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是腸道的一面鏡子,通過觀察糞便能評估腸道的健康。正常情況下糞便呈現香蕉狀,排洩順利;但有一部分人大便根本不成形,呈現糊狀或水狀,這讓他們甚是擔憂,害怕是腸癌來臨。
确實,大便不成形是腸癌的常見症狀,大便扁細且伴有膿血。但這并不能說明大便不成形一定是腸癌,也有可能是其他因素。第一,沒有注意飲食衛生會受到細菌感染,如沙門氏菌和大腸杆菌等,造成腹瀉和大便不成形;
第二,吃太多難以消化的食物和暴飲暴食會減慢胃腸道蠕動能力,導緻消化不良,延長食物在腸道停留時間,從而引起大便不成形或腹瀉;第三,腸道功能發生紊亂會導緻大便不成形和拉稀,同時伴有便秘和腹瀉交替進行;第四,腸胃受到細菌感染後易造成腸胃炎,導緻腹瀉和大便呈現稀狀。
1、大便習慣發生改變
不管是一天拉三次大便,還是三天拉一次大便,隻要排便規律就是正常的。不過大便習慣突然發生改變就要引起高度重視,随着癌細胞進一步生長,會使得腸腔變得越來越狹窄,導緻進行性便秘或造成大便次數增多,總而言之排便習慣沒有任何規律。
2、腹痛腹脹
随着癌腫瘤持續性增大,易出現腹痛和腹脹等;當腸癌發展到中晚期後能明顯摸到腹部右側有腫塊,質地堅硬且難以推動。若總是出現腹脹腹痛的症狀,摸到腹部右側有腫塊,應及早去醫院做腸鏡檢查,排除腸癌的可能性。
3、便血
便血是因為大便摩擦腫瘤所引起的,輕者隻是出現大便潛血,重者可出現純血便,糞便中有粘液或膿血。這種情況下不能抱有僥幸心理,單純地認為是痔瘡和痢疾,還需進一步去醫院做相關檢查,防止誤診。
如何預防腸癌?1、定期做相關檢查
每年至少做一次糞便隐血檢查,能及時發現大腸癌早期。年齡超過四十歲、患有潰瘍性結腸炎以及多發性腸息肉、慢性血吸蟲病和有腸癌家族史的人應定期做腸鏡檢查。
2、調整飲食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增加主食中粗糧比例,不能吃得太精細化,少吃高脂肪性和高蛋白質類食物,尤其是控制動物性脂肪攝入,不然會刺激膽汁分泌,增加腸道中緻癌物質含量。另外,多喝水,多吃含膳食纖維食物來促進胃腸道蠕動,加快糞便排出速度,縮短緻癌物質在腸道存在時間。
溫馨提示
由此可見,大便不成形并不一定是腸癌,還有可能是其他因素。不過在日常生活中應積極預防腸癌,及早治療腸道疾病,如慢性炎症、腸道息肉、慢性痢疾以及血吸蟲病等。特别是腺瘤性腸息肉,這屬于腸癌癌前病變,一旦被診斷應及早通過手術方式切除且做病理學檢查。另外,多留意自身症狀,若大便習慣突然發生改變、大便中帶血或便秘腹瀉交替進行應及早就醫。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健康明星計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