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部(成都)科學城鹿溪河畔
占地500餘畝的
中國科學院大學成都學院
正在進行項目收尾工作
今年年初
國科大成都學院已竣工驗收
目前招生工作正在有序進行
預計今年9月正式開學
看進展
已竣工驗收
預計今年9月正式啟用
學院外,路面斑馬線以基因序列、化學分子式、二進制代碼等呈現;學院内,建築以淡黃色為基調,簡潔明快,科技感滿滿。目前,國科大成都學院已經竣工驗收,新校區預計今年9月正式啟用。
2018年5月,中國科學院大學、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簽署共建新型科教創産融合發展聯合體戰略合作協議,将在四川天府新區共建國科大成都學院。2019年8月,項目在四川天府新區正式啟動。
中科院成都分院副院長陳鋒介紹,一期建設規模260畝地,主要包括8棟功能建築,包括綜合教學大樓、圖書館、學術交流中心、教育管理樓等基礎教學設施,及學生公寓、食堂、學生活動中心等配套設施。二期規劃用地200餘畝,将作為中科院成都分院承擔的大科學裝置及前沿引領技術重大科研平台用地。
該項目系中國科學院大學直屬二級學院,以碩博研究生培養為主,同時也是地方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談意義
為争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提供人才支撐
為何要在成都創辦國科大成都學院?
“我們不是為辦學院而辦學。”陳鋒介紹,中科院在全國共有五個教育基地,成都是目前唯一一個創辦了學院的教育基地。從地方來看,四川天府新區沒有一所成建制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大學,國科大成都學院具有引領和示範作用。
陳鋒用“小而精”一詞,來形容該學院。
“根據規劃,2030年,學生總體規模将達到3000人。”陳鋒介紹,延續中國科學院大學本部的政策,國科大成都學院并不是在一張白紙上憑空建造的,主要依托于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根據國家發展、地方戰略需求,培養适應成都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創新創業人才。
從學科設置來看,聚焦成都重大戰略需求,學校的光電學院将依托中科院光電所、中科院成都計算機應用研究所建造;生命科學學院将依托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和中科院成都有機化學研究所建造;資源與環境學院将依托中科院山地所建造。
“國科大成都學院将邊建設邊引才邊教研邊轉化,學科設置也會根據地方需求進行動态調整。”陳鋒表示。
科教融合,是陳鋒提到的又一關鍵詞。
“國科大成都學院将以組織實施教學和科研為核心,遵循科教融合理念,根據成都産業發展需求,整合中國科學院大學教學資源。”陳鋒說到,國科大成都學院不僅僅單純指8萬平方米的校園,還包括大量分散在中科院成都分院的實驗室、大科學平台和裝置等等。
同時,在人才引進上,國科大成都學院也将緻力于研究生教育、創新人才集聚和科技成果孵化,探索科教創産深度融合的體制機制創新,采用柔性聘用的方式。
具體來看,國科大成都學院的教師隊伍主要依托中科院成都分院内的研究員,但科研人員不是必須成為崗位導師,可以兼職到國科大成都學院上課。而對于願意成為專業導師的科研人員,将采用崗位導師聘用機制。不僅是中科院成都分院,柔性聘用的方式對其他單位人員同樣适用。
“未來,國科大成都學院不僅将為成都争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提供人才支撐,還将産出一批重要創新成果,使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努力建設成為一所科教融合發展、國際一流的研究型、創新型大學,進一步支撐成都市的創新發展和産業升級,也将助力四川天府新區打造新的增長極,争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陳鋒表示。
創新“乘數”效應
打造科教融合創新生态圈
從一個學院到一個園區,在西部(成都)科學城,一個面向世界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正在孕育。
2021年底,位于西部(成都)科學城一核——成都科學城核心區的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新園區建成并開始投入使用。陳鋒表示,新園區投入使用将起到聚集效應和帶動效應。
以中科院成都分院為龍頭,能夠聚集相關研究團隊和科技型企業,聚集一批科技創新力量。成都分院系統研究單位涉及光電信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新材料、生态等多個領域,可以輻射周邊創新型企業,向入駐相關企業開放研究成果,形成他們的研究支撐。
在成都分院科學城園區附近,不僅有清華、北大、北航等高校“朋友圈”,也有獨角獸島及一批明星科技企業,如何産生創新“乘數”效應,一系列謀劃已經産生。
國科大成都學院副院長董微表示,學院将充分發揮中科院的建制化和多學科交叉優勢,用好全院116個培養單位尤其是“中科系”在蓉的科研平台、人才隊伍等創新資源,面向現代産業未來發展前瞻布局和動态調整學科建設,并與其他高校特别是興隆湖畔的清華、上交、北航等知名高校合作,按照“大融合、大開放”思路共同打造一所根植國科大基因的“湖畔大學”。
國科大成都學院也将成為一個學術交流探讨平台,成都分院的科研人員将和周邊企業聯合攻關關鍵産業技術難題。
陳鋒表示,未來,中科院成都分院新園區将以國科大成都學院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為核心,以大科學裝置和科教基礎設施為支撐,以中科院20餘家研究所和創新單元為依托,打造科教融合創新生态圈,成為國家創新策源地、成渝高質量發展動力源和高端人才聚集地。
成都商報-成都發布記者 彭祥萍 實習生 張業欣
綜合成都日報錦觀
部分圖據中國科學院大學成都學院
成都發布編輯 | 語傘 孟孃
掃碼進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