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央視剛剛播完的電視劇《狂飙》刷爆了各大社交平台,熱度甚至趕超春節檔電影。《狂飙》通過正反兩派人物長達20年的角力,講述了一起起驚心動魄的掃黑大案,全景式描摹了一組政法幹警群像。
雖然《狂飙》大結局已經于2月1日晚上播出,但關于《狂飙》的熱點話題仍然不斷。截至2月10日15:30,《狂飙》豆瓣評分為8.6分。
本期新聞晨報·周到《上海會客廳》節目,我們邀請多位上海市民,分享他們對《狂飙》這部熱播劇的個人看法。
上海相聲演員、故事家嚴夏近日購買了《狂飙》的同名原著小說(青島出版社2023年2月出版)。他表示,“買書主要是想看看劇版《狂飙》的本來面目,因為小說是根據劇本寫的,應該比電視劇更接近原劇本吧。”
此前,在看了電視劇後,嚴夏認為劇中有幾個槽點值得商榷:
槽點一、安欣和高啟強都是京海當地人,劇中京海設定為沿海的一個城市,而拍攝取景主要是廣東江門市。那麼,第一集當中,除夕夜廣東人怎麼會包餃子吃呢?别說廣東人不能忍,我這個上海人都忍不下去了。
槽點二、高啟強和高啟盛吃的豬腳面裡面竟然沒有豬腳,高啟盛連吃兩碗都是白不呲咧的光面。其實之前劇集當中,高啟強和安欣吃豬腳面和牛腩面那段細節做得很好,真有豬腳和牛腩,面還冒着熱氣,但為什麼後面那場豬腳面就不講究了呢?
槽點三、按照劇情介紹,安欣說銀行卡密碼197596,是孟钰生日,由此知道孟钰是1975年出生的,2021年她46歲,而之前孟德海自述他已經61歲了,難道孟德海15歲時孟钰出生了?
而對于電視劇大結局,嚴夏認為:“《狂飙》真的爛尾了,後面幾集要不是有張頌文和張譯的演技撐着,根本就看不下去。>
從事文化工作的毛小姐告訴記者,她看到第四集時已經看不下去,主要不太符合自己的胃口:
平常基本不看國産劇,但是鋪天蓋地的宣傳不免讓人好奇和心動。但宣傳過多,個人期待也太大,所以看的時候感覺反而沒那麼好。
平時多看的美劇(按季)和韓劇(基本16集為限),一般很快就進入主線,比較緊湊。而看《狂飙》第四集時感覺還沒有進入重點。人物較多,比較混亂,有點拖沓。其實是帶着知道結局的無懸念感追劇,有點先入為主,更注意幾個演員的演技,情節反而沒那麼吸引我。不過很多朋友建議我繼續追下去,說到第12、13集就好看了。
上海市民、南市豆腐哥表示:“都說《狂飙》好看,我2月3日看了前兩集之後,并不覺得有什麼好看,感覺這不是我喜歡的題材類型。但很多與劇情相似的情況我曾親身經曆過,因為我就做過擺攤生活,我住的是石庫門後廂房,經常去擺地攤。”
豆腐哥最早居住在四川北路的一條弄堂裡,因為被城管“沖”過很多次,後來雇傭了一個夥計,在外面租了房子打“遊擊”。
記得上世紀90年代日本彩電(索尼、夏普、松下、日立)非常吃香,價位從一萬多到三四萬都有,出國人員回來,一次可以買一個大件,有“打樁模子”收了額度之後再轉手賣出賺差價。《狂飙》第一集裡,高啟強買不起等離子電視隻好買29吋的CRT電視機太真實了,真實到我都想哭了,所以我不想看下去了。
不過在看了第一二集之後,豆腐哥2月4日晚又“強迫”自己看了兩集,他說:
第三集裡面出現了碟片,劇中的那家音像店裡基本上應該賣的都是盜版的五元碟(見下圖)。我打開屋裡個抽屜,随手拿了一摞當年的CD,裡面有盜版的,也有正版的。以前電腦有個CD-ROM,我一般使用Windows自帶的音頻軟件把CD音頻壓縮成320kbps(千比特每秒)的MP3放在手機裡聽,但無損音質占内存太大,沒必要。
上海市民吳偉民在看了《狂飙》之後,感慨萬千,對他來說,這部劇的主要取景地江門是自己比較熟悉的城市;看到劇中的那些場景,讓他仿佛又回到1990年代中期去當地出差的時候:
當時公司有兩個工廠在江門,所以我每個月都要去江門,每次出差大概三五天,最長的一次住了兩個多月時間。高啟強和妻子陳書婷認識之前,有一場對手戲應該是在江門老街上取景拍攝的(見下圖),這條老街距離今天的市中心是不遠的,二十多年前,江門市區面積還不大,但樓盤已經陸陸續續開始建起來了,今天市區已經變大了。江門出去的華僑不少,江門老街沿河有個老碼頭,聽當地人講,以前的華僑就是從這個碼頭上船漂洋過海的。
今天的江門已經是一個大概念了,而江門又被稱為五邑,下轄多個地區。作為一個暫時的熱門景點,市民還是可以去江門看看的,去江門看老街,新會逛花鳥街,開平看碉樓。如果作為深度旅遊去廣東的話,我個人建議廣州和順德也去看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