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攝影師的血淚史

攝影師的血淚史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9 21:19:35

攝影師的血淚史(90後攝影師海和藍)1

攝影師的血淚史(90後攝影師海和藍)2

攝影師的血淚史(90後攝影師海和藍)3

攝影師的血淚史(90後攝影師海和藍)4

“海洋有多重要?我列舉其中的三條:1.地球上一半的氧氣來自于海洋,保證着每一個生命的每一口呼吸;2.海洋吸收了大約1/3人類活動産生的二氧化碳,抵禦氣候變化;3.海洋覆蓋了地球71%的面積,巨大的水體流動調節了全球的氣溫和降水。以上任意一條不運轉了,對我們都是巨大的災難。”

這是攝影師海和藍的一條微博,點進他的主頁,就會看到滿眼的藍色,且這些藍色各不相同,各具特色。海和藍是一位90後攝影師,他的名字和微博将自己的兩個特色直接展示在粉絲面前,“海洋”和“藍色”是他攝影作品中最有标識性的兩大元素,也造就了獨屬于他的個人風格,迄今已經吸引了350多萬粉絲關注。自2014年開始,海和藍用6年時間拍攝了10萬餘張關于海洋的素材,目前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中,被衆多網友稱為“中國隻拍藍色大海的攝影師”。

正值8月19日世界攝影日的到來,海和藍接受了北京青年報記者的采訪。回顧走上攝影之路的經曆,海和藍表示,海洋和藍色是他的人生的必需品,藍色并不代表憂郁、悲傷和孤獨,而是代表着希望。

陝西·黃土的黃

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

渴望見到海洋

在讀大學以前,海和藍從來沒有真實地見過海洋。出生在陝西的他,見到最多的是黃土高坡,就像初中背誦過的課文一般,“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

兒時的他隻能依靠電視來獲得對海洋的認識,《動物世界》便是其中之一。“7歲以前,我們家住在窯洞裡,吃水都很困難。那時看過《動物世界》和一些電視劇之後,對海洋難以忘懷,浩瀚、寬廣、大氣磅礴……那是完全不同于黃土高坡的世界。”

“山的那邊,是海嗎?”帶着課文中的問題,海和藍想要實現看海的願望。“高中時,我的成績不太好,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甚至一度想去當廚師。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繪畫,學習繪畫之後讓我找到了自信。”海和藍回憶道,“去海邊讀書”成為他的理想。因此,高考填報志願時海和藍選擇了陝西省外的學校,最終得償所願前往廈門讀書。

2011年秋,到廈門之後,海和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海邊。“當時與室友一同去海邊玩,我立刻跳進海裡遊泳,第一次見到海洋的心情實在是難以表達,激動是不言而喻的。”正是高考時的選擇,使海和藍在海邊生活了許多年,不過,他也從未忘記過黃土高坡的顔色,他說:“那種黃色和海邊沙灘的黃是相似的。”

起初,海和藍學習油畫專業,作為“中二”的大學生有着莫名的自信,“當時以為自己的油畫作品是最厲害的,靠畫畫賺錢不在話下”。随着學習和見識的日益增長,海和藍就越意識到自己的渺小,對油畫的興趣也變得越來越弱。2014年,大三時的選修課,讓海和藍重新找到了方向。“視覺傳達”“商業攝影”兩門選修課引起他的注意,他發現自己對于攝影的興趣已經超過了繪畫。

于是,海和藍拿起了相機。他清楚地記得,買下第一款相機花了6800元。“我對相機的要求不高,能夠正常拍攝就足夠了。和很多人一樣,剛開始拿相機會一直拍,但隻是處于一種好奇和模仿的階段,風格更是無從談起。我隻能不停按快門找感覺,在社交平台上學習各式各樣風格的攝影作品。好在我臨海比較近,幾乎都在拍攝海洋。”海和藍解釋道。

畢業之後,海和藍才深切體會到攝影和大海對他的重要性,他認為這兩者對自己而言“就像是溺水者抓到求生浮木”。

廈門·多樣的藍

在不同的時段

海洋有着不同的藍色

畢業之後,海和藍留在廈門工作。“我當時就想找一份清閑的工作,方便創作。但是,現實總是骨感的,這樣簡單的需求,我卻沒能實現它。”海和藍苦笑道。

他認為自己在畢業後狠狠“跌了兩次跟頭”,用了很久的時間才“重新站了起來”。“第一份工作沒過多久,公司就倒閉了。之後,我進入另一家公司時卻被騙,遭遇到金融傳銷組織,把我騙去福州,直到高層被抓,新聞爆出來之後,我才被解救出來。”那時,沒人告訴他應該怎麼走,所以難免走一些彎路,“為了能夠生活下去,我去了一家負責拍攝服裝的公司上班,盡管日薪很低,經常加班,但這份工作至少可以讓我喘一口氣。”

