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轼的人生非常坎坷,但是他的詩詞成就卻隻能讓後人仰慕。遠離朝堂的是是非非,在詩詞的世界中遨遊,進而收獲青史留名。這一切或許并非蘇轼所願,但終究别有天地,讓他的名字流傳後世,而他本人也早已經成為古代曠達人生最好的代言人。
蘇轼的這種曠達的人生态度在很多詩詞當中都得到體現。比如“一蓑煙雨任平生”、“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此心安處是吾鄉”、“詩酒趁年華”等等,這些曠達的詩詞代表着蘇轼,獨特的風神,跨越千年的曆史,到達我們的内心世界依然可以取得共鳴。
尤其是蘇轼這首流傳甚廣的宋詩告訴你我,現在是一年當中最好的季節。且看: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這首宋詩的題目是《贈劉景文》,顯然是一首贈人詩。當時的蘇轼已經年過半百,人生最美好的時光都是在被貶之地度過。題目當中的劉景文是蘇轼的好友,而且在蘇轼看來,是有國士之才的人物。寫這首古詩的時候。劉景文也已經58歲。
所以這首古詩的主題其實也非常清晰,53歲的蘇轼在深秋季節贈别58歲的劉景文,寫出了“荷盡已無擎雨蓋”的蕭瑟秋景,但是也看到了“菊殘猶有傲霜枝”的傲骨豐神。
而這首古詩的最後兩句,其實是兩個人的相互勉勵:“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現在是“橙黃橘綠”的季節,而且兩人也還都是老當益壯之時,最為成熟的時候,更不應該妄自菲薄,而應該以一種更為積極的态度看待人生。
這首古詩的第一句,“荷盡已無擎雨蓋”描寫的就是最為蕭瑟的秋日之景;第二句則是在這種蕭瑟秋景中發現了“菊殘猶有傲霜枝”。故人筆下的秋景,多有悲傷之感,但是在蘇轼看來,雖然“菊殘”,但是“猶有傲霜枝”,一切并沒有想象的那麼糟糕。
在這裡,“荷盡”、“菊殘”又何嘗不是蘇轼和劉景文對自己人生短暫的慨歎!兩人都有真才實學,也都有滿腹壯志,但是在最能夠做出成績的年齡都得不到重用,蹉跎歲月,浪費光陰,以至于到了“菊殘”之時。
但是一向曠達的蘇轼是不會被這種負面的情緒所籠蓋的,他的目光又投向的最遠處。“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橙黃橘綠時”是豐收的季節,經曆了時光的沉澱,已經到了最為成熟的季節,在此時,雖然面臨困境,但是面對未來依然大有可為。
所以對于年過半百的蘇轼來說,看透這世間的一切,内心反而顯得更為曠達,也才能寫出如此開闊心胸的詩句來。
現在的中華大地上,正在經曆的深秋的季節。雖然有些寒冷,雖然凜冬将至,但是我們每個人的内心,還都應該保持一顆積極的心态。無論在什麼年齡,無論遇到了什麼,此時此刻都是我們經曆的最為美好的年華,更值得我們好好珍惜。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