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大秦賦》掀起收視狂潮
讓秦文化“瘋狂出圈”
在前半部分劇情裡
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
華陽太後、夏太後等長輩們
對少年嬴政的成長有着深深的影響
如今《大秦賦》劇情已過半
逐漸成長的嬴政
需要獨自面對宮廷陰謀的暗流湧動
和大争之世的列國伐交
今天
小布就給大家盤點一下
嬴政的長輩們下線之後都去了哪兒?
秦東陵
秦東陵位于西安市臨潼區西部,發現于1986年。經調查,其中“亞”字形墓葬三座,“中”字形墓葬2座,“甲”字形墓葬3座,陪葬坑3座,陪葬墓區4處,地面建築7處,出土了大量銅器、鐵器、陶器及筒瓦、闆瓦、瓦當等建築材料。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昭襄王享國五十六年。葬茝陽。”考古專家經過調查推測:秦東陵一号陵園2座“亞”字形大墓可能為秦昭襄王(秦始皇的曾祖父嬴稷)和其王後的合葬陵園,南側大墓可能為昭襄王之陵墓,北側大墓可能為昭襄王之王後陵墓。
《大秦賦》開篇時在位的秦王就是秦昭襄王嬴稷。作為秦國曆史上的一代雄主,昭襄王雖然劇情不多,但每次出場都處處顯示出一個老秦王的雄才偉略,最後還道出了《大秦賦》的名言“大秦男兒,勿忘東出”。
丨秦東陵出土車馬坑丨
秦東陵的其餘幾座陵園也均為秦國王室級别陵墓。二号陵園可能為悼太子(即秦國的太子悼,是昭襄王的太子,在魏國做人質時死去)之墓,另外三座“甲”字形大墓可能為太子嫔妃之墓;三号陵園“中”字形大墓可能為唐太後(昭襄王的妾室唐八子,即孝文王之母)的陵墓所在;四号陵園中的“亞”字形大墓,可能屬于宣太後(昭襄王之母)。
韓森寨陵區
西安市東郊新城區韓森寨村西側的台地之上,有一座封土高大的墳冢,冢高34米,周長230米。這座大墓被稱為韓森冢。1956年,韓森冢作為“秦莊襄王墓”,被公布為陝西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秦莊襄王即秦始皇的父親異人(後改名子楚),異人自幼被送到趙國做人質。其後在商人呂不韋的運作下,得以回歸秦國,成為安國君嗣子,安國君嬴柱即位後成為太子,秦孝文王死後繼位成為秦王。異人在位三年去世,享年三十五歲,史稱秦莊襄王。
但關于韓森冢的真正主人,學術界一直存在争議。2011年10月開始,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對位于東郊的韓森冢進行了系列考古勘探,目前已發現韓森冢為“亞”字形大墓,從墓葬形制等來判斷,基本上能确定該大墓應是戰國時期的秦國王侯級别的陵墓。但韓森冢真正的主人,仍有待後續的考古發現研究。
神禾原戰國秦陵園
丨陵園内編号為K2叢葬坑發掘後的全景丨
2004年7月初,為配合基建,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對長安區神禾原一帶進行考古勘探時,發現了一座大型戰國時期陵園。這座陵園整體呈長方形,南北長550米,東西寬310米,占地面積約260畝。
這座陵園建築處于秦都鹹陽與秦嶺北麓之間的最高黃土台原――神禾原上,布局完整,規模宏大,現狀保存較好,是迄今為止我國發掘的規模最大的戰國時期陵園建築,陵園的形制上承兩周,下開秦漢陵園之布局,從目前出土文物的規格推斷,其主人應系王公級别的人物。
丨神禾原戰國秦陵園門阙、陵牆及兆溝丨
《史記・呂不韋傳》有秦始皇七年,夏太後獨别葬杜東,曰“東望吾子,西望吾夫”的記載。秦漢之杜縣,位置在今長安區西北數裡的杜城村一帶,基本在陵園的正北略偏西。神禾原戰國秦陵很可能就是《大秦賦》中,戲份不多的夏太後的陵寝之處。
劇中的夏太後雖然出場不多,但現實中的夏太後在秦國的地位十分尊崇。神禾原戰國秦陵遭到過嚴重的盜擾和焚毀,即便如此,仍出土了珍貴文物近千件,包括金、銀、青銅器、鐵器、玉器、石器、陶器、玻璃器及麻織品、漆器等,其中以玉器、金銀器數量居多。這些文物工藝精湛、紋飾華美、規格極高。
此外,神禾原秦陵中還發現了珍禽異獸坑,珍禽異獸坑在秦始皇陵和漢景帝陽陵等帝陵中均有發現。在神禾原秦陵的珍禽異獸坑中出土了包括豹、熊、長臂猿、羊、鶴等動物,其中還有一種早已滅絕的長臂猿,這種長臂猿因為出土于戰國秦陵之中,因此被命名為——帝國君子長臂猿。
最能體現神禾原秦陵墓主人地位的,是在陪葬車馬坑中出土了總共4輛“天子駕六”車馬。其中一輛車側發現有大量玉瑗、玉環等玉器,證明其應屬于“天子玉路,以玉為飾”的性質,可能是國内考古發現對文獻記載的“天子玉路”的首次揭示。“天子駕六”即用六匹挽馬拉的馬車,在中國古代隻有帝王級别可以使用。類似的車馬遺迹還出現在洛陽東周王城,東周時期雖然禮崩樂壞,但周王仍是名義上的天子,在神禾原秦陵的墓主人使用了周天子級别的“天子駕六”,足見墓主人的身份是何等的尊崇。
文/圖: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遠之丨編輯:談密丨審核:韓東辰陳穎丨部分圖片來自網絡轉載請注明出處
來源: 西安發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