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曆史上精通三藏法師的是

曆史上精通三藏法師的是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7 18:52:04

曆史上精通三藏法師的是(唐代智琰等觀)1

唐 智琰

  智琰。字明燦,俗姓朱,吳郡人,梁朝散騎侍郎朱獻的孫子。天生資質過人,八歲出家,奉事通元寺的璩法師而為其弟子。周遍遊曆各個名刹道場,開演宏揚佛教經論。陳朝滅亡時 ( 西元五八九年 ),回到虎邱,居住在山林的岩洞深谷,達三十年之久。後來因為躲避兵亂才遷移到其他的地方。唐高祖武德七年 ( 西元六二四年 ),被蘇州總管李世嘉,迎請回到山上的寺院。智琰平日行持淨業三福,修西方極樂世界的十六種妙觀。總共聚集修行向善的道侶有五百多人,一起在寺院裡念佛修行,每個月集會共修一次,如此共修将近超過十年。

  到了唐太宗貞觀八年 ( 西元六三四年 ) 十月,見到一位清淨的僧人手裡執持寶瓶,向前跟智琰說 :“我就是無邊光,将來在西方淨土所謂的功德寶王,就是我。”智琰于是告訴寺院的大衆說 :“無邊光,就是大勢至菩薩。功德寶王則是大勢至菩薩成佛的名号,我将要向西歸去極樂家鄉了。”接着就在當天晚上逝世往生,時年七十一歲。( 佛祖統紀虎邱志 )

曆史上精通三藏法師的是(唐代智琰等觀)2

唐 等觀

  等觀。俗姓孫。富陽人,于智者大師之處學習一心三觀。居住在天台山,平日持誦《法華經》。唐太宗貞觀九年 ( 西元六三五年 ) 冬天,浙江餘杭的法忍寺,邀請等觀去講經演說。第二年的正月初一,有一位穿着王公服飾的人前來,告訴等觀說 :“弟子是臯亭廟的廟神,昨天法師從敝廟前的庭院經過,正好弟子出外巡視遊境,沒來得及奉事迎接。今日特地啟程遠來,專門向法師求取戒法。”等觀于是燃香,為他授菩薩大戒,廟神因此禮謝而去。第二天,即初二的半夜,等觀先沐浴更衣,然後面向西方跏趺而坐,稱念西方三聖的尊号,以及智者大師的名号。各稱百餘聲之後,再一次地為弟子們說一心三觀的法門,說完後就命終往生。( 佛祖統紀 )

曆史上精通三藏法師的是(唐代智琰等觀)3

唐 道綽、道撫

  道綽,俗姓衛,并州汶水人,年十四歲出家,專門學習教理經論,又師事瓒禅師學禅法。後來居住在汶水石壁谷的玄中寺,這個道場是昙鸾大師過去所建立的。道綽平日非常仰慕昙鸾大師淨土法門的修行功業,于是專心一意澄心觀想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坐的時候常常面向西方,六時之中依時禮敬阿彌陀佛,從不缺漏,并且每天念佛七萬聲為固定的功課。有其他的僧人,在禅定中曾親見西方淨土殊勝的瑞相,又見到道綽 手持念珠,全身赤色鮮麗猶如七寶山之高大,其他還有種種的瑞相感應,沒有辦法全部地叙說。

  道綽曾為大衆講《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幾乎有兩百遍之多。凡是聽講的人,都個個持着念珠,稱念佛号,念佛的音聲好像潮汐海浪一樣壯大,有時等到講完經大衆都散去後,佛号的音聲仍然回響充滿在山林深谷之間。道綽平日激勵勸發衆生修行淨土法門,講說的義理通達透徹,如清泉流水般不斷地湧現出來。常勸人們收攝思慮停止攀緣,一心一意憶佛念佛。著有《安樂集》二卷,遠則總攝龍樹、天親兩位菩薩的思想,近則貫通慧遠、昙鸾兩位大師的文句,言詞義理切中心要,為當時的人士所推崇尊重。

  唐太宗貞觀二年 ( 西元六二八年 ),有一日共修的時候,大衆都看到昙鸾大師乘坐在七寶船上,并告訴道綽說 :“由于你精進修行,你在極樂世界感得果報的宮殿樓閣已經完成了,隻是你還有一些業緣未盡。”同時又見到化佛遍滿虛空,種種妙好的天華從虛空中飄散下來,大衆都滿懷欣喜地擡頭仰望,并極力贊歎其不可思議。道綽自此以後因精進修行感得的色身體力愈來愈強健,容貌顔色也更加光彩煥發。無論出家在家聞風向往而來的信衆日益增多,一直到了年紀八十多歲時才往生。

  當時有一位名為釋道撫的僧人,和道綽同一志向求生淨土,兩人每次相見,必定以同生淨土為彼此互相的期許。道綽往生三日後,道撫聽到消息則說 :“我常期望能夠先行往生,不料今天反而在後,我再稍加用一點氣力,就可以追随道綽而去了。”于是在佛像前,叩頭頂禮祝禱發願,然後退回座位就座而往生。( 續高僧傳佛祖統紀 )

曆史上精通三藏法師的是(唐代智琰等觀)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