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秦始皇滅六國有什麼過人之處

秦始皇滅六國有什麼過人之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6 02:34:06

他以一國之力,掃平六國,僅用十年時間就統一了華夏,奠定了中國最初的版圖。因為他的出現,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曆史……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秦始皇,名嬴政。因為生在趙國,所以又叫趙政。他是最名副其實的“千古一帝”,他以一國之力,掃平六國,僅用十年時間就統一了華夏,奠定了中國最初的版圖。因為他的出現,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曆史,從秦朝到清朝,可謂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朝建立的封建制度體制,後代雖有變動、改革,但大緻上差不多。我們現在實行的一些制度,還有不少秦代制度的影子。

秦始皇滅六國有什麼過人之處(十年時間結束五個多世紀的諸侯大混戰)1

秦始皇

秦國其實早有統一之志,秦始皇是六國終結者

秦國的曆代國君英豪甚多,創建秦國的先祖秦非子名将之後,養馬出身,給秦國奠定了尚武的基因。周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為護駕有功,正式成為列國諸侯。春秋之時,秦穆公成為五霸之一,滅西戎十二國,奠定了秦國在列國中的西方霸主地位。秦孝公時,由于重用商鞅變法成功,使秦國成為列國中最強大的國家。孝公以後,秦國多雄霸之主、能戰之将、善謀之才,實際上已經開始了統一中國的進程。

秦孝公的兒子秦惠文王是秦國第一王,嬴華、公子疾、公孫衍、張儀、魏章、司馬錯為其羽翼,“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國統一奠定基礎;秦武王時,重用名相甘茂,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等人,平蜀亂,拔宜陽,置三川,再為秦國開疆拓土。尤其甘茂久攻韓國宜陽不下時,秦武王與甘茂堅持君臣所定的“息壤之盟”,不顧群臣退兵的建議,終獲最後勝利。

秦始皇滅六國有什麼過人之處(十年時間結束五個多世紀的諸侯大混戰)2

徙木立信

秦昭王時,文有範雎,武有白起,在長平之戰中大敗趙國,坑殺趙俘四十餘萬,震驚天下,不但趙國從此衰落,齊、楚等大國也敗在秦國的堅兵鐵甲之下,魏國的河東、南陽,楚國的黔中和楚都郢都并入秦土;秦始皇的老爸秦莊襄王雖隻當了三年秦王,但他在位期間文有名相呂不韋,武有猛将蒙骜、王龁,滅東周,敗韓、魏,也占領了不少他國的土地。到秦始皇即位時,秦國在列國之中已成超級大國,不是一個國家可以匹敵的。

秦始皇是六國終結者,他在位時,文有李斯、尉缭等謀臣,武有王翦、王贲、李信、蒙武等能征善戰之将,尤其王翦、王贲父子,六國之中有五國是其所滅。從秦國的發展曆史上看,秦始皇能統一中國,不隻是他一個人的功勞,而是秦國列代國君共同的努力,至少是包括秦始皇在内的七代國君的努力。隻不過,我們應該承認,秦始皇是滅六國最大的功臣,他一生為平定天下而努力,經過十年征戰,終獲成功。七代量變,到秦始皇這裡達成質變,中國從此開始了大一統曆史。

秦始皇雄才大略,六國末代國君個個昏庸

秦始皇之所以能滅六國,與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六國君主的昏庸無能有很大關系。秦始皇志在統一,而六國君主志在自保。秦始皇大力吸引人才,除秦國本土的人才外,其他國家的人才來而不拒。雖然短暫時間因為生呂不韋的氣而“逐客”,驅逐外國人才,但在李斯的一封《谏逐客書》感染下,立即改變了決定,并追回了李斯等人才加以重用。秦始皇采取了“遠交近攻”的正确連橫戰略,成功地各個擊破六國的軍事聯盟。

秦始皇滅六國有什麼過人之處(十年時間結束五個多世紀的諸侯大混戰)3

戰國四公子

相比秦始皇,六國的末代國君可謂個個是昏庸之主。

先說韓國,到韓桓惠王時,已成為列國中最弱小的國家。韓國這個地方,是四戰之地,被秦國、齊國、楚國、魏國所包圍,且國土狹小,本來形勢就不利。如果不實行變法圖強,國家随時有滅亡之危。韓國雖然不占地利優勢,但也不是沒有長處,韓國最大的長處在于武器優勢,“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是最大的武器輸出國。韓桓惠王有一個兒子叫韓非,是諸子百家中法家的代表,他的學問水平一點也不亞于李斯,還和李斯是同學關系。韓非一直勸父王變法圖強,實行法家之術。但韓桓惠王并沒有聽從韓非的建議,他雖然也聽從申不害的建議實行改革,但變法并不成功,在秦國的巨大攻勢面前,韓國無力招架。韓桓惠王去世後,其子韓王安繼位,他派韓非到秦國去說服秦王不攻韓國,結果韓非一去不複返,死于秦國的監獄中,一個好端端的人才就這樣喪了命。韓王安軟弱無能,最後投降喪命,韓國滅亡。

