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三孩要做好準備了嗎

三孩要做好準備了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1 15:46:04

據新華社5月31日消息,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我國将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然而,據智聯招聘5月發布的《2021年職場媽媽生存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超過7成的職場媽媽表示不會選擇再生育,“養孩子經濟負擔過重”、“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帶孩子”是職場媽媽的首要顧慮。

實際上,每個職場媽媽都有少女時代的夢想,直到成為“母親”,為家庭和兒女奉獻一切,湮滅了自我。《請照顧好我媽媽》是韓國文學的代表人物申京淑醞釀時間最長的小說。申京淑說:“我隻想努力還原母親為我們付出的令人心痛的愛、激情和犧牲。如果母親們曾被埋沒的人生具有某種程度上的社會意義,這是我作為作家的樸素的心願。”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評審團”,我們将不間斷地為大家送上最新鮮的閱讀體驗。書評君期待,在這個新欄目下,向所有人提供關于閱讀的優質評價,也同新的優秀“書評人”共同成長。

The Jury of Books

評審團

本期書目

《請照顧好我媽媽》

三孩要做好準備了嗎(三孩時代即将到來)1

著者:[韓】申京淑

譯者:薛舟 徐麗紅

版本:磨鐵·大魚讀品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21年3月

三孩要做好準備了嗎(三孩時代即将到來)2

作者簡介:

申京淑是上世紀九十年代韓國文壇的神話,每有新作都會引發閱讀旋風,這在嚴肅文學遇冷的年代不能不說是奇迹。她生于全羅北道井邑郡的鄉村,畢業于首爾藝術大學文藝創作系。二十多歲便發表了《冬季寓言》《風琴的位置》《吃土豆的人》等名作,不僅得遍了韓國的重要文學獎項,2012年還獲得了第五屆英仕曼亞洲文學獎,極大地提高了韓國文學在世界範圍内的聲譽和影響力。

申京淑的創作風格特色極其鮮明,她曾說“哪怕撕掉封面,但隻要讀上五六頁就能知道這一定是申京淑的小說”。她的許多作品都有濃厚的自傳色彩。2007年冬天,闊别故鄉三十年之後,申京淑終于有機會完整地陪伴母親半個月。每天早晨,她會走進母親的房間,靜靜地躺在母親身邊。母女兩人聊起從前的故事,仿佛回到從前的時光。這段寶貴的時光成為《請照顧好我媽媽》一書的創作契機。申京淑說:“我隻想努力還原母親為我們付出的令人心痛的愛、激情和犧牲。如果母親們曾被埋沒的人生具有某種程度上的社會意義,這是我作為作家的樸素的心願。”

評審員001 蔣冬梅

以後請不要再說“為母則剛”

很久沒有寫過讀後感,每次讀完一本書也隻是當時感觸很深,後面就忘記内容,再次閱讀;“媽媽”這個詞,一直是直擊人内心最柔弱的那把劍,它總能引起人無限的共鳴,申京淑的這本書,讓人邊看邊哭,這,不就是我的媽媽嗎?

很多時候,女性就好像等同于媽媽這一角色,或者說早晚會變成這一角色,然後就長長久久扮演這個角色,從來沒有人問過,你想當媽媽嗎,你打算什麼時候恢複女性這一個獨立的角色。

媽媽丢了,可是為什麼會丢,兒女都找不到原因,從找媽媽的過程中開始回憶心目中的媽媽是什麼樣的,這個切入點是最令人産生共鳴的,讀者很急切地想要跟着作者一起找到丢失的“媽媽”,同時也在回憶自己的媽媽是怎麼樣的。

在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從來沒有思考過,或者想過要問問我的媽媽,你想不想做媽媽,你喜不喜歡做飯,你想不想出去走走看看。我還記得小時候她外出打工,回來帶着我去買衣服,滿眼愧疚地看着我好像怪我責備她不陪我成長一樣,可是我真的在她眼裡看到了喜悅,是我永遠無法給與的那種,是我即使得了獎狀給她看都達不到的高度。長大了我帶她來我工作的城市,我讓她也坐等吃吃喝喝,感受一下兒女年幼時享受的一切,她也很高興,說吃現成的很好,帶她香港澳門泰國旅遊的時候,她都不暈車了,開開心心跟小姨說着一路上的見聞,她也曾經是個女孩,她喜歡漂亮衣服,想要自由,可是當了媽媽之後她就不再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我不曾知道,她是否也跟自己的媽媽聊天撒嬌暢談理想,畢竟她也是女兒。

我們總是想着以後怎麼樣,卻被當前的瑣碎小事拖累而無法陪在媽媽身邊,媽媽生病也隻是囑咐兩句也沒有下文,你永遠不知道媽媽到底有沒有去看醫生,有沒有好好吃藥,你給的錢是不是她都舍不得花,她在家裡還是在地裡幹活,太陽這麼大有沒有帶傘,突然好想媽媽。

請照顧好我媽媽,是對兄弟姐妹說的話,也是對自己未能做到的事情聊表遺憾,她的傷心難過,我們不曾參與,我們的痛哭流涕卻在她面前肆意宣洩,從來沒想過,她想不想看到這一幕,從來沒有征求過她的意見,就好像,我做什麼事情她都要100%支持,毫無怨言!

