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任丹江 蔣國亮)
作為一名山區法官,工作27年來,他以步為尺,用執着堅守丈量秦嶺深山的每一寸土地;他以法為筆,紮根執法辦案一線書寫司法為民實踐篇章。從家長裡短到經濟紛争,釋法析理,定分止争,他以拳拳之心回應群衆訴求,努力讓每一位當事人感受到法律的溫度。他就是陝西省“新時代馬錫五式好法官”——王金新。
肩扛國徽的“泥腿子”法官
現任商洛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一庭負責人的王金新,1995年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秦嶺腹地的山陽縣法院漫川、照川等偏遠基層法庭工作。特别是10餘年紮根在距離縣城百餘公裡的照川法庭期間,他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泥腿子”法官。
“我們當法官,不是享清福圖安逸的。老百姓遭難了才來找我們,就要為他們多想一點辦法,多說一句公道話,多跑一點兒路!”這是王金新對庭裡年輕人的告誡,更镌刻在他心裡。
2006年8月,王金新辦理了一起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合同糾紛。劉某與鄰居因土地問題發生争執、矛盾一觸即發,很有可能衍生為打架鬥毆案件,在當地影響惡劣。王金新了解後,顧不上連陰雨天氣,背上國徽,拿上案卷,第一時間趕往劉某所在村莊開展巡回審判。
劉某居住的村子山高林密、距法庭七十多公裡。但王金新顧不了那麼多,他和書記員早晨七點鐘就出發,冒雨騎着翻鬥摩托車跋涉四個多小時,才終于趕到。查看完現場,顧不上喝水、來不及清理褲腿上的泥巴,說着就在漏雨的公房裡搭起了一個巡回法庭。
得到法官進村的消息後,十裡八鄉的村民都冒雨趕來看熱鬧。他将庭審的現場變成了普法講堂,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向講解土地承包法。簡單而肅穆的鄉間法庭上,王金新邀請村組幹部和村中德高望重的老者談看法,最終雙方順利達成協議,約定待秋收結束20天後,法庭将主持承包地交割事宜。
誰料交割當天下起了大雨,看到雨中深一腳淺一腳的法官向田間地頭走來,雙方當事人無不動容:“這麼大的雨,想着你們肯定來不了了,誰想你們還真的說到做到了,這樣的法官斷案,我們服!”
知曉内情的群衆也紛紛議論:“這個泥腿子法官真不賴!”從此,“泥腿子”法官的故事便在照川鎮傳開了。
家事審判的“暖心人”法官
2020年,已經調整到商洛中院工作的王金新承辦了一起健康權上訴案件。歐某因幼年時在校意外受傷,從此終身癱瘓。法院判決已過去16年,當年的賠償标準遠不能維系歐某生活需要,父親老歐遂起訴要求增加賠償金額。
一審法院以生效判決确定的20年賠償期限未滿為由,駁回訴訟請求。憑借多年的辦案經驗,王金新意識到簡單一紙判決并不能解決老歐家的實際困難,很可能将這個苦難的家庭逼上絕境,甚至會讓法律成為群衆心中冰冷的戒尺。經過反複斟酌論證,王金新決定調整思路,探尋一條合法合理合情的路徑。
憑着“泥腿子”法官的一貫作風,王金新逐一找到當年事發的當事人、校領導、老師以及承辦法官,深入了解案情,并組織當地教育局、政法相關部門相關人員開展座談,制定了三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調解方案,盡力幫助這個破碎的家庭渡過難關。
經過王金新十餘次不辭辛苦地溝通,校方終于同意在20年期限屆滿前,每年為歐某再增加5000元醫療和交通費用,并在調解當天兌現了該年度賠償費用。
“我也知道法院很可能不會支持我們,但家裡實在是沒法子了呀。萬萬沒想到,法官能在絕境中拉我們一把,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感謝你們!”手握着來之不易的救命錢,年逾六旬的老歐感激地說。
