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新通道來了!珠江航道上,兩座大橋如長龍卧波。4月2日中午12時,珠江口過江通道——— 南沙大橋(虎門二橋項目)正式通車,這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後首個投入使用的超級工程。
南沙大橋全長12.89公裡,雙向八車道,設計行車速度為100公裡每小時,設計使用壽命100年。起于廣州市南沙區東湧鎮,先後跨越珠江大沙水道、海鷗島、坭洲水道後,穿越虎門港進入東莞市沙田鎮。通車後,從廣州南部到東莞的路程可縮短10公裡,比現在縮短約半小時車程。
清明假期,南沙大橋将迎來車流考驗。省交通集團業務部門初步分析,南沙大橋估計将分流虎門大橋30%的車流,分流黃埔大橋17%的車流。由于部分連接路段還未完全開通,如番莞高速沙田樞紐至厚街南樞紐段4月底才能通車,對于車流引導還有待觀察,預計清明期間日均車流量在6萬輛左右。
項目營運負責人高嚴廣表示,周邊連接的路段有不同的限速,比如南二環的限速是120公裡/小時,車主行經不同路段要注意控制車速。同時,橋面離水面60米,相當于20層樓高,橫風較大,路面禁止停車。
南沙大橋大事記
2003年
開始籌劃建設。
2013年12月28日
項目舉行開工動員大會,正式動工。
2014年4月30日
南沙大橋主體工程建設進入了全面實施階段。
2014年6月
完成第一根試驗樁。
2017年4月
坭洲水道橋東塔塔柱封頂,至此4座主塔全部封頂。
2017年9月26日
坭洲水道橋主纜索股在南沙大橋跨越珠江,這标志着南沙大橋主纜索股架設工程正式開始。
2017年11月9日
大沙水道橋首片鋼箱梁架設成功,進入鋼箱梁“拼積木”階段,上部結構施工進入“快車道”。
2018年1月9日
大沙水道橋鋼箱梁吊裝架設完畢,成功合龍。
2018年3月15日
坭洲水道橋主跨首節鋼箱梁成功吊裝。這标志着工程建設進入主梁架設階段。
2018日5月25日
坭洲水道橋順利合龍。南沙大橋兩座主橋均已順利貫通。
2018年11月7日
南沙大橋鋼橋面鋪裝作業拉開序幕,主體工程建設進入沖刺階段。
2018年11月20日
南沙大橋最後一片節段箱梁成功架設,大橋主線全面貫通。
2019年3月18日
南沙大橋車輛通行費收費标準出爐:客車實行按次計費,貨車實行計重收費。
2019年3月21日
南沙大橋舉行全線亮燈儀式。
2019年3月29日
南沙大橋交工驗收。
2019年4月2日
南沙大橋正式通車。
多個第一
同時建設兩座超千米的世界級跨江特大橋,世界首次
坭洲水道橋主塔高260米,高度是國内懸索橋中第一
1688米跨徑的坭洲水道橋是跨徑世界第一的鋼箱梁懸索橋
八車道鋼箱梁全寬49.7米,寬度世界整體式鋼箱梁第一
主纜采用1960兆帕國産高強度鍍鋅鋁鋼絲新材料,國内首次
散索鞍單件重達180噸,為國内最大鑄鋼件
鋼箱梁橋面環氧瀝青鋪裝,總面積達到13萬㎡,為世界最大規模應用
錨碇地連牆外徑達90米,壁厚1 .5米,面積相當于15個籃球場,規模世界第一
五大技術創新
1、成功研發國産1960MPa主纜索股并實橋應用。
實現了盤條、鋼絲、索股全産業鍊國産化。以項目為平台的技術開發模式和研發成果被國内同類大橋借鑒,極大提升了中國橋梁索股建造技術的國際競争力。
2、創立建管養一體化BIM管理平台。
在交通行業内率先開展特大型橋梁BIM 應用技術研究。平台具備管理可視化、信息同步化、數據可追溯等多項功能,實現了信息實時互聯互通,極大提升項目的整體管理水平,打造“智慧工地”。
3、研發應用可更換多股成品索式錨碇預應力錨固系統。
形成了可更換多股成品索式錨碇預應力錨固系統的施工安裝工藝,試驗驗證了多股成品索式錨碇預應力錨固系統的更換工藝。
4、大規模實施裝配化生産。
上部結構大量采用工廠化預制、現場拼裝的方式,預制結構占上部結構産值超90%。主橋索鞍、索夾、鋼箱梁、主纜、錨固系統、引橋節段、小箱梁等均采用工廠化制造,現場拼裝工藝,提升工程質量,降低安全風險。
5、南沙大橋坭洲水道橋鋼橋面全幅環氧瀝青混凝土下層鋪裝作業1.1公裡,首創一次攤鋪面積超過20000平方米的世界紀錄。
采寫:南都記者 蔣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