這不是書裡的媽媽,是真實的媽媽,是千千萬萬人統一的媽媽。以後,不要說“為母則剛”,她可以軟弱,她也可以哭可以笑可以不做飯可以不收拾屋子,她也可以享受自由。

打動人的書是寫進人的骨子裡了,不僅記住了作者,也記住了打動自己的人和事,這本書,不局限于受衆,都該好好看看,認識下自己的角色,也重新認識下自己的媽媽。切莫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閱讀評分:9分(滿分10分)

評審員002:婷婷

申京淑塑造的“母親”和“世界”與現實生活太相似了

短短的幾章内容,幾個人的回憶和内心深處的情感在叙事生活中的小事被作者展現得淋漓盡緻。本書以一個媽媽為中心,但這份中心卻來得遲緩,在子女和丈夫無盡的悔恨之中講述了一個家庭在媽媽失蹤之後所有人的反應,以悲情的基調加上新穎的描述方式和樸實的情節體現了一個母親真實而讓人心疼的一生。

《請照顧好我媽媽》一書所帶來的不僅僅是共鳴,更是心靈上的沖擊。文中母親那淳樸而厚重的形象更是刻畫得活靈活現。“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用來形容本書也頗為貼切。現代社會中,我們把“母親”常常挂在嘴邊,把孝順似乎也是放在嘴邊。年少沒成年時,我們總想着長大了一定要好好對待自己的母親,可萬事萬物都在變化,我們也在生活的打磨之下,失去了年少時那簡單而真摯的願望。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我們似乎也和文中的子女一般,和母親遇到理念不合,我們總是嫌棄她們甚至是大聲反駁,可我們卻忘記了正是眼前被嫌棄的母親為自己創造的美好未來,她們甚至在理念的争執之中,内心唯一的想法也是這樣對我的兒女好不好。

每個母親似乎都是看着自己的孩子遠走,内心雖然不舍,可因為自己年少時讀書少,每日隻能與一畝三分地和家畜打交道,母親一生都在為子女們努力。子女年少時,在學費和生活費之中奔波;子女初入社會之時,在為子女成家立業開始打算;子女成家立業之後,延續下一代的責任似乎又被母親默默挑上了肩膀。這就是“母親”,一個一生都在奉獻自己的“小女人”。

我們以為“奉獻”隻是對于子女,可作者筆下的母親一生所背負的卻不僅僅隻有子女,有丈夫甚至是丈夫的家庭,甚至映射到社會。現實生活中就是如此,我們所能構想的美好會在雞零狗碎的一件件事情中不堪一擊。不管子女是如何成功抑或平庸,而母親卻會在每時每刻都毫不猶豫留在你身邊。可大多數子女卻并不是如此,我們時常會忽略母親的感受,我們在外得不到的發洩和壞情緒總會在母親關心的一通電話之中轟然爆發,可她正因為是母親,她把所有的一切都默默接受了,原因僅僅隻是因為她理解你,她愛你。

我們卻忘記了母親喜歡什麼,母親在沒有你陪伴的時候在做什麼,她是否有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注意身體,這就是我們與母親的區别。她能記住你喜歡的一切,也能記住你成長經曆的一切,就如文中的母親,子女在路人的引導下尋找母親的路線都是子女居住過的地方,即便她什麼也記不清楚,甚至腳磨破了皮,裙子變得破爛不堪,她的腦海裡面卻全部是和子女的回憶,對大兒子的虧欠、對大女兒的擔心、對小女兒的心疼,這一切的一切在她貢獻了自己的一生之後仍然在她日暮途遠時,卻成為了她心裡揮之不去的一部分。

《請照顧好我媽媽》用五個人的世界去全方位展現了母親的一切,也從五個人的世界裡看似在講故事可實際目的卻是向不同子女和丈夫以及社會提出了不同的發問。在這本書中,作者申京淑所塑造的世界和現實生活中太相似了,讓讀者能更加感同身受,從而引起一定的影響。書名的設置更是回應主題,不從如何照顧媽媽出發,而是從子女及丈夫的悔恨之中給與讀者沉重一擊,敲響她們腦中的警鐘,用無聲的呐喊勝過有聲的呼喊,這正是優秀的作品的動人之處。就像魯迅棄醫從文,用筆當武器,喚醒一代又一代沉睡中的新青年。而《請照顧好我媽媽》則是希望我們能從生活的各個小細節中去關心和陪伴我們的母親,為她也提供一個子女為她所建造的壁壘,讓她也能無憂無慮。

