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兒桃
饅頭,北方人的主食之一。在今天,我們早已對它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可是要是問起來:饅頭是誰發明的?似乎沒有人能夠回答上吧。你知道饅頭是誰發明的嗎?想破頭也想不到是他。大家可能會猜想,那一定是中國曆史上,哪朝那代 一位大廚發明的,因為饅頭畢竟是吃滴啊。實際不然。
一:饅頭的發明者讓你意想不到
《三國演義》第九十一回:諸葛亮平蠻回至泸水,風浪橫起兵不能渡,回報亮。亮問,孟獲曰:“泸水源猖神為禍,國人用七七四十九顆人頭并黑牛白羊祭之,自然浪平靜境内豐熟。于是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個迷信的主意:殺死一些“南蠻”的俘虜,用他們的頭顱去祭河神。”亮曰,“我今班師,安可妄殺?吾自有見。為了鼓舞士氣,他想出了另一個辦法:用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頭的模樣兒蒸熟,當作祭品來代替“蠻”頭去祭祀河神。
這段故事不見正史,隻在一些筆記中講到。如宋朝的《事物紀原》、清朝的《談征》中就說:“蓋蠻地人頭祭神,武侯以面為人頭以祭,謂之蠻頭。今訛而為饅頭也。”明人郎瑛《七修類稿》也記載:“饅頭本名蠻頭,蠻地以人頭祭神,諸葛之征孟獲,命以面包肉為人頭以祭,謂之‘蠻頭’,今訛而為饅頭也。”
二:面條起源于哪裡呢?
面條起源于中國漢代。那時面食統稱為餅,因面條要在“湯”中煮熟,所以又叫湯餅。早期的面條有片狀的、條狀的。片狀的是将面團托在手上,拉扯成面片下鍋而成。到了魏、晉、南北朝,面條的種類增多。
著名的有《齊民要術》中收錄的“水引”、“馎饦”,“水引”是将筷子般粗的面條壓成“韭葉”形狀;“馎饦”則是極薄的“滑美殊常”的面片。
隋、唐、五代時期,面條的品種有很多種。有一種叫“冷淘”的過水涼面,風味獨特,詩聖杜甫十分欣賞,稱其“經齒冷于雪”。還有一種面條,制得有韌勁,有“濕面條可以系鞋帶”的說法,被人稱為“健康七妙”之一。
宋、元時期,“挂面”出現了,如南宋臨安市上就有豬羊庵生面以及多種素面出售。及至明清,面條的花色更為繁多。如清代戲劇家李漁就在《閑情偶寄》中收錄了“五香面”、“八珍面”。這兩種面條分别将五種和八種動植物原料的細末摻進面中制成,堪稱面條中的上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