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喜馬拉雅FM正安文化的精品課《潘毅·中醫文化必修課》
編輯|核桃精
《黃帝内經》是我國中醫文化的集大成者,經過曆史篩選、時間打磨,最能表現醫學領域精髓,是中醫學界最有價值,具有典範性、權威性的萬世之作。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本書,但是知道這本書的厲害之處的人能有幾個呢!
《黃帝内經》的形成《黃帝内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由《素問》《靈樞》兩部分組成。各九卷81篇。
《黃帝内經》并非黃帝所寫,隻是因為黃帝氏族是華族的始祖,古人為了追本溯源,習慣将文物制度都推原到黃帝。也有一些學者為了使自己的學說更容易為世人所接受。也将著作冠以黃帝之名以吸引眼球。
“黃帝内經”之名,最早見于《漢書·藝文志》,但當時并無作者及有關成書年代的記載。從現存《内經》的162篇文章來看,各篇所列觀點不同,文風有差異,一些用字用詞也屬于不同年代。所以《内經》是一個醫學集。
《黃帝内經》的基本思想,多成于春秋戰國,其中不少篇,也是出自春秋戰國。但最後編纂成書卻是西漢,後來唐代王冰也補了幾篇進去。
《黃帝内經》成書的曆史背景醫學都會在經曆本能醫學和巫術醫學兩個階段,而中國的春秋戰國整個社會文化科學多面發展,為醫學逐漸走向理性作好了鋪墊,也為《内經》理論體系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春秋戰國,沒有什麼學術壟斷以及精神禁锢,諸子百家學說大放異彩,也逐漸向醫學滲透,用于解釋生命現象。
有了秦始皇和漢武帝在位時的統一和建設,中國古代科學技術也漸成體系。哲學、藝術、文學、史學、兵法等文化分支的長勢也日見蓬勃。比如,哲學理性思維的發展,使“有神論”日漸衰落,從而促進了醫與巫的分化,它對醫學等的滲透更促進了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
開放的文化背景,更産生了開放的醫學體系。中醫學大量吸收了天文學、曆法學、氣象學、地理學、物候學、生物學、心理學等當時比較先進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成果,使《黃帝内經》成為多學科研究醫學的典範。
在中醫界極高的學術地位《黃帝内經》構建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框架,後世醫家或醫學流派的發展,多是在這個框架的基礎上不斷添磚加瓦,或在《内經》的骨架上不斷豐滿血肉。它包括了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病因、病機、診法、治法、養生、醫學教育、五運六氣等内容。
《黃帝内經》較全面地論述了中醫學的思維方法。在解剖學不太發達的當時,《内經》聰明地在觀察人體生命活動外在表現的基礎上,借助有限的解剖知識,以取象比類的方法為基本邏輯,把相互聯系最緊密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現與自然之象歸納在一起,用髒腑與經絡加以概括,形成了以功能系統為出發點的特點。
《黃帝内經》彙集了中國古代多學科的成果。包括哲學、天文學、曆法學、地理學、氣象學、物候學、生物學、農事學、數學、心理學、社會學、兵學等多學科内容,是多學科研究醫學的典範。
《黃帝内經》是中華文化的優秀載體。它的内容廣博獨特,既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也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名著,具有難以比拟的中醫藥及中華文化價值。
普通人學習《黃帝内經》不用關注它有厲害,隻需要知道它值得探究摸索,然後用學到的傳統的中醫知識來強身健體,養心養生。
關于主播:
潘毅教授,廣州中醫學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擅長将各種創統文化融會貫通講中醫,培養出了大量優秀的碩士博士生、臨床醫師等。《潘毅·中醫文化必修課》凝聚了潘教授30年的學術、臨床積累,一課帶你深入中醫文化,通曉百家之長,全面學習中醫的治病知識,了解百家文化。
關于喜馬拉雅:
中國第一音頻平台。随時随地,聽我想聽!4.8億用戶的共同選擇,聽段子聽小說聽新聞聽音樂,就用喜馬拉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