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水域釣魚,哪種水域漁獲最多麼?這個答案是不太好說的,但是,流水水域的魚,活性最足,勁頭大是毋庸置疑的。
在池塘釣到的鯉草,和湖庫釣到的鯉草,以及在江河釣到的鯉草相比,江河中的鯉草個頭偏小,但是勁頭最大,咬鈎之後掙紮的力度最強。
所以經常有釣友戲言,江河釣魚,才是真正的野釣,但是,江河釣魚也有一個比較的問題,就是水流較快,打窩後窩料不容易駐留,很容易被水流沖刷,想要打窩後還有良好的誘聚效果,打窩就很要講究技巧了。
流水打窩的技巧,嚴格來說就兩個,一個是從餌料本身的比重、狀态上調整,一個則是從打窩方式上調整,那麼這兩個技巧,分别是如何操作的呢?
技巧一、多用大比重、味型大的窩料
在流速較大的江河釣魚,是不需要考慮水溫對魚的影響的,因為水流本身就會導緻水溫下降,湍急的流速會讓水中溶氧充沛,長時間的低溫,早都讓魚充分适應了。
那麼打窩聚魚,唯一的顧慮就是如何讓窩料入水後,不被水流沖刷,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用比重大的窩料了,比如酒米、玉米粒、飼料顆粒這些入水就沉的窩料。
但是,除此之外,窩料本身的味型一定要足夠大,因為水體中的流速較大,不管多濃郁的餌料,進水之後也會被流水稀釋,在江河野釣,基本上是不用考慮死窩這種情況的。
那麼結合起來,就是比重、味型大的窩料,原則上是不建議使用任何未經加工的原生态谷物做餌料,亦或者是味型較淡的飼料顆粒。
最好是使用發酵或者泡制過的谷物餌,如發酵玉米、麥粒,藥酒泡制過的酒米,蒜腥或者濃腥的飼料顆粒,這樣的窩料入水後沉底快,散味持久,誘魚效果還是很有保證的。
技巧二、上遊打窩
什麼叫上遊打窩呢?簡單點說,就是在釣點上遊方向3~5米打窩,這樣即便窩料被水流沖刷,也會離釣點不太遠,水流的流速慢,這個距離就放的近一些,水流的流速大,這個距離就放的遠一些。
但是不要超過3~5米,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窩料被水流沖刷,大部分會順着水流沖刷,滾到釣點附近,即便水底有起伏,離釣點有一定的距離。
流水水域中的魚,多是逆流覓食,也肯定會遊經釣點,開口咬鈎的概率,會大幅上升,當然,僅僅如此操作,也是不夠的。
技巧三、固定窩料落點
最好是能想辦法固定窩料的落點,要做到這一點,并不是太難,常見的做法有兩種,第一種,是使用水溶性打窩袋。
先用3~5張衛生紙,将窩料包裹起來,然後将其裝入打窩袋中,如果窩料比較濕潤,就做一個投放一個,如果窩料不那麼濕潤,就做上七八個窩料團再投入水中。
第二種,則是用打窩器,這個操作就比較簡單了,将窩料直接裝填到打窩器,然後距離釣點2~3米的上遊位置,将窩料投放到窩料。
這兩種方法咋一看不起眼,其實不然,因為窩料投放的數量比較大,投放比較集中,比重大的窩料堆砌在一起,即便入水被水流沖刷,也不會散布太大,誘聚效果,自然不會太差。
以上三個技巧,專門用于流水打窩,操作起來都不算太難,但就誘聚效果而言,卻是非常不錯的,隻要事先做些準備,水流湍急一些也不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