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孔子所倡導的“食不厭精,脍不厭細”的中原飲食文化傳到廣東,這也就為粵菜做法較複雜、較精細打下了基礎,鳥獸蟲蛇、各類家禽家畜,在東南沿海這片土地繁衍,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物産豐富,一些列的自然資源都給廣東菜系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物質保障。
這裡的菜,你愛了沒有?
嚴格意義上講粵菜可以分為兩類,狹義上的粵菜指廣府菜(即廣州府菜),廣義上又包含潮州菜(潮汕菜)、東江菜(也稱客家菜)。廣府菜包括珠江三角洲和韶關等地,是粵菜的代表, 潮州菜發源于潮汕地區,潮菜是粵菜的主幹,也有“食在廣州、味在潮州”的說法。
廣東客家菜主要流行在梅州、惠州、河源、韶關、深圳等地,範圍包括梅江、東江和北江流域。高涼菜屬于粵西菜式源頭之一,發源于古代高涼郡,包括粵西地區茂名、陽江等地。
粵菜具有海納百川的根基,吸收了各地菜肴的烹饪精華,同時借鑒了西方烹饪之長,烹調方法有21種之多,尤以蒸、炒、煎、焗、焖、炸、煲、炖、扣等見長,靈活善變,貫通中西、為我所用,常學常新;根據本地口味加以改良創新,用料廣博、善于變化,風味清新、嫩滑、爽脆,可随季節變化而有所不同;山珍海味、中外食品,在粵菜中無所不有,可謂全國之冠,選料多的同時,也十分考究,粵針對于季節性這一點就有很多話題,吃魚,有“春鳊秋鯉夏三犁(鲥魚)隆冬鲈”;吃蝦,“清明蝦,最肥美”;吃蔬菜要挑時菜,是指合季節的蔬菜,如菜心為“北風起菜心最甜”,選材用料上講究時節還講究部位,這樣的用料,足以上一桌粵菜可以有無限高的天花闆了。
粵菜的移植,并不生搬硬套,乃是結合廣東原料廣博、質地鮮嫩,人們口味喜歡清鮮常新的特點,加以發展,觸類旁通,比如煲仔飯、烤乳豬源自周代“八珍”美食,燒鵝源自宋朝名菜烤鴨,點心從中原傳到廣東後演變出蝦餃、幹蒸燒賣等廣式點心,不斷吸收、積累、創新,從而形成了菜式繁多、質優味美的飲食特色,在近百年來已成為國内最具代表性和最有世界影響的飲食文化之一。
接下來看看下面哪些是您沒吃過或者沒聽過的吧,粵菜中的白切雞、燒鵝、烤乳豬、紅燒乳鴿、蜜汁叉燒、脆皮燒肉、上湯焗龍蝦、清蒸東星斑、阿一鮑魚、鮑汁扣遼參、白灼象拔蚌、椒鹽濑尿蝦、蒜香骨、白灼蝦、盆菜、椰汁冰糖燕窩、木瓜炖雪蛤、幹炒牛河、廣東早茶、老火靓湯、羅漢齋、廣州文昌雞、煲仔飯、支竹羊腩煲、蘿蔔牛腩煲、廣式燒填鴨、豉汁蒸排骨、魚頭豆腐湯、菠蘿咕噜肉、蚝油生菜、豆豉鲮魚油麥菜,傳統的美點薄皮鮮蝦餃、幹蒸燒賣、糯米雞、荔脯秋芋角、馬蹄糕、叉燒包、奶油雞蛋卷以及名小吃腸粉、炒河粉、艇仔粉、鳳爪、鹵牛雜、薄脆、白糖沙翁、德昌鹹煎餅都是耳熟能詳的一道道美味佳肴。
白切雞
烤乳豬
燒鵝
清蒸東星斑
木瓜炖雪蛤
蜜汁叉燒
鮑汁扣遼參
上湯燴龍蝦
圖片選自網絡,非商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