,且比蘇東坡更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他的婉約詞也不少,凸顯一派俠骨柔情,饒有風範,歎為觀止。譬如:《祝英台近·寶钗分》,一改豪邁詞風,柔情如水,柔腸寸斷,毫不遜于李清照的“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他總在婉約中蘊涵寄托“他”的愛國情懷。《寶钗分》正以美女懷春為詞,托訴怨閨離别恨而婉約抒發對山河破碎,祖國分離的衷情。《青玉案·元夕》屬婉約詞,是作者再次罷官後回上饒所作。宋開禧三年(1207),傑出的愛國詞人,壯志未酬,悲憤逝世,終年68歲,奉祠建墓于鉛山。

歸結:風雲變幻,國際形勢尖銳複雜,品讀辛棄疾的詞和品嘗他的愛國情操具重要意義。實事求是地說,在錯綜複雜的國際鬥争中,和談乃至妥協,不失是阻遏戰争而争取和平的一種手段,如列甯俄國與德國簽訂的《布列斯特條約》,為蘇俄赢得了時間而取得了勝利。但是,必須強化居安思危的意識,必須持有愛國主義的底線,必須敢于亮劍的鬥志,必須把自己的事辦好,必須把經濟建設和科技事業搞上去,這才是根本,也是品讀《青玉案·元夕》的主詣。

稿於2021.3.1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