盡管如此,海和藍仍不甘心,覺得自己“不能一輩子這樣下去”。之後,他開始從自己擅長的事情着手,積累拍攝經驗,并利用廈門的地理優勢,試圖在海邊進行創作。

海和藍幾乎每天都去海邊,時間一久,他迷上了大海在不同時段的顔色。有時,他常常在半夜頂着困意,去海邊蹲點,一直拍到日出。“我記得還在淩晨五點的環島路看早霞,和模特冒着風雨拍攝,拍完之後我們還去吃了沙茶面。”海和藍從來不覺得疲憊,他認為隻要“看到關于藍色的一切,就會變得很開心”。

在他的眼中,海洋不隻有一種藍色,而是有着各種深淺的藍。“我常去廈門的觀音山,那裡是太陽升起來的地方,所以我經常三四點鐘就起來去拍攝,那時的海面是最幹淨的,也是最平靜的。陽光反射在海面,波光粼粼,藍色是清淡的。太陽逐漸高升,藍色也會随之變深,到達正午時,藍色是透亮的。傍晚的夕陽之下,藍色竟會透出一種金黃色的感覺。到了深夜,也是我最喜歡的拍照時間,我稱之為‘藍調時刻’,因為那時的藍色是非常治愈的,那是最深的藍。”海和藍描述道。

他抓住一切可以拍照的機會,跑去海邊,按下快門,個人風格也悄然确立,藍色和海洋充斥着他的每一張照片。盡管按下快門的次數數以萬計,但海和藍對攝影作品的要求很嚴格,最終挑選出來的作品少之又少。“發布作品就像是電影上映一樣,一定要精挑細選,态度要嚴謹而莊重。在我看來,拍攝的産出分兩種,一種是照片,另一種則是作品。如果我每次都是沒有想法地按下快門,那隻是在重複地生産照片而已。但如果将自己的思想能夠通過攝影傳達出來,才能稱之為作品。”

慢慢地,海和藍的微博開始受到關注,他在廈門“重新站了起來”之後,便開始想要尋求更好的機會,去往下一個城市闖一闖。

2017年,在離開廈門前的最後幾天,海和藍再一次前往觀音山,為經常合作的模特拍攝最後一組作品。那天,他突發奇想地在玻璃容器裡灌滿了藍色色素的水,再讓模特舉着,傾倒出來,一陣風恰好經過,藍色的水洋洋灑灑飄蕩,前後兩種藍色的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按下了快門。此後,海和藍去了上海。

上海·似海的藍

意識到隻能依靠自己之後

進入創作爆發期

上海的一家自媒體博主經紀公司注意到海和藍,想要與他合作,這是海和藍前往上海的契機。然而,當他到達上海之後,美好的想象破滅了,事情總是事與願違。“在上海,我真切地明白,要走出一條路就不能指望别人,而是要依靠自己。我暗自在想,一定要多拍作品,要用作品講話。”

其實在上海,并不容易看到海。海和藍常去拍攝的地點是澱山湖,盡管不是真正的海洋,但他保留了作品的另一特點——“藍”。他開始既着重于作品的視覺效果,又強調作品流露出的思想表達。他認為,作品沒有達到這兩點是沒有靈魂的。

一次,他邀請了四名模特前往澱山湖拍攝。四人按隊形排列,閉着眼睛,面朝同一方向,安靜地站在藍色的湖水中。之後,海和藍特意讓最後一位模特的臉轉向不同的一邊,才滿意地按下快門。“我想表達的是一種社會中的從衆心理,但是有一個人做出了不同的變化,我覺得那個不同于他人的人就是我。”海和藍解釋道。

2019年,盡管海和藍并未頻繁發布微博,但開始受到更多網友的關注,粉絲逐漸增至二三百萬,許多網友稱他是“中國隻拍藍色大海的攝影師”。海和藍卻後知後覺,當他發現微博有幾百條留言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火了。

然而,海和藍開始陷入了一段創作瓶頸期。“我會很焦慮,也總想着突破自己,但有時靈感是會枯竭的。不過,焦慮是沒有用的,行動才是解決焦慮的辦法。”這樣的感悟來源于海和藍看到日本攝影師筱山紀信的一段訪談。曾有人問筱山紀信:“如何度過創作或人生的低潮期?”“不管有沒有遇到過低潮,堅持拍攝,堅持下去最重要。隻要持續工作,就會遇到各種不同的人,然後就會産生各種契機。”這是筱山紀信的回答。海和藍大受啟發,繼續堅持拍攝。