“辦案子是技術活兒,更是良心活兒,要做到以嚴厲之心對事,以悲憫之心對人。”
這是王金新常說的一句話,也是他多年來用腳給出的答案。
信訪窗口的“話匣子”法官
負責信訪接待工作以後,王金新成了“話匣子”,他始終牢記“信訪工作的首義,在于時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員,把心貼近人民”的諄諄囑托,用滿腔真情和實際行動诠釋了什麼叫“把心貼近人民”。
張某是一名信訪案件當事人,張某去世後,其妻劉某又繼續上訪。王金新接觸到這個案子後,每次劉某來訪,他都不厭其煩地和劉某唠家常,甚至多次自掏腰包為劉某買午餐、返程車票。慢慢地,劉某被王金新的所作所為打動了,這個長達17年的信訪案子終于圓滿化解。
憑借多年的信訪工作經驗,2015年王金新創新性地提出在商洛兩級法院實行涉訴信訪案件“雙合議”制度。按照訴訪分離的原則,對涉訴信訪案件由一審法院組成信訪合議庭進行審查,并及時将審查結論書面答複信訪當事人。當事人如果不能息訴罷訪,再由二審法院組成信訪合議庭對涉訴信訪案件和一審法院信訪合議庭的審查結論進行再審查,二審法院信訪合議庭評議後,對于案件裁判正确的層報終結認定,對于案件有瑕疵的進行補正,對于确實有錯誤的裁判案件由審委會或者紀檢監察部門處理。
通過實行涉訴信訪案件“雙合議制”,進一步壓實涉訴信訪案件化解責任,精細化處理涉訴信訪案件,使得涉訴信訪案件去存量、遏增量取得了明顯成效。制度試行當年,兩級法院适用該制度化解案件19件,有效推動了轄區涉訴信訪改革工作。
調離信訪崗位後,每每遇到年輕信訪幹部向他請教時,他總是說:“想要幹好信訪工作,首先要換位思考當好‘傾聽者’,厘清訴求當好‘辨析者’,有的放矢疏導當好‘引導者’,很多涉訴信訪案件就會迎刃而解。”
匠心淬煉的“專家型”法官
“敢啃硬骨頭,勇于創新改良,對自己要求嚴格甚至近乎苛刻”,是同事們對王金新的一貫印象。
一有時間,就主動更新法學知識儲備,探索研究法學理論前沿,對新頒布法律解釋王金新更是悟原理學要義、深思深學一層。對于疑難雜症案件,他總是能夠獨辟蹊徑、切中命脈,精準分析,得到了案件當事人和同行們的一緻認可。
2019年4月,王金新憑借過硬的辦案能力和豐富的辦案經驗,作為商洛市唯一一名員額法官被推薦到最高法院第六巡回法庭跟案進修。2022年12月8日,王金新作為全市首位法官,在商洛市聯企送法“雙百”活動法官大講堂上講授第一課,他以實務案例入手,結合多年審判經驗,深入淺出講解公司風險防範、法人設立制度、股權及治理結構等方面知識,為在場50餘名民營企業家送上一份“法治大餐”。
“多虧了王法官明察秋毫,不然我們這有理也說不清呀!那損失可就大了。”
2022年6月份,王金新承辦了一起生産者産品責任糾紛案件,一審判令被告賠償原告損失46萬元,被告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期間,為了精準認定案件相關法律關系,王金新多次咨詢行業專家,查閱了大量專業資料和法律規定,對雙方争議的法律關系重新進行了認定,改判駁回一審原告的訴訟請求,判令一審被告不承擔責任。
27年來,王金新一直和妻子兩地分居,甚至在妻子身患癌症化療期間,他依舊來回奔波于醫院和單位之間。有人勸他趁機歇歇陪陪家人,他卻說,“這是我的責任,做人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做法官要對得起這身法袍”。王金新先後被最高人民法院表彰為“涉訴信訪工作先進個人”,被商洛市委、市政府授予“商洛市先進工作者”,被商洛市委宣傳部等6部門授予“商洛市最美法官”。
責編:李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