閱讀評分:8分(滿分10分)

評審員003 樂樂

母親的遺憾,不完全是子女造成的

他,是我的孩子,但又并不是我的孩子

他們是由生命本身的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借助我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我而來

他們在我身旁,卻并不屬于我

——紀伯倫《孩子》

這本書的線索很清晰,故事情節也不波折,從母親的每一個孩子的角度,以及母親的生活伴侶和精神伴侶角度,去逐漸豐滿了一位生活在農村的韓國的普通母親的畫像。特别喜歡關于“她“的小女兒的那一部分:這個孩子出生在家庭經濟逐漸好起來的歲月裡,也許這個時候,她的母親有了更多的精力與她相處,因此,對等地,她對于母親的情感也就更加細膩——她知道,母親需要更多的是思想的交流,而不僅僅是孩子們物質上的奉養。

她跟母親聊得更多,一切的生活細節,等等;在她的身上,體現了一個孩子對母親真正的孝養。就像我們傳統文化裡說的那樣,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别乎?”這個姑娘,自己養了三個孩子,而且親手哺育,真的是不凡;

在”她“55歲那年,她已經深受病魔的襲擊,有一刹那,她固執地想要小女兒給她買一件貂皮大衣,——并沒有太确切的需要,但是這姑娘應該是明白了這是母親一生中難得的對于自己生命的奢侈請求,我想她自己也并不是那麼的寬裕,但是還是陪着母親去買了。這已經不僅僅是孝養了,這是慈悲。

這一刻,我的心是顫抖的,像被一把小提琴輕輕地,撥動了心弦。

我的姨媽與母親是截然不同的性格,其實她更女性氣質一點,而我的母親并不太在意衣着的精緻性。因此,我在少年青年時期,更多會跟姨媽交流穿衣的體會。前幾年,她在電話裡告訴我,身體不太好;我心裡難過,寄了一個快遞過去,胭脂花粉和衣物,其中有一套真絲的吊帶睡衣,是我自己收藏還未及使用的。那是同樣的感覺,當你用一件精美的吊帶睡衣,圍裹着自己的時候,你會疼愛自己、會珍惜自己。

遺憾的是,這部書裡,渲染的關于母親的感情很多,讓人覺得确實如此;然而,一部意義深刻的書籍,應該不能止步于此吧?我的标準是,再過100年,它會不會還會被人們所提及?或者,在當下,就給我的觀念或者邏輯,以重擊,使我不得不去思索,去尋覓。

母親這個題材,實在是太龐大也太古老了。記得兒時,就曾被一首詩感動:媽媽的眼睛暗了,她把明亮的眼睛給了我……我一直與母親親厚,母女倆在一起絮絮叨叨能說很多話,無論是家長裡短,還是人生大事,她總能以她的經驗給我指導;在這基礎上,我倆同樣也時有矛盾,我曾經質問她一些家族往事,問她,“你是不是可以把心放在太陽下曬曬?”

書中的孩子們其實都還算是孝順,他們後悔于自己不能夠更多體會母親的生活。我倒認為大可不必。有個父親對妻子說,這孩子在我家不過吃二十年的飯,你怎麼就那麼多的要求?或者說,“母親”的遺憾裡更多的是她的丈夫的疏離造成的;這也不是孩子們能夠彌補的。

作為母親,“母親”其實不僅僅在養育過程中付出了艱辛,其實同樣得到了很多。她又一次次重回童年少年時代,一遍一遍把生命中的很多事情,想得更為透徹。所以,她堅持孩子們一定要讀書。讀書,也是她這一輩子的渴望。我就納悶了,為什麼她不開始學習認字、讀書呢?在不忙碌以後……

閱讀評分:7分(滿分10分)

【綜合意見】

綜合評審員的意見,《請照顧好我媽媽》得到了8分(滿分10分)的評價。三位評審員都肯定,作者真實樸質地刻畫了一個韓國母親為家庭奉獻的一生,很難不讓人動容。母親的身上背負了太多,奉獻的同時留下了很多遺憾。這究竟是子女的責任,還是整個社會的影響所緻,評審團對此持不同的看法。但毋庸置疑的是,母親永遠會毫無保留地站在子女的身後,盡管子女時常忽略母親的感受。“三孩”時代即将到來,職場媽媽的無奈和心酸背後,需要子女更多的理解和關懷。

你們如何看待這本書呢?覺得評審團的意見如何?歡迎在留言區留下你的鼓勵與批評!

作者 | 各位評審員

編輯 | 李永博 申婵

校對 | 李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