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0餘年的本土化發展,網絡文學在國内已逐漸成為一支無法忽視的文學力量,如今我們可以在諸多原創網站上看到大量擁有超高人氣的網絡原創作者的作品,近年來也有大量網文IP被改編成影視劇。據統計,過去兩年,“熱度”最高的100部影視劇中,網絡文學改編的達42個,占比超四成,幾乎撐起了“半壁江山”。
中國人有多熱衷看網文?
數據顯示,僅從2020到2021一年間,網絡文學産業規模就增長了24.1%,高達358億元。截至最新數據,我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已高達5.02億,48.6%的網民都是網文讀者。
然而,這一系列繁盛的數據下卻隐藏着嚴重的盜版侵權問題。
5月26日,中國版權協會舉辦《2021年中國網絡文學版權保護與發展報告》發布會。
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網絡文學盜版損失規模為62億元,同比上升2.8%,保守估計已侵占網絡文學産業17.3%的市場份額。其中,近7成網絡文學平台和近8成作家認為,搜索引擎是網絡文學盜版内容傳播的主要途徑。
報告還顯示,截止2021年12月,盜版平台整體月度活躍用戶量為4371萬,占在線閱讀用戶量的14.1%,月度人均啟動次數約為50次。多數網絡文學平台每年有80%以上的作品被盜版;超8成網絡作家深受盜版侵害,其中頻繁經曆盜版的比例超4成。
報告指出,在盜版平台中,“筆趣閣”盜版侵害最嚴重。
據悉,筆趣閣誕生于2012年,是知名的盜版小說閱讀平台,其創始人因盜版網文迅速實現财務自由,而後移居國外。筆趣閣被依法關停了,但創始人卻将筆趣閣相關網站的開源代碼,以及如何建站均公布了出來,在一些商家手中僅需100元就能買到源碼。
于是這些年出現了千千萬萬個披着“筆趣閣”外衣的盜版閱讀平台,依靠搬運小說章節獲取非法收入,年收入達到驚人的62億元。
據@每日經濟新聞 報道,一位谙熟網文行業的資深人士透露,筆趣閣不會去搬運已完結的小說,專偷正在更新的内容,這導緻作家收入銳減。這一現象,讓從業者頗感無奈。
天眼查APP顯示,筆趣閣相關軟件著作權登記超 70 條,含“筆趣閣軟件”“筆趣閣平台”“筆趣閣小說閱讀器”“筆趣閣免費小說大全”等,著作權人達 55 家公司。
網文盜版為何屢禁不止?
違法成本低及維權成本高是根源。
一方面,低廉的盜文成本,使得很多針對文字的防盜技術手段從根源上無法起到很大作用。另一方面,維權訴訟時間長、成本高、判罰額度低,使得很多被侵權作者望而卻步,從而讓侵權行為更加肆無忌憚。
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原副總裁潘凱雄便提出,建議加大網絡文學侵權盜版懲處力度。
彼時,潘凱雄表示,“相對于影視、音樂、遊戲等領域的版權保護力度,網絡文學還面臨盜版侵權的‘三座大山’——部分APP、搜索引擎和應用市場。”
在他看來,導緻網絡文學領域侵權盜版行為頻發的主要原因有:
◀相比于影視劇、遊戲等,文字作品的形态簡單,更容易複制,網絡傳播占用的存儲空間和網絡帶寬小,盜版平台通過文字識别OCR、爬蟲等技術,就可以很快盜取海量原創内容;
◀網絡文學盜版業已經形成了龐大的産業鍊,搭建盜版平台不僅成本低,而且從網站設計運營、内容導入,到廣告聯盟的利益獲取、搜索引擎的流量分發,整個網絡文學盜版市場已形成某種産業化和規模化。
事實也是如此。早期網絡文學盜版的主要形式是手打複制、截圖分享或貼吧搬運等,但現在已形成“購買軟件-搭建平台-盜取内容-宣傳推廣-獲取廣告-資金結算”的完整黑産鍊條。
其中,搜索引擎成為網文盜版侵權的主要途徑,為信息傳播提供了便捷性。
