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庚子鼠年伊始,舉國抗擊新冠病毒,全民“禁足”在家,避免成為潛在傳染源增加祖國負擔。維達也跟大家一樣,遊蕩在卧室客廳和廚房,不過今天還是有特别的驚喜:收到了四川老同學郵寄來的一箱枇杷。其實這還要從三天前說起,當時因為熬夜,嗓子幹疼,有點咳嗽,同學圈掰扯時就偶然聊到,德陽的蒲同學冒泡推薦道:川貝枇杷膏止咳化痰相當有效,還說要給大家都郵寄一點自家成熟的枇杷,說也可以潤肺止咳。古有遙贈一葉寄真情,今有千裡送枇杷,禮重情更重,甚是感念。
古有遙贈一葉寄真情,今有千裡送枇杷,禮重情更重!雖然畢業後見着少,但情誼不減分毫。
其實古人所謂的遙贈一葉寄真情,也是跟枇杷有關。那是在盛唐的唐代宗年間,大曆才子司空曙,因為人耿介,不事權貴,仕途甚為坎坷。入秋轉涼,司空曙病情纏綿難愈,長咳不止。突然收到好友衛象從南方托人送來的包裹,包裹裡是一封短信、一味藥方和數十枚枇杷果葉。藥方寫道:枇杷葉以粗布擦拭去毛,用甘草汁洗過,表面塗酥油,火炙後和蜜煎服…。此時身在北方的司空曙非常感動,賦詩回謝道:“傾筐呈綠葉,重疊色何鮮。讵是秋風裡,猶如曉露前。仙方當見重,消疾本應便。全勝甘蕉贈,空投謝氏篇。”自此之後,遙贈枇杷葉這段佳話,也被後人看作禮輕情重的典範。
枇杷,常見于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果實可食,也可制作蜜餞或釀酒,花可供觀賞,葉入藥可化痰止咳.
作為贈物的枇杷,其實它得名的緣由正是來自葉子,因枇杷葉形似琵琶,故而名。唐朝時,生于南方的枇杷雖在中原也可以尋得,但終歸為奇花異果之列,唯有達官貴人方能夠接觸得到。直到北宋,中原才開始栽種枇杷。如今大江南北皆栽種,隻不過北方多是作為綠植用作綠化遮陰,食用栽培主要還是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如四川攀枝花、浙江蘇杭、福建莆田等。
金燦燦的枇杷透着香甜的氣味
如今,人們青睐枇杷,不再僅限于其化痰止咳、潤肺止渴的藥用價值,更多是将其作為一種營養豐富的春季水果。在每年的3—4月份是枇杷盛産的季節,成熟的枇杷果十分的甘甜,營養價值也很高。據百科介紹,枇杷富含有各種果糖、纖維素、果膠、鉀、磷、鐵、鈣以及維生素A、B、C等成分,其中胡蘿蔔素含量在衆多水果中位列第三,有潤膚護眼的功效。此外其所含的維生素B17,還是防癌的營養素。所以每到枇杷上市的時候,都會買來一些,與家人一起嘗嘗鮮。
枇杷樹為常綠小喬木,高可達10米,圓錐花序頂生,花瓣呈白色,5枚,雄蕊20枚,雌蕊花柱5枚,可供觀賞
隻不過這幾年,也不知為何,生鮮店售賣的枇杷價位越來越高,哪怕是應季大批量成熟時,也要二十多才能購買一斤,枇杷逐漸成了“吃不起”的水果了,幾次出門采購“閉關”食糧,雖有路過但都沒舍得。沒曾想,一次熬夜帶來的咳嗽在無意中被提及,就得到四川老同學的惦記,内心不免感動。于是在收到枇杷之後,便立刻電聯老同學,向他表達感謝,得到的回複還是一如大學時代那樣的“毫不客氣”:你小子少來給我客氣,肉麻!什麼時候來四川耍耍,我叫上老攀、二峰....。原來真摯的友誼,是不會因時間的阻隔而變淡。我們四年同窗的情誼也不是一段短暫的相識,而是一份交心的相知。
食用枇杷并非百無禁忌,因枇杷性涼,胃寒及風寒咳嗽的人群要忌食。
飯後洗出來一盤枇杷,金燦燦透着香甜的氣味,家人吃得津津有味,意猶未盡。我卻舍不得把剩下枇杷種子丢棄,因為我想種出一棵枇杷樹,不為以後能随心所欲的吃枇杷,隻為看到這棵枇杷樹就能夠想起我們的情誼,即便遠隔千裡,久不相聚,但友誼地久天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