秦始皇滅六國有什麼過人之處(十年時間結束五個多世紀的諸侯大混戰)4

李斯

趙國的國君屬趙武靈王最英明,胡服騎射的改革使趙國成為僅次于秦國的軍事強國。但趙武靈王的後代并不争氣,先說這個趙孝成王,貪圖小利,接受韓國的上黨之地,引發長平之戰;在長平之戰中,又不信任廉頗,改用紙上談兵的趙括。又不聽虞卿的谏議,一邊與秦國戰争相持,一邊派人前去議和,結果反而孤立了自己。最後的結果,長平之戰趙俘被坑殺四十五萬,趙國一敗塗地。到了趙王遷的時候,犯了趙孝成王一樣的毛病,寵信奸臣郭開,中了秦國的反間之計,自毀長城殺害名将李牧,罷免另一名将司馬尚,結果導緻趙國無可用之将,被秦國一戰滅國。趙王遷成為亡國戰虜。本來趙國名将不少,趙奢、廉頗、李牧皆世之名将,可惜不能為之所用。

燕國的國君燕王喜也是個昏君。長平之戰趙國遭受重大損失,他一方面派人與趙國結盟,給趙孝成王送去五百金做為酒資,一方面乘人之危,派幾十萬大軍突然襲擊趙國,結果被趙将廉頗擊敗;趙将廉頗離開趙國後,燕王喜又覺得有機可乘,派大軍進攻趙國,結果又被趙将龐暖擊敗。燕太子丹派荊轲刺秦王失敗,秦國進攻燕國,燕王喜竟然聽信他人之言,殺了太子丹向秦國求和,這樣的國君不滅亡都沒有天理了。秦始皇隻是暫時放了燕王喜一碼,騰出手來燕國就很快滅亡了,燕王喜最後成了秦國的戰俘。

秦始皇滅六國有什麼過人之處(十年時間結束五個多世紀的諸侯大混戰)5

白起

魏國的末代兩任國君是常敗國君,魏景愍王在與秦國屢戰不勝的情況下,竟然不顧與趙國等國的聯盟,主動向秦國獻出麗邑求和,其實正中秦國下懷,所以接受了魏國的獻地,全力對付趙國。等秦國将趙國擊敗後,回過頭來進攻魏國,以黃河、鴻溝之水“水淹大梁”,魏景愍王死得早,他繼位的兒子魏王假更不是秦國的對手,于是成了亡國之君。

楚國本來是戰國中實力最強大的國家之一,早在春秋時期楚莊王就是五霸之一。不過,後期的楚國國君都不争氣,楚幽王是春申君的私生子,名義是不育的考烈王之子,而這一切來自于楚臣李園的計謀。考烈王駕崩後,李園殺死春申君,成為楚國權臣。楚幽王駕崩後,其弟楚哀王繼位。楚哀王僅當了兩個月楚王,就被異母弟負刍門客所殺,而同時遭難的,還有他的母親李嫣嫣及舅舅李園。李嫣嫣就是楚幽王的親生母親,她是和春申君有孕後才嫁給考烈王的。楚哀王一家被殺後,負刍繼位。負刍并非明君,他殺死哥哥成為楚王後,隻不過成為末代楚王而已。在秦國征戰四方時,楚國這個國家卻在争權奪利中度過,最後楚國大将項燕不敵秦國大将王翦,楚國滅亡。

秦始皇滅六國有什麼過人之處(十年時間結束五個多世紀的諸侯大混戰)6

蒙恬

齊國本來是東方大國,稱為東帝。但在合縱連橫的戰國争霸中,強大的齊國卻遭到了燕、趙、韓、魏、楚五國的“合縱”攻擊,燕将樂毅連下齊國七十餘城,差點把齊國滅了國。要不是田單複國,齊國将成為戰國最先滅亡的國家。雖然最終齊國複了國,但齊國自此退出戰國的強國舞台,齊王建是齊國的末代君主,同時也是個糊塗軟弱的君主。他中了秦國的連橫之計,在秦國進攻其他五國時作壁上觀,采取親秦戰略,所以享受了四十餘年“和平”。待秦國消滅了其他五國、隻剩齊國一國時,齊國采取了不抵抗政策,齊王建投降了秦國,不戰而亡。自此秦國統一中國的戰役勝利結束。

“連橫”最終勝了“合縱”,秦國統一是曆史大勢

戰國七雄之中,一直有兩條路線。一是弱國之間的“合縱”,一是強國對弱國的“連橫”。但弱國之間,卻并不齊心,表面上團結一緻,實際上各懷心腹事,最終被強國的連橫戰略所破。如果六國聯合對敵,強國是不會勝利的。戰國中其實就很多例子,證明了“合縱”的可怕。齊國從強國變成弱國,就是在燕、趙、韓、魏、楚五國的“合縱”打擊下形成的。但齊國成為弱國後,又采取了與強國聯合的戰略,最後被強國所滅。曆史上有五次合縱攻秦,其中有兩次聯軍取得大勝秦軍的戰果,秦軍為破聯軍的合縱,隻能采取計謀瓦解之。正是因為聯軍的不團結,才會中了秦國的計謀。

秦始皇滅六國有什麼過人之處(十年時間結束五個多世紀的諸侯大混戰)7

秦滅六國示意圖

曆史最後的結果是,連橫之術戰勝了合縱之術。秦國統一華夏,其實是大勢所趨。這裡面有人為的因素,更大的原因是曆史的必然。人民久困于戰火,迫切需要一個統一的國家。諸子百家的救國圖存之道,其實也是想結束戰争,給人們以安居樂業的生活,隻不過想出的策略方法不同而已。最後還是法家的學說占了上風,秦國成為法家學說最大的獲利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