據網絡作家“會說話的肘子”稱,他在搜索引擎搜自己的作品時,搜索引擎首頁會優先顯示盜版站點,而進入盜版網站後,嵌入搜索引擎的浏覽器又通過轉碼閱讀功能美化閱讀界面,“劫持”正版用戶。
此外,應用市場對于閱讀類APP的管理也存在較多漏洞。
《報告》認為,大部分應用市場對App上架的審核并不嚴謹,缺乏對App上傳者的企業經營屬性、過往記錄、證照資質、作品授權等方面的追溯和審查,對于App侵權行為的管控力度也較弱。
以盜版侵權最嚴重的盜版平台“筆趣閣”為例,其在各家應用市場上有着衆多同名或名稱相似的App,少則幾款,多則數十款,出現了“盜版也被盜版”的荒謬現象。
盜版泛濫,最受打擊的便是原創作者,作者寫文卻沒有相應的回報或者說收入損失嚴重,失去創作熱情,漸漸的或許就沒人再“産糧”了,這也是衆多支持正版的網友最擔憂的事。
曾經,音樂行業也盜版橫行,國家版權局于2015年下發了“史上最嚴版權令”,成為中國音樂産業從盜版時代到正版時代的分水嶺。
那麼國内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現狀又如何呢?
據了解,今年4月,由作家聯合,網絡文學平台提供技術支持,搭建了業内首個盜版舉報公示平台“全民反盜版聯盟”,旨在調動全行業力量,對搜索引擎、應用市場、浏覽器等重點侵權渠道進行集中舉報,通過全民監督推動侵權渠道整改。
自上線以來,“全民反盜版聯盟”已收到超百位作家提交的信息,累計曝光2000多條盜版線索。在渠道黑榜上,搜索引擎成為侵權重災區,應用市場也多次上榜。
此外,位于浙江杭州的中國網絡作家村,目前成為網絡文學具有代表性的創作基地。中國網絡作家村于2021年8月開通了版權登記的綠色通道,截至目前,中國網絡作家村完成精品著作權登記102件,累計超5000萬字。
同時,杭州互聯網法院現已經支持“村民”在線上完成維權登記,有效解決了網絡作者維權難、取證難的問題。
網絡文學平台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晉江文學城、飛盧小說網等從技術層面增加了盜文的難度,同時還組建了專業的法務團隊,團隊成員會主動發掘網上存在的侵權行為,運用訴訟、舉報等方式維權。警方也破獲了多起網絡文學盜版案。
但是,網文版權保護的完善還需要多方努力,網文行業也在等待保護網絡文學的“最嚴版權令”出台。
日前,中國版權協會聯合522位網絡作家發起了版權保護倡議書,晉江文學城、閱文集團、番茄小說等12家網絡文學平台聯名響應倡議,與作家一起呼籲科技向善,将技術應用于版權治理;呼籲搜索引擎嚴格履行平台責任,及時清理、屏蔽“筆趣閣”等盜版站點,不為盜版行為提供“轉碼閱讀”等産品優化功能;呼籲應用市場清理有盜版行為的APP,對開發商進行資質審查。
可以說,這是網絡文學行業20餘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集體反盜版呼籲。
#522位網絡作家聯名倡議反盜版#也登上微博熱搜。
對此,網友的觀點卻大不同。
有人擔憂,現在在應用網頁搜“小說”,就會跳出各種免費小說或者盜版APP,但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若大家都去看盜版,這對于創作者無異于“殺雞取卵”。
還有人表示,之前下載了盜版小說APP,最後發現身份信息被拿去貸款了,雖說現在個人信息洩露已經不是新鮮事了,但涉及詐騙這件事還是無法容忍。
也有不少網友認為,支持正版沒問題,但用戶的權益同樣需要維護。用戶花錢買的正版被鎖文鎖章節,還得去盜文網站才能看完整版,平台方卻一直沒個合理的解決方案。
那麼,你會花錢看網文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