他喜歡聯系自己想要拍攝的模特進行創作,再根據他們的特質來确定作品的整體走向。“每個模特都有自己獨特的質感,因此我會抓拍他們最自然的一面。”在商業拍攝、個人約拍中,海和藍也仍舊保留着強烈的個人風格。

比如,在上海滴水湖的一次個人約拍中,海和藍讓模特随機擺動,抓拍到了如同擁抱的姿勢。在後期制作中,他将模特腳下的畫面處理成黑白色,人物面對的卻是一個巨大的窗口,中間窗口被藍色所填滿,海和藍覺得那是“黑白世界在擁抱藍色”。

拍過那麼多次大海,海和藍最喜歡的是三亞和陵水的那片海,沙灘上的黑色礁石,襯托着藍色的海洋,色彩對比強烈。印象最深的則是2019年,他去菲律賓遊玩,那裡有六千多個海島,他就穿梭于海島之間看海。“一天晚上,我看到了‘海上生明月’,超級月亮從藍色的海洋升起,我身體最直接的反應是汗毛都豎起來了。”

此後不久,海和藍又一次做出選擇,離開上海,一路北上。

北京·《海與藍》的藍

我眼中的藍

代表着希望

在之前的工作中,海和藍多次到北京拍攝,所以他逐漸喜歡上北京,還曾在北京的一家水下攝影棚創作出自己的心境。

在拍攝過程中,模特在藍色的水中時而潛水又時而漂浮起來,海和藍不斷抓拍,最終呈現出一種在水下飛翔的樣子。“我對這個作品印象很深刻,因為這完全是我内心的一種映射。模特的狀态便是我人生的經曆,不斷地起飛又降落,飄忽不定,但我還是想在作品中體現出一種渴望飛起來的感覺。”海和藍解釋道。拍攝這張作品非常考驗模特,水中難以把控的浮力,讓模特對姿勢的控制十分困難,隻能不斷地重新拍攝才能出片。“為了克服浮力問題,我們找到了一個小棍子,才能稍微讓模特穩住身體的姿勢。所以,拍攝這張作品最重要的不是我,而是模特。”

海和藍成了“北漂”,來到北京後,正值疫情暴發初期,他還試着用自己的一技之長,為疫情受災地區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2020年3月,海和藍邀請8位插畫師,共同設計了一本電子刊物,這本雜志的名字叫做《海與藍》。“我在極其困難的時候,因為攝影和大海,給了我許多力量。在我看來,藍色是治愈的色彩,代表着希望。”海和藍解釋道。《海與藍》的3月特刊中,幾個封面上分别寫道:“《希望》希望的曙光一定會到來”“《天空之海》疫情好了,我們再去海洋館”“《花海》做個約定,陪我去武漢看花海吧”……不久後,海和藍還将電子刊物獲得的萬元收益全部捐給了武漢的疫情災區。

不過,雜志的出品持續了一年後就暫停了。海和藍認為雜志的創作開始拖慢自己作品的拍攝進度,他希望能夠保持創作,因而開始遊走于多地,或是到有海洋的城市,或是在内陸城市尋找藍色元素。自2014年以來,在6年的時間裡,海和藍沒有停止過拍攝,“五六個硬盤都存滿了照片,總共積累了十萬餘張素材”。

今年上半年,海和藍先後去了青島、黃山拍攝,還在雲南待了許久,之後又去了西藏。在那裡的夜晚,他直觀清晰地看到了銀河,不論是心靈還是身體都受到了極大的震撼,覺得自己看到了一種宇宙的藍色。

海和藍說,“經常會有人問我,一直拍藍色會膩嗎?我總回答說每天都在喝水,但沒人會覺得膩。所以,海洋和藍色是我的人生必需品。”他在雲南、西藏、新疆等地,拍到過許多豐富的顔色,但創作的時候仍然會以藍色為主,“我在當地看到藍色時,還是會很開心。這些地方的藍天,是一個重要的藍色元素,還有許多湖水,藍色的元素從不缺。”

隻不過,海和藍需要再一次尋找新鮮感,他已計劃在今年冬天來臨之前,搬離北京。“安穩的環境會刺激到我,長期待在一個地方讓我覺得自己沒有任何的變化。這次我打算向南出發,去溫暖的海域再生活一段時間。”

關于未來,海和藍表示,打算重拾油畫,将之與攝影作品相結合,希望能夠突破自己。“另外,我還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在路上,不斷地到下一個地方繼續遊離。”

文/本報記者 韓世容

供圖/海和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