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分享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本書以故事的形式完整講述了蛤蟆十次心理咨詢的全過程,即通過一個心理咨詢療程的标準模闆向讀者展示了心理咨詢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1.心理咨詢前,來訪者要知道的事:
人們往往期望心理咨詢師能告訴自己怎麼做,能給我們一份萬試萬靈的解憂良方,而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正式心理咨詢前我們必須打破對心理咨詢不切實際的幻想。
心理咨詢改變不了問題本身,能改變的隻能是我們對問題的态度。
2.心理咨詢中,問自己幾個問題:
思考:能否從上述一系列不快樂事件的前前後後中學到點什麼?
心理咨詢師會通過一問一答,帶領你去挖掘埋藏在表面痛苦下的故事的内核,找出事物千變萬化樣子底下那一成不變的性情到底是什麼?
也許所有的事情的發生看似偶然,實則必然,正是自己刻意的或不經意的選擇。
也許在你的痛苦之下,有更接近本質的東西。
3.幾個概念:兒童自我狀态、父母自我狀态、成人自我狀态。
兒童自我狀态:行為和感受都像個孩子,由童年殘留的遺迹搭建而成,包括我們小時候體驗過的所有情感。
自然型兒童:與生俱來的基本情感——快樂和深情、憤怒、悲傷、恐懼,好比紅黃藍三原色。
适應型兒童:嬰兒和兒童會學習如何調整基本行為,來應對自己所處的初始狀态,即原生家庭。
每個人的行為策略實際上都是從童年發展而來的防禦機制。所以,理解自己的童年才是理解自己的關鍵。
父母自我狀态:表現得如自己的父母,該狀态下時總是在挑剔或教育人。
每個人都有父母自我狀态,隻是運行機制不同,有的人是挑剔教育别人,而有的人卻是在挑剔審判自己。而後者則很容易陷入自我懲罰中。
故事中的蛤蟆便是當遇到父母自我狀态中的夥伴時,很容易便和對方一起“合謀”對自己的批判,從而陷入抑郁之中。
成人自我狀态:用理性而不是情緒化的方式行事,隻有成人自我狀态才能學到自我的新知識。
成人自我狀态的特征:
成人自我狀态對個人而言,很重要,卻又很難,因為這需要艱辛的努力和刻意的思考,而父母狀态及兒童狀态幾乎無需思考,好似條件反射一般。
沒人能強迫别人進入他們的成人狀态。心理咨詢師隻能幫你看清這些事實,通過抽絲剝繭地問與答,讓你自己去找到答案。
4.心理咨詢的本質:心理咨詢師通過他專業的知識和敏銳的感知力,幫助來訪者提高其情商和自我洞察能力。
隻有當自我洞察力和情商都有所提升後,我們才會更好地調整自己的狀态。即使悲傷的情緒依舊會來,依舊會感覺到自己沒有價值,抑郁的情緒還藏在我們心裡某個角落,但再也不會占據整個心房,我們會及時發現它,并把它趕到角落,而不是被它牽着鼻子走。
5.别人或許能對你做不好的事情,但沒人能讓你産生什麼感受。說到底,是我們“選擇”了自己的感受。我們選擇了憤怒,我們選擇了悲傷。
看到這句話時,我瞬間想到了新東方董宇輝說過,最初看到評論區罵他,說他醜時,他感到很憤怒,他跑到洗手間,看看鏡子又恢複了平靜,他調侃的說,他驚奇地發現他們說的是對的,這說明了人家有正常的審美。
這便是自我洞察力強的高情商的人吧。
故事中的蛤蟆經過十次心理咨詢過程,完成了從依賴到對抗依賴,最終走進獨立的狀态過程。
讀書筆記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