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陳詩芹 通訊員 梁芋軒 鄧雄文 長沙報道
7月13日,湖南省歐陽海灌區水利水電工程管理局的幹部職工們終于舒了口氣。所屬的歐陽海水庫大壩前堆積的約2000噸垃圾,經過6天連續作業,全部打撈上岸并完成轉運。
盡管每年汛期歐陽海水庫都要遭遇垃圾“圍困”,然而這一曆史現象卻有了很大程度的好轉。
(一)
歐陽海水庫地處郴州市桂陽縣境内,位于舂陵水中下遊,是湘江流域重要水利樞紐工程,屬于河流型水庫。水庫全長75.33公裡,岸線長363.2公裡,集雨面積5409平方公裡。上遊流經藍山、新田、臨武、嘉禾、桂陽五個縣。
今年入汛以來,歐陽海水庫已經遭遇了5輪暴雨洪水過程,受持續強降雨及其引發的入庫洪水(最大洪水入庫洪峰流量2670立方米/秒)影響,水庫上遊大量枯樹雜草和生活垃圾被洪水裹挾進入庫區,堆積在大壩前,形成了體積約6000立方米、重量約2000噸的垃圾漂浮帶。
暴雨洪水席卷而來的垃圾漂浮帶。
從7月8日開始,在高溫酷暑的天氣下,省歐陽海灌區管理局組織專業垃圾清漂船滿負荷運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24小時連續工作,船舶駕駛員輪番作業,僅用6天時間就完成了近6000立方米的垃圾清理工作。“如果隻靠人工打撈,估計一個月也完不成。”該局的一名工作人員說道。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清漂船24小時連續工作。
針對汛期“垃圾圍壩”現象,省歐陽海灌區管理局主動擔當、積極作為,自籌資金70多萬元購買了專業清漂船,并聘請專業駕駛員随時打撈清理,及時處理水面垃圾聚集情況。近4年,管理局每年投入80餘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壩前垃圾的打撈與清理。而今年,這個費用預計将突破100萬元。
歐陽海水庫即将完成壩前垃圾清理工作。
“作為水庫管理單位,每輪暴雨洪水過後,我們都會立刻組織人員,對壩前垃圾進行打撈清理,這是我們應盡的社會責任。壩前有多少垃圾,我們就清理多少,嚴防壩前垃圾流向下遊,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守護好一江碧水。”省歐陽海灌區管理局局長湯燦飛表示。
(二)
記者了解到,歐陽海水庫的困擾并非個案,省内外的多個水庫都存在“垃圾圍壩”現象,包括三峽在内。
“‘垃圾圍壩’是我國水庫面源污染的常見現象。”對水利工程有深刻研究的長沙理工大學水利工程學院教師彭向訓表示。
一方面,受到暴雨洪水影響,水庫流域内的枯木、雜草、樹葉等自然垃圾會随着河道流向下遊,堆積在攔河大壩前。
另一方面,由于農村生活垃圾還不能做到完全收集處理,下雨就會沖刷進入河道,特别是塑料泡沫類垃圾容易浮在水面,從而流動受阻、集中在壩前,最終形成了視覺沖擊力強的垃圾漂浮帶。
那麼,壩前垃圾這一“曆史症結”如何破局?
彭向訓認為,“垃圾圍壩”現象集中出現在壩前水面,但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在陸地上。枯木、雜草、樹葉等自然産生的垃圾無法避免。隻有從避免甚至杜絕生活垃圾入河這方面着手,減少流域範圍内的垃圾産生量,增加垃圾收集處理能力,陸地上的垃圾在下雨時不能入河,才能“治本”。
減少流域範圍内的垃圾産生量,要加強農村面源環境管理或者污染治理。
陸地上的垃圾在下雨時不能入河,要加強入河垃圾溯源識别管理,區分各地責任。同時,可在上遊做一些攔渣措施,避免垃圾大量集中堆積在壩前。
此外,我們還需從機制上來理順。由于各水庫的管轄權分屬不同的管理機構,十分有必要探索建立水庫駐地政府和水庫管理單位之間的壩前垃圾清理長效機制,進一步明确責任,共同“守護好一江碧水”。
(三)
“垃圾圍壩”現象,對河湖長制從有名有實到有力有效轉變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讓河湖長制充分發揮作用、切實維護河湖健康,湖南省河長制工作委員會正在行動。
湖南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河長制的責任體系、制度體系、工作體系已建設完成,全省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帶頭履職盡責,建立了一支覆蓋省市縣鄉村五級的河長隊伍,已形成了上下聯動、部門協同、齊抓共管的河湖保護格局。如歐陽海水庫上遊已建設多個城鄉垃圾中轉站、村級垃圾收集點、城市污水處理廠等。
湖南省水利廳分管河長制工作的副廳長、黨組成員袁侃夫表示,下一步,省水利廳将進一步推動全省河湖長制落地見效,對全省範圍内的水庫開展垃圾圍壩整治專項工作,制定獎懲措施,明确壩前垃圾責任主體和責任分工,繼續開展好河長常态化巡河工作。
歐陽海水庫的一江碧水。
“幾年前,如果你在汛期來到歐陽海水庫大壩前,一定會以為自己到了垃圾堆放場,最誇張的時候,站在壩前看不到水面,全是灰蒙蒙的垃圾。”水庫附近的村民肖定忠說。“如今的垃圾少多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