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是中國傳統的文化節日,和除夕、清明、重陽節均為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諸多民俗活動被賦予了“鬼魅”和“迷信”的色彩,但背後體現的是“慎終追遠”思想,其文化核心仍然是敬祖盡孝,和迷信活動不能一概而論。
“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也被為“七月半”、“盂蘭盆節”等。
中元節和清明節、下元節是我國的三大傳統祭祖節日,在民間也被稱為“三大鬼節”。
聽起來令人生畏的中元節,其實它的文化核心就是敬祖盡孝,畢竟大家口中常講到的“鬼魂”也都是别人朝思夜想,所逝去的祖先、親人。
所以對于到來的中元節,大家以敬畏、敬重之心對待就好,尊重老傳統。中元節的傳統習俗較多,其中要記得“做3事、食6樣”,祈福納祥,不觸黴運,日子越過越順。
中元節習俗
中元節也有屬于這個節日的美食,有人為了辟邪而吃,有人為了祈福而吃。就讓我們看看在中元節這天,我們應該吃些什麼?
01
02
03
04
05
06
中元節做好三件事,祛病又長壽!
中元節處于農曆七月,此時陰濕氣較重,但天氣表象很熱,若貪涼,會使陽氣不足而損傷身體。這個時候,更要做好下面三件事,祛濕、健脾,防病又延壽!
1
越懶越要運動:活氣血、祛濕氣
體内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内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緻濕氣攻入脾髒,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跑步、健走、遊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2
常喝芡實蓮子薏苡仁湯
大家注意雨水過多的話會讓濕氣得以滋生,《黃帝内經》中說道:“濕氣通與脾”,所以這一時期還是要加強對脾胃的養護,健脾祛濕,推薦芡實蓮子薏苡仁湯,大家可以在家嘗試做一下。
3
避開環境濕氣
剛才提到了環境的濕氣也是影響人身體濕氣的一個重大因素。所以說我們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下列事項:
1. 不要直接睡地闆,地闆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内,造成四肢酸痛;
2. 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3. 不要穿潮濕未幹的衣服,不要蓋潮濕的被子,洗澡後要充分擦幹身體,吹幹頭發;
4.房内若是濕氣很嚴重,建議多開窗透氣,若是外界濕氣也很重,還可以打開風扇、空調,借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中元節養生重點
中元節:“天地有中氣,第一是中元。”之所以認為中元節是第一,是因為對比上元節和下元節,中元節正值一個暑熱已經退了,初秋的新涼在慢慢産生,讓人心清氣爽的時期。然而氣清涼生,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便有助于身心的健康!
明日中元節
讓我們一起為逝去的親人
點一盞心燈
寄托無盡的哀思與懷念
祈求家族興旺、子孫平安
祝遠在天堂的親人們
一切安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